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與南宋同行》第223章 受到傷害的李庭芝
【書名:與南宋同行第二百二十三章受到傷害的李庭芝作者:小樣有型】

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2k小說網歡迎您!本站域名:"2k小說"的完整拚音,很好記哦!好看的小說
強烈推薦:宰執天下太古神王武煉巔峰五行天玄界之門擇天記永夜君王逆鱗大主宰聖墟雪鷹領主一念永恆1285年的秋天格外像秋天。

山東西路安撫製置使李庭芝這幾天心情極差,便與自己的參議官陸秀夫一起裝著便裝,乘坐一輛普通四輪馬車去山東地區散散心。

一直以來,他都是極為信任陸秀夫。

陸秀夫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把家遷徙到了鎮江。

稍大以後,就跟隨本鄉的兩位孟先生讀書學習,孟先生的學生經常有百余人,但他單單指著陸秀夫說:“這小家夥不一般哪。”

早在公元1260年時,他便考上了進士。

李庭芝當時鎮守淮南,聽說了陸秀夫名氣,就將他羅致到自己的幕府中。

當時天下人稱搜羅人才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為第一名,遠遠要超過呂氏軍事集團,被人們私下裡叫“小朝廷”。

陸秀夫才思清麗,在當時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夠趕得上他的。

他的性格沉靜,不苟求被別人知道,每當幕僚們到官署請見,賓主共歡同樂,只有陸秀夫一人默默地不發一言。

有時在府中舉行宴會,在宴席上,他總是正襟危坐,矜持莊重,很少與人交往。

等到考察他的事務,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調任官職,也不讓陸秀夫離開自己,自從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進升,直到主管機宜文字。

當升任山東西路安撫製置使知徐州這個新官職後,李庭芝便直接讓他當了主管幕僚的參議官。

山東西路安撫製置使李庭芝心情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他發現手裡的權力越來越小了!

而且賈平章在來信中提出建議,要讓他主動放棄地方軍權,到新汴京城當一個享福的官員。

唉呀,這是要開始收攏軍權了……他為此嘔心瀝血將近一生的事業,就這樣要畫上一個流求式句號了。

多年前,他擔當兩淮安撫製置大使兼知揚州的官職時,那真是所有權力一把抓,軍事、地方和民政他都是全權處理。

那種感覺真是好,如果不是同時還有韃靼強盜入侵的壓力,那就是他達到了人生最高的境界了。

但是,後來發現,他手中的地方權力被分剝了……這個他當然理解,韃靼強盜被橫空出現的流求軍隊強佔了山東地區,而且屢次大敗他們,讓韃靼強盜的實力大損,自然消除了他們給大宋造成的軍事壓力。

按大宋政府的傳統,他們是忌憚地方軍將擁有地方權力的……除非在軍事壓力下,不得不如此。

所以,只要沒有了軍事壓力,地方軍將的權力立刻會被文官們分剝。

這一點,他李庭芝真心理解……連賈平章的權力都遭到了分剝,何況他呢!

但是,後來誰也沒有想到,韃靼強盜竟然能把黃河以南的土地賣給大宋!

李庭芝自然平調成為山東西路的安撫製置使知徐州。

先前的重鎮徐州城早已經破爛不堪了……城內竟然能有野狼野狐逡巡!

李庭芝當然不畏艱難,他招募勞力苦心重建……幸好先前在揚州時通過經營流求海鹽,後來經營流求棉布,又大力發展揚州的絲織業,結識了一大批商人。

因此在重建徐州城時得到了商人的大力幫助……徐州本來在歷史上就是冶鐵重鎮,雖然遭到韃靼強盜的嚴重破壞,但是各種礦產還是有的。

他以徐州地區的煤礦、鐵礦和石膏礦開采為主,大力發展民生經濟,結果沒有用上幾年,徐州城很快就恢復了生機。

同時,他還利用徐州城周邊的平原大力種植玉米、土豆和小麥,尤其是經濟作物棉花,很快打響了徐州棉花的名頭,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在徐州地區的帶動下,很快就將山東西路的經濟發展帶上了一個新台階。

當然,軍事方面的建設他絲毫沒有放松。

東邊,他與流求軍隊的山東地區相聯,雙方關系較好,沒有什麽軍事威脅……人家還自己建起了長長的鐵絲網綿延數百裡與自己和韃靼強盜控制的河北東路分割開呢。

西邊是大宋新購買的土地,同樣沒有軍事威脅。

他只要防住北面一個方向就可以了。

他同樣讓工匠們打造長長的鐵絲網牆,類似流求軍隊那樣防守。

同時,他還能派出幕僚與流求軍隊的長官示好,積極購買他們的武器。

大宋的軍事建設在他看來有些慢了。

正當他準備再次大力發展時,賈平章的這一封密信讓他心情極差!

他明白,賈平章是要讓他給一個更大的地方軍閥做榜樣呢。

或許本來那個呂氏軍事集團才是整頓的重要目標……但是,最先受傷的卻是他自己!

這個秋天,他準備去山東地區走一走,全當是散心了。

別看雙方離的很近,他還真沒有去過……當然,這一次他與參議官陸秀夫是便裝出發。

山東地區雖然修建了長長的鐵絲網牆,但是仍然保留著雙方交流的通道。

他們像是其他人一樣直接通過了通道。

雙方安排在那裡的衛兵似乎只是具有象征意義,沒有人去檢查行人。

但是雙方的衛兵都會查來往貨物的報稅清單……雙方都沒有放棄這裡的商貿活動的稅收。

參議官陸秀夫多次代表他前去山東地區聯絡,因此遠比他熟悉情況,正好充當了向導。

這個時候,李庭芝已經六十六歲了,已經步入老年;陸秀夫已經四十八歲了,算是油膩的中年大叔。

兩個人乘坐普通的四輪馬車,不緊不慢地通過了那通道。

這期間,只有一個流求衛兵……不,是帝國衛兵探頭看了一眼車廂,沒有發現挾帶什麽私貨,便直接放行了。

他們已經自稱是大商聯邦帝國了,呵呵。

陸秀夫看著車廂外雙方等候通過的商用四輪馬車排成了長長的車隊,幾乎都是一眼望不見頭。

他說:“真想去他們常說的澳州看看,他們是如何將那馬匹的價錢降低到不到四十貫錢的程度……而我徐州如何就做不到。”

李庭芝笑笑說:“他們育出的新馬種不錯……聽說是他們的張島主親手選育的,騎兵們都說比韃靼馬的身材要高大,但是仍然耐勞耐粗食。”

好吧,兩個人的思路不在一起,一個關心的是馬匹的民用,一個關心的是騎兵的建設。

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能在一起配合。

四輪馬車經過通道進入了山東地區……一開始時,還看不出兩面有何差距,但是越走越不同了。

道路兩邊的高高的煙筒越來越多,直向天空噴吐著黑煙。

空氣裡有硫磺味道。

陸秀夫說:“他們的工業發展總是比我們快……工業才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啊……我們出產的好棉花被他們買去,紡織成棉布再賣給我們,他們卻得了利益中的大頭兒!”2k小說閱讀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