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18章 通貨膨脹與開采金礦
張島主親自主筆,王德發主家協助,安靜主家幫助整理的《流求大憲章》其實已經完本了,只是一直沒有公布出來。

張島主在期待著另三位朋友回歸。

王德發主家對他說:“十幾年了,他們在那面的世界一定很幸福”

是啊,人若是有權力來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一定是幸福的。

“再等等吧,已經十幾年了,不差這一兩年我怕我們三個人編寫的《流求大憲章》有漏洞。”

“有漏洞再修訂唄,就算全世界的人一起編寫照樣還會有,再說別人有啥資格?!”

張島主笑了,說:

“對!只有我們才有資格我們至少給大宋百姓一個用腳選擇的機會!

喜歡安逸,喜歡一成不變,可以留在大宋生活;喜歡發展,喜歡贏得財富,可以上我們這裡,也可以去海外拚搏哪怕喜歡當奴才,崇拜暴政和屠殺,也可以去韃靼強盜集團那裡求個路子嘛!呵呵”

“老張,你少說了一樣喜歡絕對自由的人也有出路,他們可以到菲律賓地區的任意一個荒島的原始森林裡生活,絕對沒有人打擾他們。”

兩人大笑了起來,他們也許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道路。

但是張島主還是建議推遲個一兩年再發布《流求大憲章》,眼下的生產建設發展到關鍵時刻了。

《流求大憲章》的核心內容是“王及一切他人均在憲章之下”,這個內容要比大宋建國者的“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觀念要進步多了。

其它的一些內容基本都是常識性的內容。

事實上,就算張島主現在沒有公開發布憲章,流求島上也正是在執行這個核心內容所以,王德發主家也就同意他的建議了,等等吧。

針對大宋社會經濟的狀況,張島主和王德發主家不得不加大自己的工作量。

在海外,他們加大了木材,煤炭,硫磺和煤油、香料等產品的開采與貿易,每天都有上百條五桅大海船絡繹不絕地在流求島與大宋的各大港口出入。

鴨綠江中上遊沿岸,北海道島,菲律賓群島的某個島上,婆羅洲和澳大利亞西部的百思城地區,叮叮當當的伐木聲似乎晝夜不停,那大樹“哢嚓”“哢嚓”倒下的聲音似乎也能超越地理距離而連成了一片!

來自婆羅洲島西部的煤油和東部的煤炭,來自硫磺島的硫磺,幾乎比以前要多三倍的量,正發瘋了似地往流求島和大宋的港口運輸!

海洋上的漁業捕撈也加大了力度,尤其是捕鯨業。

大宋漁民比較早就學會了流求島捕獲鯨魚的技術,也比較早學會了處理鯨魚的方法,這樣雙方形成了一種競爭的關系當然,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大家對鯨魚的綜合利用都特別完備。

大量的廉價的海鹽與鍋駝蒸汽機快速烘乾技術的使用,讓漁獲的處理更加方便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醃鹹魚或魚乾,它們價格低廉,可以讓窮人輕而易舉地消費。

此時,在糧食及其替代物的總產量上看,大宋是世界第一,正如王德發主家說的那樣,基本面還算可以,就不會出現天大的亂子。

但是在單位產量來看,流求島與山東半島是世界最高。

山東半島現在已經普及了馬耕技術而流求島則已經普及了水牛耕作,再加上有機化肥與有機農藥的幫助,單位畝產量比大宋農民的精耕細作多了兩成!

而且一個普通農民的產出相當於大宋普通農民的三到五倍!

流求島開發建設的四道河輕工業城恰逢其時,麻紡,棉紡,絲紡或混紡行業借助鍋駝機為動力快速發展起來,甚至在剛剛完成廠房的基建工作,還沒有完全乾透時就安裝調整開工運行了!

去年,山東地區和大宋中原地區的棉花大豐收,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引爆了那裡的紡織行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中,在大宋山東西路,高麗國中部,澳大利亞西部都將開始大力種植棉花紡織事業仍然會高速發展。

但是,大宋市場的通貨膨脹仍然不依不饒地傳導到流求島了,實在沒有辦法啊,兩方面的市場聯系太緊密了。

比如水泥等建材市場完全是買方市場,基本上是有多少貨就被買走多少,一天漲一個價錢。

張島主和王德發主家不得不提前拿出辦法來對付大宋市場的通貨膨脹。

很快,《流求時報》的頭版頭條上刊出了爆炸性新聞,說是在流求島管轄的澳大利亞西部的金山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金礦!

而且後面幾版的廣而告之上說,歡迎任何大商大戶或是平民百姓前去開采,只需要交納少量的費用辦理開采證以及將來繳納一定的開礦稅便行,而且提供航期為15天、30天和45天三種不同的客船,時間越長,船費越便宜。

大宋境內的大商大戶們被驚住了,天下還有這等好事情?!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大商大戶們都能在現在掀起的經濟浪潮中找到位置。

比如一些過去依靠大宋鹽引發家的鹽商們,他們就屬於因流求島而沒落的典型代表大宋政府不得不取消專賣後,他們很快就是市場經濟中敗了下來,全仗著過去的存下的財產活著,正處於找不到新出路的時期。

想從事現在最掙錢的有線電報行業吧,那早都是大宋政府和一些權貴家族壟斷了。

想跟風開辦紡織行業吧,他們根本比不了原先就有紡織經驗的紡織作坊。

也想興辦農場種植棉花吧,那些適合種植棉花的旱地,要麽就被大宋政府指定為公田,要麽被地方權貴佔有這裡的水太深,他們真的不敢下去。

走老路買良田吧,可是那個流求島一直在出售水田,一直買下去後,發現根本沒有太大的收益物以稀為貴,你越買人家賣的越多,那糧食價錢根本上不來不說,而且買的越多交稅越多,管理成本和種植成本也越高。

囤積糧食等賣高價?

那是開玩笑囤一季的糧食,就算最好的貯存條件下,也要損失一成左右,而且囤了兩年的陳糧,你會買嘛?

平民百姓恐怕寧肯啃食玉米和地瓜、土豆也不會買的!

囤糧食想暴富,除非是天下絕收,而且還不能有別的替代食物才行。

但是可以出去開采金礦!

Ps:感謝澳洲吳、呲牙三七、書友151的打賞。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