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與南宋同行》第261章 1切都為了吸引移民
不到兩年,王德發島主還沒有正式開始想辦法吸引移民呢,馬尼拉地區就有了三萬多人了……但這仍然遠遠不夠。

從人口的數量上看,這算個鎮子;從城區的規模來看,這裡算是一個小型城市了。

這個時候,王德發島主收到了張安國國王的火花式無線電報。

不久後,他的馬尼拉城將要迎來一千戶移民……而且是正式定居,都帶著家眷呢。

哈哈,這真是太好了!

馬尼拉城現在擁有七八家錢行,幾十家作坊,上百個商鋪……還有一家安靜王后幫助組建的醫院。

但是人口還是不夠呢,特別是在開始正式修建巴達維亞城之後,王德發島主似乎能感覺到街上的行人一下子就少了許多。

其實修建巴達維亞城的主力人員是麻逸國勞工,這兩年,他們中有許多的年青人學會了相當的建築技……從簡單的力工進步成了初級技工。

一千戶移民,擁有完整的家庭,這表明,他們就是一粒粒的種子,只要時間足夠,他們都會開花結果的。

沒有流求本島的大力相助,馬尼拉城根本不會這樣快的建起雛形。

但是王德發島主還是詢問了另外兩千戶的安置……如果三千戶都給了馬尼拉城就好了。

可惜張安國國王對他說了抱歉,另外的兩千戶還有其它的安排。

其中的一千戶要送到天竺地區的馬布裡商業區。

張安國國王給他的電報中說道,吳大鵬已經催促了很久……單純靠軍隊和商鋪,他無法完成慢慢轉化馬布裡人的計劃。

想要同化別人,只能走一條路了,安排自己的人和他們居住在一起,用高於他們的文化影響他們。

王德發島主只能回電報表示理解。

原因很簡單,吳大鵬那裡可能更需要……這不是胡亂灑胡椒面,而是無可奈何的辦法。

吳大鵬從天竺地區單單往婆羅洲的文來河口地區這一個地方就送來了一萬多合格的男女勞力!

而且,修建馬尼拉城時,還送來了上千的男勞力……他們都是馬布裡國在擴張時抓獲的俘虜,每一個人的身體條件都不錯,結合著麻逸國勞力共同使用,效果非常好。

所以,他不能與吳大鵬爭移民的名額,還要想辦法自己去大宋招募。

好在馬尼拉地區與大宋的廣州城距離很近,多宣傳一下定會有成效。

王德發島主馬上在廣州城設立了船運中心,想用極低廉的船費來吸引市民來馬尼拉城。

大宋建政初始,由於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

唐朝時期全國僅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大宋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慶元府、刺桐城、密州板橋鎮、嘉興府華亭縣、鎮江府、平江府、溫州、江陰軍、嘉興府澉浦鎮和嘉興府上海鎮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

其中以廣州、刺桐城和明州最大。

刺桐城在現在更是一躍成為世界港口的第一人口大城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就人口規模來看,八道河地區很難望其項背。

大宋的海外貿易分成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本來以民營外貿為主……但是,隨著流求島全力打造的黃金海上商道的日益完善,大宋的官營慢慢超越了私營,這是一直讓張安國國王頭痛的事情。

大宋的官營根本不在乎市場規律,肆意傾銷他們的商貨!

大宋的官營到了哪裡,哪裡的市場就會一片混亂……張安國國王提前打開通往歐洲的大門就有躲開大宋官營傾銷的原因。

元豐三年,大宋政府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

而且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立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還專門制定了蕃商犯罪決罰條。

現在的廣州城和刺桐城內仍然有許多藩客墓,成為先前海外貿易繁榮的佐證。

刺桐城與八道河地區現在還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系,兩個地方可以商業互補,還可以共同西進北上……民間的商業往來頻繁,兩地之間的海面上幾乎都形成了一條川流不息的海上馬路。

王德發島主則盯上了廣州城的人口,並想著成為廣州海商們西進商貿時的中間點之一。

他在《流求時報》、《民聲報》及這個時期的主要報紙上大肆刊登廣而告之,宣傳馬尼拉城的優勢。

他與張安國國王商量過,在馬尼拉港設立自由貿易區,往來商貿可以不收取任何費用。

與流求島相比,呂宋島就是一個嬰兒,仍需要聯邦帝國大力哺育。

馬尼拉港的自由貿易區不會傷害到流求島的商貿,因為太多的大宗貨物只有那裡才能吃得下,提供出。

因此,就算馬尼拉港的自由貿易區不收取稅費,也只能吸引來小商小戶……但是,就這樣,王德發島主也極為滿意呢。

隨著小商小戶的入駐,馬尼拉城的人口在快速增長。

此外,王德發島主還大量出賣水田,價錢比流求島還要便宜!

而且針對廣州城還規定,凡是擁有廣州戶籍的人前來購房購地,在先前的基礎上再打八折!

大宋當然有戶籍了,只不過那只是一種憑證,用於交稅及其福利等等,並沒有限制人口的遷居流動的作用。

王德發島主還拿出了一個大殺器,他在報紙上提出開采呂宋銅礦的招商計劃!

菲律賓群島還是一個銅礦資源豐富的地方,其主要的銅礦礦藏就集中在呂宋島的北部山區。

那些銅礦都有埋藏淺而且含量高的特點。

王德發島主聲稱呂宋島上的銅礦是百萬噸級別的,而且凡是前來開采銅礦的商人,他可以提供最新的開采技術和冶煉技術,所出產的金屬銅雙方只是三七分成,別無其它稅費……唯一要求就是,所有的礦工及其冶煉人員都需要開采銅礦的商人自己在大宋招募,不得使有馬尼拉地區本地的勞力。

這一下子讓大宋南部沿海的一些城市沸騰了,特別是廣州城。

遙遠的地方有金礦、銀礦,這當然吸引人的眼光……但是,去那樣的地方開采,要麽需要極大的投資,要麽就是極端的冒險。

中小商人們出不起那樣極大的資本,而且還不會去為金礦銀礦拚上自家性命……但是近如呂宋島這樣的地方若是有銅礦就大大不同了。

一時之間,整個廣州城都在談論著呂宋島上的銅礦。

對於大宋民間來說,銅礦與金銀礦的區別只不過是數量級別的差距……銅就是錢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