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與南宋同行》第174章 大宋太學生事件
大宋還有一種官場現象,那就是“奉祠”。

  所謂“奉祠”,多數情況下就是拿錢不乾活,回家一邊呆著,名義上是去主管了一個道觀,實質上是歸鄉裡居。

  雖叫做“監某廟”、“提舉某宮觀”,卻與宮觀事務沒有太大關系,“祠”與“祿”之間基本脫離,只是借名食祿而已。

  此製始設於宋真宗,初衷是為了“佚老優賢”,是專門提供給高官的一種福利政策。

  到王安石變法時期,祠祿製變成了“以處新法之異議者”的名頭,闕位大增,對象向中層官僚放開,從以前的寥寥數人,變而為幾近百數。

  之後,發展勢頭迅猛,大宋南渡初期可統計出的祠祿官就已達一千四百余名,如果考慮到那時大宋的版圖縮小、官闕減少的因素,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

  至於說到了現在,白吃俸祿的祠祿官已經達到兩萬余名了!

  大宋政府中的高層士大夫,鮮有未得祠祿者,倘不小心被彈劾,其命運無非就是“自乞奉祠”或“落職奉祠”了。

  這對於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士大夫而言,自然是人生的挫折,但對於那些不甚追求或者無力追求仕進的人來說,倒也算是一條很好的退路。

  比如大儒朱熹,本來當官的時間也不長,口頭還常常嚷著“請祠”,因為“奉祠”對他來說確實是較好的選擇:既然不能得君行道,我不妨回鄉講學、談道著說去罷,還照樣能拿點國家的錢鈔養老。

  因為“祠祿”在大宋的泛濫,許多仕途不順的士人都摸熟了“請祠”的退路,這自然給大宋政府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

  但是也要看到另一面對大宋時期的文學、學術發展有良好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些從事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的人,他們一生的成就多少都受惠於祠祿制度。

  他們也可以充當聯邦帝國搞文化輸出的幫手嘛。

  南北美洲的土著們,印度的土著們,南非的土著們需要他們……西進的支援艦隊還沒有回來,但是,他們早晚會回來,歐洲和非洲地區的土著們也需要他們啊。

  硬實力可以讓聯邦帝國硬吃一切,軟實力也要跟上,那才會讓聯邦帝國在整個世界起到重大作用的!

  吳大鵬領著一些手下,準備開始一個個的給鎖定的“大才”寫私信。

  大概意思是,外面的世界那麽大,閣下不如出仕於四海……讓閣下的大才盡顯於四方夷民,教化之,文明之,讓他們感受我大宋的文化精髓……信上的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當然,給他們官職厚祿那是一定的了,海外工作嘛,從來都是高薪水。

  計劃一點點的實施,吳大鵬等人得意萬分,一切都在掌控中,這就是穿越者們的優勢……

  但是,可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向平和的大宋社會竟然會突然發生了巨大的動蕩!

  吳大鵬等人驚呆了……似乎大宋的主要官員們也都驚呆了!

  本來平平常常的一天,一些大宋太學生們突然暴起,他們打著好幾個橫幅高喊著口號衝出太學校,而且參與的人數由幾十人很快變成幾百人,然後又快速過千!

  他們沒有胡亂喊叫,反而是口號清楚整齊。

  “反對納賄辱國!”

  “反對賣國軍閥!”

  “反對國皇不分!”

  “反對魚肉百姓!”

  他們分發傳單給路人,那上面詳細介紹了大宋每年要給韃靼強盜集團進奉的錢財數量;又以呂氏軍事集團,山東西路製置使李庭芝等人為例說明地方軍閥們借備戰的名義大發橫財,甚至還主動勾結韃靼人,私下達下賣國的協議!

  皇家私產與國家公產關系模糊不清……還有電報等行業被權貴壟斷,電報費用竟然是流求島上的四倍之多!

  還有不良的大商大戶們與流求島上的奸商們互相勾結哄抬物價不顧民生!

  他們的傳單起到了作用,許多路過之人,其中還有小商人,甚至一些女人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裡!

  大宋民眾本來就喜歡看熱鬧,加上太學生們所言有理……真沒有想到啊,我大宋每年要白白給韃靼強盜們那樣多的錢財,要是給我們民眾享之該有多好!

  那些地方軍閥竟然掙了那樣多的錢鈔,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麽好行業都被權貴們佔有了,難怪我們掙錢會如此不容易!

  流求島上發電報一文錢四個字,我們這裡一文貴要一個字,太不公平了!!

  現在物價還這樣高!!!

  好吧,多種多樣的怨氣都集中到了一起了,形成一股力量……再加上大宋政府還是一個相對開明的政府,他們允許民間辦報,也允許議論朝政,當然,只要不過火就行。

  太學生們也有相對的言論自由和人身自由,可能駐校也可以走讀,因為三舍製的原因,他們可能學習壓力大一些,但是他們可以得到免費的餐飲,而且在賈平章的多次關照之下,不時還會得到一些獎學金……也許唯一的不足之處是學製,由於學製的原因,他們少則五六年,多則七八年才能畢業,才能走向仕途。

  這個時候,整個太學校園算上走讀的外舍生,人數幾近一萬五千人!

  總體來說,大宋政府對太學生還是不錯的……最早的太學生事件中,引發了那樣大的社會動蕩,也只不過處死了當時的領導者陳東與一個平民。

  上一次陳誼中他們又一次引發太學生事件中,大宋政府的相關人員也隻給了開除六名領導者學籍的處分……而且最後在賈平章的調和下,又陸續除掉了一些處分。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 不殺讀書人及士或是真的老傳統。

  但是,大宋畢竟還是專製政府,總得有一些潛規則,不需要你唱讚歌,也不能讓你太學生隨意批評朝政啊……過多關心朝政的太學生結果都不會太好。

  許多太學生也明白這個現實,他們埋頭苦讀,期待著有一天能身居高位,也許那時候發聲會更有用處。

  但是,大宋太學生中還是有一些熱血青年,他們還是見不慣一些他們理解不了的政治政策和行為,不知道怎麽就一下子迸發出來了!

  他們到皇宮的正門麗華門去請願上書,要求謝老皇太后給個說法……他們集體坐在麗華門的大門口,一時間鬧哄哄的,而且人還越聚越多!

  這一些內容就是聯邦帝國駐大宋臨安城大使館以最快的速度傳回的電報的全部內容!

  國王張安國知道此事後,想都不想,趕緊把幾個朋友請來商量,這事情挺大!

  宋子強瞪著眼睛說:“大鳥,你行啊,怎麽從太學生身上下手了?!”

  “屁!我要那些學生幹什麽?當下是需要老練的官員做事,那些熱血的毛頭小子,我們要他們幹嘛?又不是乾體力活!”

  吳大鵬恨恨地說:“這事情是誰挑起來的?好好查一下,耽誤我們的大事!”

  PS:第三更!第三更!!nt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