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保衛蘿卜1644》第18章 京城誅奸A(7)
  “下官孟兆祥參見太子殿下。”孟兆祥拱手施禮。

  見到孟兆祥竟然出現在這裡,朱慈也有些驚訝,但很快回過神來。

  孟兆祥此人在京城也小有名聲,為人耿直,判案公正,被世人稱之為小青天。

  當然朱慈之所以放過他,並非因為他的名聲如何,而是在十幾天后他會為明朝盡節而死。

  對於在另外一個時空已經死過一次的忠直,無論他們是清官,還是貪腐,哪怕是令人討厭的東林黨人,朱慈也下不了殺手。

  如果這些人願意為朱慈效力,保衛京城,朱慈願意信任他們,並給他們足夠的封賞。

  朱慈不知道孟兆祥為何冒險在亂軍中找了過來,但出於對忠義之士的尊敬,起身迎接。

  “孟侍郎,來的正好,您在刑部多年,由您來典刑,孤放心。”朱慈拋出橄欖枝,按照接下來的步驟,大部分官員都要被掃平,這樣做的後果便是整個朝廷的中樞系統都將癱瘓。

  保留一些可用之人,非常必要。

  如果可以的話,孟兆祥將是刑部尚書的不二人選。

  但孟兆祥顯然沒有體味到朱慈的好意,也並沒有興趣參與朱慈的叛亂。

  他的目的是說服太子。“殿下乃是國之儲君,太祖苗裔,為何大逆不道,為禍朝綱?!”

  雖然第一句說的很嚴厲,但孟兆祥懂得張弛有度,緊接著便給朱慈一個可下的台階。“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太子若能翻然悔悟,自縛頸首於帝前謝罪,下官願以人頭做保,替太子求情,還侍東宮!”

  聽著孟兆祥的話,朱慈有點啞然失笑的感覺,孟兆祥雖然是忠臣,但也太過於天真了吧。

  難道他以為到了這步田地,還有回頭路?

  即使有,朱慈也不會走,歷史必須要被改變,那不是朱慈想要的結果。

  雖然孟兆祥挺可愛的,但朱慈倒沒有什麽反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無畏的性格,由他管刑部,才能秉公執法,治律嚴明。

  朱慈面色平靜的問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不知孟侍郎可知此話?”

  孟兆祥官至刑部右侍郎,若是這話都沒聽過,那就白瞎了。“此乃太祖祖訓。”

  “既然孟侍郎知道太祖祖訓,為何認為孤在為禍朝綱?!”

  太祖祖訓,那就是明朝的道德至高點。

  按照祖訓來做,即使是錯的,亦無法被人挑出毛病。

  即使是對的,隻要違背了祖訓,也會被輿論唾罵。

  孟兆祥見太子竟然連祖訓都搬出來了,心下暗道,太子竟如此狡詐,絕非張慶臻可比。

  孟兆祥不可能從太祖祖訓上挑毛病來駁斥太子,隻得換一個方向。“朝中何來奸逆,何無正臣?”

  “國庫空虛,百姓濟貧,必有奸逆上下其手。賊匪猖獗,江山罹難,則無正臣匡扶社稷。”

  一問一答,張慶臻在一旁聽著卻是插不上話,兩個大佬的嘴炮功力都很強啊。

  但是感覺上,太子似乎佔了上風。

  朱慈所說的俱是事實,以至於孟兆祥啞口了半餉。

  說的好有道理啊,竟然會無言以對?

  孟兆祥還不放棄,咬了咬牙繼續道。“難道殿下私自入刑的眾臣俱是奸A之徒?不正之臣?”

  “當然……若不然孟侍郎便不會正身立於孤前!”

  言下之意,便是稱孟兆祥為忠臣,這頂高帽子下,孟兆祥並沒有喜色。“朝臣俱逆,

殿下可有例證?!”  要證據?眾多朝臣罪惡滔天的證據?張慶臻是拿不出來,但朱慈卻拿的出。遙指著西邊山西的方向,厲聲道。“例證便是那山西無數死難軍民,例證便是那已經打到眼前的賊匪!聖上何曾有桀紂之暴?乃至有亡國滅族之災!然國將不國,社稷不複!何人之過?”

  孟兆祥沉默,難以回答。

  聖上勤政愛民,不貪女色,孟兆祥心裡是知道的,講道理這樣的皇帝應當是中興之主,奈何朝政卻每況愈下。

  遍查史書,亦無此例,孟兆祥無法回答。

  “朝中諸臣,居於廟堂之上卻不為其政,身為國之肱骨卻不為其謀。國窮而官富,國難而官糜,家有碩鼠,何以不亡?”

  張慶臻雖然說不上話,但聽到太子和孟兆祥的對白,徹底心服。

  那些朝臣可不就是大明的碩鼠麽,原本還在懷疑太子的想法頓時散去。

  如果太子真的是在叛亂,就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誅殺朝臣上,在得到兵權後,他完全可以直撲皇宮。

  但太子並沒有這樣做,甚至親自花時間來監斬像李國禎這樣的賣國之徒。

  這麽一想,張慶臻心裡踏實多了,說實在的,反正都上了賊船了,隻要太子不去做弑父殺君的事情,其他的都在張慶臻的接受范圍內。

  至於孟兆祥,原本打算說服太子的卻碰了一鼻子灰,明明是聚眾作亂,卻說的理直氣壯,連他都找不到駁斥之辭。

  但是朝廷命官上千人,要是都被太子撲殺了,這怎麽可以。

  現在孟兆祥已經不希求能夠說服太子迷途之返,能夠不讓太子濫殺諸臣已經是他最大的希望了。

  拱手又道。“臣聞雀食五谷而不俱死,火雖無情而不俱滅,況朝中之官,皆是天子門生,怎可擅行殺戮, 上乾天和?”

  朱慈扶手興歎。“若是他時,孤或會網開一面,然京城千裡已無寸土,賊匪兵鋒旦夕而至,此誠國家興亡之秋!諸貪不滅,不足以肅朝綱,諸逆不除,不足以鎮京營!”

  眼看著朱慈態度決然,孟兆祥忍不住跪在了地上。“縱然如此,若擅殺朝中臣子,恐為天下讀書人所唾罵!在史上留下惡名。”

  “惡名?”朱慈回過身緊緊盯著孟兆祥。“孤不懼惡名加身,孤隻怕父皇會為亡國之君。”

  說完之後朱慈放棄了孟兆祥,雖然可惜孟兆祥或無法為自己所用,但這也沒辦法。

  看到李國禎基本已經昏死了過去,留人在此繼續行刑後,朱慈便準備繼續他的查抄行動。

  孟兆祥還在原地跪伏,他細細思索太子最後的那句話,隱隱有所觸動。

  太子真的不在意名節麽?

  不……隻是太子心中還有比名節更重要的東西。

  孝道。

  寧願被人罵作逆子反賊,亦用他的方式來為父皇排憂解難。

  與此相比,像那些將名節當做一切的士子反而落了下乘!

  太子……這種不記個人榮辱的人才是真君子啊!

  不知為何,孟兆祥驚恐的發現自己竟然被說服了。

  在朱慈準備離開的時候,朝著太子的方向扣首。“允吉願為國請命,為殿下犬馬……”

  ……

  新書榜排行第十二,求大佬給點推薦票到前十,隻要到前十,本書的關注度會顯著提高,作者就更有動力水了……唉?總覺得這句話哪裡不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