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保衛蘿卜1644》第253章 多爾袞的想法
在通州攻城戰中,韃清一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主要的是太過於耗費時間,一個多月才將其拿下。

而繞行山東的遼寧皇帝卻已然臨近。

南方的反叛,本來對於多爾袞來說是利好的消息,兩面夾擊之下,遼寧皇帝就算再man都得去撿肥皂。

但是那遼寧皇帝就是那麽不科學。

在遼東指哪打哪,無人能擋也就罷了,回到中原後,又以千人之眾硬是乾翻了十萬人。

現在裹挾得勝之勢,向北方挺進。士氣高昂,戰鬥力已經不是同日而語。

多爾袞隻覺得他的cpu要燒掉了。

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是在考慮如何才能全身而退。

所謂的全身而退指的是。

第一,順治皇帝必須毫發無損的帶回去。

第二,他們大清能夠在這次大戰中獲得足夠的利益,最起碼要能夠堵住八旗各部將帥的嘴,那樣他的攝政王之位才能夠穩固。

讓他多爾袞倍兒有面子後,退兵讓出山海關也不是沒得商量。

多爾袞真的不想打了,這次入關損失太過於嚴重,即使能夠獲勝,也必將是

不過這樣的目標,顯然不可能輕易的達到,尤其是在對手是那個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遼寧皇帝。

多爾袞雖然有意和遼寧皇帝和談,這也是目前最理智的方案,來年卷土重來亦未不可。

但韃清的其他將領似乎並不是那麽容易接受。

黃太吉才死掉沒一年而已,而在黃太吉的時期,他們韃清就是屬泰迪的,逮誰乾誰。

那日子爽的沒邊,哪怕是議和,都是大明一方主動提出想要議和。

因為和他們大清私下議和這件事情,還讓崇禎還受到了朝中的壓力,乾出了讓大臣背鍋的笑話。

如今,位置似乎換了過來。

多爾袞想議和,但手下的將領還活在昨日,和廢物大明議和?怕是丟不起這個人。

提出議和的是阿濟格,但是毫無疑問,作為多爾袞最依仗的親信,阿濟格的意思便是多爾袞的意思,他的提議無疑在向其他人放出信號。

聰明一些的很容易明白。

隨軍的漢臣們都不敢說話,在這種涉及大清命運的時刻,無論是支持多爾袞的和談想法,還是背道而馳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但擁有八旗依仗的滿臣卻有底氣執意多爾袞的想法,多爾袞雖然是攝政王,但這並不代表,大清是多爾袞的一言堂。

先是被遼寧皇帝見縫插針,乾番了,沈陽丟了皇帝。

又在通州吃了大虧,拿下通州城卻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許多滿臣都憋了一股子氣。

多爾袞之所以現在還是攝政王,一方面是長久以來樹立的威信,一方面則是大軍在外,大家還對多爾袞報以期望值。

不過這種期望,也隨著一次次的挫敗,而變的弱了許多。

“昔日太宗之時,我大清出入關內,如入無人之境,今日何以至此,與明朝議和,他日又有和面目面見太宗皇帝?”圖爾格憤憤不平的道。

這也代表著其他一部分滿將的看法。

“吾皇畢竟還在蠻子皇帝手中。掣肘如此亦無可奈何,當以吾皇性命為首要,中原困頓,他日未嘗不可取。”阿濟格道。

“沈陽之敗?何人之責?因此而令我大軍舉步維艱,又是何人之責?”

“是本王的責任!”多爾袞毫不猶豫的承認錯誤,完全沒有推諉的意思。“沈陽之敗,卻因本王疏忽所致,待回沈陽之後,本王定當親向列祖列宗謝罪!但現在大軍在外,皇帝性命堪憂,爭執此事毫無意義,

除非你們心中根本沒有大清的基業。”雖然承認錯誤,但這並不代表多爾袞願意放松手中的權力,留給他的時間和機會不多了。

論言語,多爾袞還是有些口才,哪怕是背負了如此大的責任,仍然能把眾人辯駁的啞口無言。

雖然很難接受,但是他們不得不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順治在遼寧皇帝手中,無論是滿臣還是多爾袞,都不一樣順治出事。

順治出事,誰來做皇帝?似乎還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不過他們卻不知道的是,順治早已被朱慈給腐刑變太監了,那一刀實在是爽,不僅僅是切了是一個小雞仔兒,也代表著康麻子到溥儀那一窩惡心的雜碎再也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多爾袞還在和眾人商談。

關於是否議和,換回順治的決定,可不可行。

最終各自退了一步。

韃臣們覺得,哪怕是議和也不能如此議和,必須讓明朝一方提出議和,這是顏面,這是交代。

同時,不僅僅要取回順治皇帝,還應當向明朝索要戰爭補償。 畢竟他們不辭辛苦的入了關,付出了太多的代價。

什麽都沒得到就回去,怎麽也說不過去。

這樣的目標……實在是有點艱巨。

多爾袞賊他媽的難受,他很清醒,能夠得回順治估計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試圖要賠償,恐怕只會激怒遼寧皇帝。

但是,現在似乎沒什麽可以選擇的。

對外,他要抗住遼寧皇帝的壓力,對內還要抗住其他大臣的壓力。

心累的多爾袞,找到了王永吉,原薊遼總督,現在已經投靠了大清。

沈陽之中,屈膝的漢臣被遼寧皇帝屠戮一空。

那些可都是漢臣中的精英人士,一個不剩的沒了,要說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

隨軍的漢人大臣之中,稍微有些能力的也就王永吉了。

當初也是依靠王永吉,成功的說服了搖擺不定的吳三桂,給他們入關的契機。

這說明一點,王永吉還是有些機靈和辯才的。

所以多爾袞命王永吉去找遼寧皇帝。

既然戰爭上沒有討到便宜,那也只能在外交上爭取主動權。

交給王永吉的目標只有一個,暗示遼寧皇帝,讓他主動提出和談,從而爭取到外交的主動權。

不過,接到這個任務的王永吉當時臉都綠了。

去出使遼寧皇帝,怕是嫌自己活的不夠,遼寧皇帝那是什麽人?

殺起人來毫不眨眼,無論是城內的大臣,還是沈陽的叛臣,都完全沒有任何顧慮。

但多爾袞的命令卻很難違抗,憂心忡忡的王永吉不得不接受這一次的出使任務。()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