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展開書信,因眼神兒不好,叫了個人把油燈移近一些,隨即慢吞吞地將信箋展開,逐字逐句看起來。 “學生在市井時常聽人言道:當今皇上生命,親君子,遠奸徒,厚賢臣而薄閹人,蓋因此而成弘治盛世,萬民皆沐君恩,得以安居樂業,享太平之世。
學生又聽人說,陛下有賢臣三人,一曰大學士劉健,二曰學士李東陽,三曰學士謝遷,此三人皆有曠古之才,賢德兼備,受陛下器重而入朝堂,於是君臣同心,開言路、建廉政、安撫四方,開曠古盛世。古之賢臣,如周公、蕭何,也不過如此。”
“昨日東廠突然查封學而報館,捉拿讀書人與工匠若乾,一夜拷打,如狼似虎。又栽贓學士開辦報館、妖言惑眾,栽贓陷害,無所不用其極,惡行昭昭。學生不服,於是與東廠爭辯,東廠太監劉成氣焰囂張,指鹿為馬,更言東廠深受內閣指使……”
“我大明內閣賢才擠擠,德高望重,豈會做這等閉塞沿路、查封報館之事………劉成汙蔑內閣,萬死難贖,只不過他既是言之灼灼,學生不得不來問一問,此事是否與內閣有關。若與內閣有關,報館查禁本所應當,學生孟浪,不能體察內閣諸位學士苦心,合當請罪受罰。若與內閣無關,劉成擅自查禁報館,汙蔑忠良,攀咬內閣之罪,還請內閣諸學士主持公道……”
這封書信寫得很直白,劉健一路看下來,就在他沉浸在信中的功夫,李東陽和謝遷也都站到了他的身後,一起觀看這信箋。
劉健籲了口氣,雙眉已經皺得緊緊的了。這封信文采並不出眾,可是每一句話都暗藏著玄機。這信的第一句,先是說了一句吾皇聖明,可是吾皇為什麽聖明呢?自然是因為吾皇啟用了賢臣,因而得到了天下的大治。
有了這第一句,後面的話就來了,於是就開始吹捧內閣幾位學士,最後又說便是周公、蕭何這樣的名相與他們相比,也不過爾爾。更為陰險的是,信中並沒有過多的渲染內閣學士的作為,隻用了一句開沿路之類的籠統話來渲染,這就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後頭就是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先是說報館被人砸了,還捉了讀書人若乾,再加上幾句令人發指、如狼似虎之類的詞句來形容。又說東廠砸了之後,還說是內閣授意他們砸的,連說這句話的人都有名有姓,這個人叫劉成,他不但砸了報館,捉了讀書人去拷打,窮凶極惡,還大言不慚地表示這是內閣學士的意思。
柳乘風的信的最後,則是一副全然不信的樣子,內閣學士們德高望重,廣開言路,怎麽會指使東廠的太監去捉讀書人?指使東廠的太監去查抄報館?柳呆子不信,所以就寫信親自來問劉健,意思是,我真的一點都不相信,一千一萬個不信,可是這話是宮裡太監說的,劉大人,你好歹解釋一下,這姓劉的太監到底是汙蔑您老人家,還是您老人家另有高深莫測的考慮?不管如何,總要給咱們下頭一個交代。
接著,全信完!
先是戴高帽,埋伏筆,接著是很客氣地興師問罪,請劉健回個話,甚至還隱隱有威脅的意思,只要內閣不拿個交代出來,實在不成就隻好捅出去了。
這種事能捅出去嗎?當然不能。若是東廠做的倒也罷了,可要是查禁報館和毒打有功名的讀書人牽涉到了內閣,到時候必然是暴風驟雨,無數人爭先恐後地要去罵街、或喜滋滋地去挨廷杖了,國子監、禦使台、甚至南京六部裡的那些清閑官兒們有的是口水,
你若是臉皮厚,大不了遺臭萬年,但凡你臉皮薄那麽一丁點,也只有請辭致仕的份。 劉健看得腦門冒冷汗,隨即冷笑一聲道:“混帳東西!”
謝遷今日仍舊是一副沉默的樣子,這樣的事本來就與他沒有關系,當然是繼續置身事外的好。至於李東陽把信看完,不禁忍笑不禁,這篇文章最出彩的地方不是文采,而是裡頭的一股子清新勁兒,字字都藏著陷阱,句句都有玄機,威脅利誘,什麽手段都使了,有意思,很有意思。
李東陽忍不住微微含笑道:“這人混帳是混帳,急智也還是有的。”
劉健回眸,淡淡地道:“賓之以為我說的是柳乘風?我說的是那個太監劉成。這個混帳東西……”
李東陽哂然一笑,立即明白了。心裡說,這劉成也忒混帳了,這種事居然大張旗鼓地說出來,也難怪劉公如此生氣。
李東陽道:“劉公打算如何處置柳乘風?”
劉健沉默片刻,將信收起來,隨即慢吞吞地撫案道:“要處置也該處置劉成,此人膽大妄為,竟敢打著內閣的招牌在外頭招搖撞騙,打砸報館,拷打讀書人,這樣的行為真是令人發指。立即知會東廠那邊,請秉筆太監出面,立即拿辦了他,還有,東廠那邊一定要息事寧人,把捉拿的讀書人和工匠都放了,該賠罪的賠罪,該完璧歸趙的完璧歸趙……”劉健的臉上很恬然,就像是在嘮叨家常一樣,慢吞吞地繼續說道:“至於柳乘風,他做得很好,若不是他來信告知,內閣只怕還蒙在鼓裡,嗯,好,很好……”
他雖然隻說了好字,卻等於什麽都沒說,也沒點兒表示拿點好處出來的意思。
李東陽籲了口氣,心裡想,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劉公這輩子只怕還沒有吃過別人的虧,他不由看了劉健一眼,道:“這件事就這麽算了?”
劉健苦笑道:“事到如今,還能如何?怪隻怪老夫識人不明,竟是選了這種混帳東西辦事,罷了,是福不是禍,這報紙到底會變成什麽樣子,老夫已是再不能干涉了,若是有朝一日當真禍害了我大明天下,老夫也無能為力。”
李東陽含笑道:“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劉公看到了報紙的壞處,卻沒有看到好處。”
劉健微微冷哼道:“比起黨爭來,再大的好處又如何?”
李東陽只能摸著鼻子搖頭了,劉健都說到這份上了,是看準了報紙會引發朋黨之爭,害怕會大明會與北宋時的新舊黨爭一樣?劉健這件事並非是針對柳乘風,說得難聽一些,一個錦衣衛百戶,還真輪不到內閣大學士來針對,劉健也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
不過誰都不曾想到,堂堂大學士,最後竟是敗在了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手裡,事已至此,劉健難道還能說個不嗎?一旦如此,內閣支持東廠砸報館的事便立即會傳遍天下,到了那時,局面只會越發不可收拾。
東廠怕太子,太子怕內閣,內閣怕的卻是言論, 所謂三人成虎,一旦到了沸沸揚揚的地步,就是內閣黯然收場之時,這樣的現象在大明已不是一次兩次,已有不少內閣學士栽在清議上頭,劉健不得不忌憚,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劉健叫人推開了窗,這窗外便是深紅的宮牆,烈陽正炙,一縷正午的陽光透過窗戶灑落進來,一下子淹沒了閣內的燭光,劉健捋著須,歎了口氣道:“報館的事倒不是沒有辦法控制,既然不能扼殺,也唯有控制了,賓之,你願不願意與我一道上一道奏書,就說我大明要廣開言路,新近出來的報紙是一個好現象,不過世事無絕對,凡事有利就會有弊,為了免生禍端,請皇上擬旨在禮部之下設邸報司,設主事一人,官五品,以督導邸報言論,如此,這報館才能為朝廷所用,不至為患。”
李東陽莞爾一笑,道:“這倒是個好辦法,既不查禁惹人閑話,又可有所防范,這奏書便算我一份吧。”其實李東陽的心裡卻有點不以為然,不是說這個主意不好,實在難以實施。要監管邸報,唯有讓錦衣衛和東廠才能卓有成效,讓朝廷命官去管,須知但凡是官,尤其是京城的官最害怕的就是清議,一個五品的主事,管得住如狼似虎的清議嗎?這就好比是讓老鼠監管著貓,完全是空談。
劉健深看了李東陽一眼,道:“賓之是不是在想,老夫這般做完全是徒費力氣,吃力不討好?”
被劉健說中了心事,李東陽不禁笑道:“劉公說笑了。”
劉健歎口氣,道:“眼下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難道還會有其他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