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與南宋同行》第209章 江湖人士的作用
朱都頭向著黃隊長匯報了他通過江湖人士得到的情報,結果和自己派出的細作得到的情報差不多。

黃祖隊長還是很高興,至少他們從側面證明了自己的情報真實性。

江湖人士嘛,他們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知道如何觀察正確的軍情,隻憑借眼睛看到的現象來說話,沒有什麽數據上的說服力不過當旁證還是不錯的。

韃靼大軍開始蠢蠢欲動了。

黃祖隊長對朱都頭說:“他們只靠著搶劫來維持莫不如說,僅比流寇大一些規模罷了!”

朱都頭表面上不得不點頭認可,但是心裡卻想,他們可比流寇強大太多了,也只有流求衛隊的人敢這樣認為。

大宋時期,確實發生過幾次較有影響力的群體**件。

不過規模都不算太大大宋太宗時發生了李順、王小波起義,涉及范圍不過四川一省,參加人數最多時只有幾萬人,持續時間才兩年;徽宗時發生了方臘、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還算有點規模,宋江起義甚至連起義都稱不上,很多人認為他們只是四處搶掠的的流寇;高宗時發生的鍾相、楊麽起義,活動范圍只在洞庭湖周邊,因為靠著水泊的原因,堅持時間長一點,也不過五六年!

這幾次群體**件無論從起義規模、涉及范圍、持續時間和歷史影響都無法和上面那些大規模民間百姓起義反抗的戰爭相比,甚至連後世的清朝中葉發生白蓮教、天理教起義都比不上。

這裡是有原因的。

一個王朝到了末期,積累的矛盾越來越多,表現在政治上就是腐朽黑暗,統治階級內部形成各利益集團,為爭取權力相互傾軋,宮廷鬥爭加劇,政局不穩,政府對國家的掌控能力大大降低,即使統治集團內部有人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實施的改革或調整措施,也往往由於不同利益集團的牽製或反對而無法實施或半途而廢。

表現在經濟生活上,那就是一切出路的堵死化,上升空間的板結化,當民間的經濟自由發展程度降低,也就是利益集團幾乎壟斷了所有的上升道路時,各個階層的民眾根本無法晉級後,總有一部分人選擇了非秩序性發展,從而導致了群體**件大規模性發生。

表現在社會生活中,就是統治階級日益嬌奢**逸,靡靡之風盛行,而百姓則怨聲載道,各種流言、讖語滿天飛,什麽“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啦,“十八子為帝”啦,這樣的流言、讖語越傳越廣,越編越神,老百姓就會認為這個王朝“氣數已盡”,改朝換代的輿論氛圍形成了,統治集團內部的野心家也會蠢蠢欲動……

到了這個時候,發生大規模群體**件的內因可以說完全具備了,就是史書上常說的“普天之下堆滿了乾柴”,但這時不一定就會立即著火,還需要那麽一點點火星。

這個火星就是外因,具體講就是能促發群體**件的偶然事件。

能夠成為外因的因素有很多。

天災、兵禍和其它偶然事件都有可能,但並不是說這些因素就一定能成為群體**件的導火索。

政治比較清明的時期出現的天災就可能因為政府救助及時或處置得當而化解;為製止外族侵略而進行的戰爭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一般都不至於引起太大的民怨。

說那些偶然事件成為導火索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發生的時機要恰當,把所有的窮人都逼上了絕路,想不造反都不行;二是統治集團處置不當,致使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無法收拾;三是要有傑出的組織者和號召者,這個人必須要群眾中有一定威望,並且要有勇氣和領導能力。

只有同時具備了以上幾個條件,偶然事件就能形成了促使群體**件的外因,若是內因和外因都有了,熊熊烈火就迅速蔓延起來。

前文說過,大宋一朝在300多年的統治中基本避免了大規模的民眾群體性。

首先是宋朝統治結構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因而相對其它王朝來說,皇權較弱,士大夫階層有很大發言權,宋太祖還制定了不殺大臣的祖訓,並一直被以後任皇帝遵守,士大夫階層對政府的認同感非常強,統治基礎擴大了,政治上就比較穩定,統治集團內部不會產生激烈的鬥爭,對人民的影響相對就很小,有宋一代從未發生過大的政變就是明證。

第二是宋朝的經濟政策。

還是那句評價,它是歷史上唯一的不以重農抑商為國策的王朝,反而由上到下鼓勵商業的發展。

一方面,宋朝工商業十分發達,在自由發展時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使國家對農業的依賴大大減少了;另一方面,由於可以謀生的渠道多了,農民收入多樣化了,對土地的依賴也就降低了,這就是宋朝從未實行抑製土地兼並政策的根本原因。

還有,在鼓勵工商政策的驅動下,經濟、科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社會下層的生活與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史書上也從未有關於宋朝出現大批人餓死的記載,這就從根本上切斷了大規模群體**件的根源。

第三是宋朝的養兵政策。宋太祖對群體性起義做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農民起義都是由流民引發的, 所以他特別關注流民問題,在制定其它政策的同時,也對前代的兵役制度做了重大修改,把征兵製改為募兵製。

這種制度和流求的軍隊職業化有點像。

簡單地說兵是招來的,不是強征的,不光要吃糧,還得開“工資”。

他們的募兵方式也很有意思:某年受災那年就多招兵,某地受災就在那個地方多招兵。

這樣做從表面上看是安置流民,特別是青壯流民,實際目的是抽空潛在農民起義的中堅力量,從而達到了維穩的作用。

最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大宋現在的********非常尖銳,其它矛盾經常處於從屬和次要地位。

大宋從建立之時起,就受契丹和黨項政權的威脅,曾經亡於女真人之手,而且在南遷時期也一直受女真政權欺負!

當女真被韃靼人所滅後,他們又有了更大更強的敵人……雖然在現在他們和韃靼人簽了和平條約,但是人家的威脅依然存在……所以大宋國內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韃靼人身上,其它的暫時不重要的。

整個大宋的民眾對流求島是一種複雜的感情,他們不算太認同流求島上的一些觀點……但是又天然對流求島有好感,至少他們還是打韃靼人,這讓他們高興,只要永遠是韃靼的敵人就是他們的朋友!

那麽北方漢民中,也有一些人對他們的存在感到複雜……比如像朱都頭這樣的人。

朱都頭把從江湖人士那裡聽到的情況說完了後,又說了一件事情,這個嚇了黃祖隊長一大跳……韃靼人還召了不少的異士去了山東地區和流求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