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保衛蘿卜1644》第39章 登基建元(3)
  感謝dk秦歌500幣,路人甲406的100幣,胤龍的100幣打賞

  ……

  總督兵馬大元帥……

  群臣聽後忍不住為之一抽,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

  沒錯,他們似乎在一百多年前看到過相同的一幕。

  有個不務正業的昏君也給自己也上過一個差不多的封號。

  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

  雖然封號不同,但大概得意思差不多。

  然而兩者又有些許差異。

  首先武宗的封號只是名義上的,兵權的核心仍然掌握在兵部手中。

  但現在,朱慈直接將兵部乾掉,把兵權徹底掌握在手中。

  另外,朱慈還說了一句“自朕起”也就是說,不但他要兼職這個所謂的總督兵馬大元帥,連以後的皇帝也要擔任此職。

  這是什麽個什麽精神?這純粹就是上梁不正,也要讓下梁歪的精神。

  朱慈這麽玩,甚至比武宗皇帝更為惡劣。

  更重要的是,如果沒了兵部,所有的武官都將沒有文臣的壓製,那樣的後果,甚至都不敢想。

  想著武宗皇帝種種胡鬧的表現,有些憂心國事的大臣覺得不勸諫的話,實在對不起身為朝廷肱骨得責任。

  “啟奏聖上,自故宋以來,以文掣武已成慣例,武夫嬌縱,若無節製,恐釀唐末之禍。”李邦華進言道。

  但武夫嬌縱這句話,有人會表示很不爽,朝堂之上還有著勳臣一系,他們在朱慈大清洗後幸存的人遠比文臣一系要多的多。

  而他們本人基本都屬於武官。

  李邦華的話無疑等於在說他們都是些妄自尊大的主。

  如今感覺到聖上有意要打壓文官,便有代表出言力挺朱慈。

  新樂侯劉文炳出言道。“臣認為,先帝之時,之所以賊匪猖獗,屢剿不力,而遼東局勢日趨惡化,皆因文臣不識軍事而手握大權,以至貽誤軍機,屢屢失地。”

  “如今非常之時,若不行此非常之事,則難戡國亂。”

  文臣噴武官嬌縱,而武官覺得文臣只會瞎指揮。

  李邦華表情不悅,怎麽說他也是進士出身,豈能被這種目不識丁的勳貴給慫了?“我朝自立朝以來,便是文貴武輕,如何能開此先河?汝不見左良玉擁兵自重,而劉澤清亦不尊聖令,皆因無文臣節製之禍也!”

  劉文炳畢竟沒李邦華肚子裡的內容多,顯然要敗下陣來。

  但是這裡拍板定論的只有一個人。

  朱慈意識到,如今將那些沒用的朝臣都清掃一空,然而朝中內部的矛盾,仍然難以因此平息。

  而這樣的矛盾,隨著新朝的建立,很可能依然會演變成令朝政衰敗的黨爭。

  實際上,首次執政的朱慈在經驗上肯定是不足的,他只是知道無論發生什麽事情,必須要緊緊的握住自己的基本盤。

  然後隨便那些別有用心的小醜跳,跳煩了便一刀放倒。

  軍政既然要分離,就不能讓文官插手軍事方面的事務,縱然這些人都可以說是忠臣,但天天聽著他們在耳邊說,這不行那不行,朱慈也覺得不舒服,並且會影響行政效率。

  作為臣子,作為如今危局的臣子,他們需要做的是,兢兢業業的乾好分內的事情,而不是像以往一樣,看哪裡不爽便要插足上奏章。

  朱慈咳嗽了聲讓眾人息寧,繼而說道。“在政言政,在軍言軍,如今闖賊逼近,更是需要爾等上下一心,

協同抗賊。”  “今後疏奏,戶部隻言戶部之事,吏部之言吏部之事,而內閣閣臣,統轄五部,隻為五部之首,亦不可過問軍事,但有越俎代庖者,一依法辦。”

  眾臣為之沉默,原本的話,他們看哪裡不爽都可以罵上幾句,現在朱慈徹底將他們的言路斷絕,總覺得很蛋疼,聖人常說,為明君者當廣開言路,虛心納諫。

  到現在為止,朱慈還沒有聽取他們一個建議,而言路也一並關閉。

  有人不覺間內心淒涼。

  像朱慈這樣的皇帝,肯定是個昏君無疑了,即使闖賊退卻,天下亦會被朱慈玩壞。

  隨著與朱慈的接觸越來越多,這些新班底也逐漸摸清了朱慈的脾性。

  再去勸諫已無大用,只能作罷,尊旨而行。

  以上是文臣方面職責確認,令其各司其職,逐步恢復朝廷政務的運作。

  緊接著則如同當初靖難之時,對所有參與這次兵變的功臣封賞。

  “進新建伯王先通為二等新建侯,領錦衣衛都指揮使。”

  “進惠安伯張慶臻為三等惠安侯,領提督京營軍務。”

  “封通州衛指揮使謝芳為二等揚忠伯,世襲錦衣衛都指揮使同知。”

  “封神樞營遊擊將軍薛義成為錦衣衛僉事。”

  “追封常時發為百戶,家屬從優撫恤。”

  跟隨朱慈的將官都得到了好處,這也是他們應該得到的,但對於廣大的京營軍士來說,昨日既然許諾了讓他們與大明共富貴,便絕不可能食言。

  第一道軍改令。

  “凡京營軍戶家屬,不必從事農事,盡遷於京師之中安置,子女就學,婚喪嫁娶,所用糜費具由國庫負擔。”

  就朱慈的想法,朝臣清空了之後,京師之中空出來的庭院簡直不要太多,與其閑著養草,還不如以此來給軍戶發福利。

  同時,將軍戶的用度全部納入國家預算, 在一定程度上等於提高了軍戶的地位。

  為什麽所有人都想當官?為什麽大家都以當士人為榮?本就是因為,那是吃皇糧的事情,鐵飯碗,又光宗耀祖。

  把軍戶的福利放大,隨之而來的是,平民百姓也將擠破頭的往軍戶裡靠。

  繼而讓軍戶們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地位,這樣無疑會大大的提高軍戶們的戰鬥熱情,即使沒有監軍,當逃兵的人也會很大程度上的減少。

  當然,負擔所有軍戶的福利,對國家財政來說並不輕松,但眼下朱慈還真不缺錢。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都不算事情。

  至於缺錢了怎麽辦?到時候再說。

  這兩項頭等要事解決了之後,朱慈想著散朝,帶人回京營。

  然而雖然朝臣們已經基本成了羊羔,對於朱慈的胡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作為新皇登基,最重要的一建事情還沒定下來。

  年號……

  新皇登基,當然要改年號,沒一個皇帝不去這麽乾的……畢竟很好玩不是?

  “請聖上為新朝立取來年年號。”

  年號……朱慈還真差點忘了,不過大概知道年號都是取意一些吉瑞的詞語。

  年號的話,似乎隨便一個都沒啥區別,想著讓他們內閣自己擬定了拉到。

  但是剛要這麽說,卻猛然間心中一動。

  “年號……麽……”

  “明年的年號……便是……”

  “遼寧!”

  此話一出,眾臣不由為之肅穆,盡皆伏倒。“吾皇萬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