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保衛蘿卜1644》第99章 死士
  在陳桂林以及城內各地主講的努力下。

  危言聳聽般的說明了如果闖賊打進北京,並改朝換代後,會對讓北京的百姓會有多麽多麽的蛋疼。

  以至於輿論偏向於明廷一方

  獲得了輿論的好處很明顯。

  朱慈在進行京城保衛戰的過程中,得到了城內百姓的大力支持。

  譬如錦衣衛帶人運送火藥糧食前往前線,在通過一些比較困難的路段時,路過的百姓會伸出手來,幫扶一把。

  譬如去工部捐贈木鐵的人也便多了。

  而朝廷以溫柔的方式招募壯丁,並說明,在立功後可獲準入籍軍戶的情況下。

  百姓也自發的響應。

  三月十八,戰事沒有停歇。

  城牆上隨時可見激烈的戰鬥。

  而城內對前線的支持,在劉文炳的主負責下,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者,跟著百姓一起聽講著茶樓內的講報。

  話到中間的時候,忍不住插嘴問道。“吳麟征吳大學士,被追諡了麽?”

  陳桂林看了那個老人一眼,但見他的氣質並非尋常百姓可比,定當是念過書的人。

  當然,陳桂林並不認識,這京城中的讀書人實在太多,也不可能一一記得。

  但對於聽眾的提問,他還是耐心的回答,似乎吳麟征被追諡的問題確實漏掉了。

  主要是諡號這種東西,普通的百姓知道了也不一定能理解。

  陳桂林點了點頭。“追諡了,諡號文烈。”

  文烈。

  老人的眼前一亮,神情略有些激動,“文”作為諡號,已經是文臣最為頂點的殊榮。

  至於烈字,老人已經在嘴裡嘀嘀咕咕起來。“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聖功廣大曰烈……”

  這是褒諡,極美之諡,是許多朝廷大員畢生所求之諡。

  不覺間老人已經淚流滿面,嘴唇也有些顫抖。“文烈……吳文烈……吳麟征死的值啊……”

  “死的值啊……”

  言語間有些恍惚,瘋瘋癲癲的樣子,令陳桂林不得不停了下來,而其他的百姓也望著老人。

  老人似乎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顛顛撞撞的走出茶樓。

  “我輩讀書數十載,不就圖個報效朝廷,死後留名麽……吳文烈得償所願,得償所願啊!可老夫……”

  等到老人走後,百姓才議論起來。

  “那是……李邦華。”

  ……

  西直門的臨時行在。

  一群身著布衣的人跪在外面,扣首,請求面見朱慈。

  但卻被謝芳攔了下來,對於這些人,謝芳還真認得。

  李邦華,施邦曜,凌義渠等人,乃是當初在朝堂上和聖上唱反調,被剝職下放的臣子。

  現在他們已經是白身,和百姓無異,現在卻突然出現在這裡。

  實際上無論是李邦華還是施邦曜,這些天過的是生不如死。

  被朱慈整的上不來,下不去。

  後悔那是肯定的,但這世上畢竟沒後悔藥。

  他們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聽到吳麟征殉國後,聖上對其追封追諡毫不吝嗇,他們也想著,或許這是他們擺脫惡名的機會。

  在此,想向朱慈請求,獻資獻人,用以助國守城,倘若死於賊手,只求賜於平諡。

  謝芳自然不會輕易的放他們進去的。

  聖上如今公事繁忙,哪有時間接見這些罪臣。

  李邦華為首,

跪地獻請願書,請求謝芳轉交於聖上,而他們這些人皆跪在外面等候聖上的回復。  謝芳看了他們一眼,接過了李邦華手中的請願書。

  沒在說什麽,進去向朱慈匯報。

  此時的朱慈正在接見一個年輕的士子。

  見謝芳來了,停了下來,望向謝芳。

  “聖上,李邦華等人聚在外面,獻上請求面聖,被臣攔了下來,這是他們聯名請願,希望聖上過目。”

  對於李邦華他們,朱慈亦是知道他們也是可以為國而死之人。

  然而,如果不用特殊的手段將其制度,京城根本不可能凝聚在一起。

  他的獨裁也不可能貫徹下去。

  說到底,他們只是朱慈強權下的必要犧牲品。

  即使當時朱慈表現的大發雷霆,心裡對這些人亦沒有太過痛恨的感覺。

  接過請願書,大致的瀏覽下,基本上是他們表達想要為國效力,戰死沙場的意願。

  為了什麽?為了名聲。

  他們還真是執著呢。

  紅筆寫了個準字,蓋上了印信。交還給了謝芳,同時道。“讓他們去崇文門找王家彥,聽從王家彥調遣。”

  謝芳領命而去。

  而朱慈沒有任何表情,繼續聽著面前的年輕士子的答話。

  ……

  謝芳出來後。

  在李邦華等人期盼的眼神下,把請願書交還給了他們。

  當看到禦批之後。

  李邦華和施邦曜等人,盡皆落淚,喜極而泣。

  激動的向著行在的方向,連扣三首。

  “吾皇萬歲!”

  “吾皇英明!”

  歌頌之聲不絕於耳。

  ……

  朱慈斜靠在桌子上,聽著面前年輕士子的答話。

  按照朱慈的想法, 闖軍應該在某個時間段,派人來議和才對。

  按照了解的史料記載。

  李闖曾想要和崇禎和談,希望議割西北一帶,為大明外抵韃子,內遏群賊,只是不會服從明廷節製,也不會入朝覲見。

  大致是想要和明廷平起平坐的意思。

  李自成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是認為南方都還在明廷的控制下,而他的部眾在寧武一戰死傷慘重。

  李自成這些年,基本是不得不不和明廷拚個你死我活,他想休息,他想獲得幾天安寧。

  他不想再打仗,不想老婆再在後面給他帶帽子玩了!夠了!

  讓大明承認他們大順的地位,至少可以過幾天安生日子。

  然而朱慈的出現令原本的歷史發生了變化,不知是史料記載有誤,還是朱慈刺激了李自成的心。

  以至於,到現在李自成還沒有派人來議和的意思。

  但朱慈等不及了,圍城一日,京城就危機一天,必須主動有所行動,不然繼續困守,無異於慢性自殺。

  所以命人尋找能夠為國家死志的義士,完成朱慈接下來的計策安排。

  也就是死士。

  這樣得人還真有,面前的這個士子,叫凌雪,乃是當初在徐州做通判的凌蒙初的孫子。

  凌蒙初在明末相當於白金大神的存在,他的[拍案驚奇]亦是百盟作品。

  白金凌的很值得敬佩,在和李闖對抗時,戰死。

  凌雪報著對李闖的仇恨,請纓來見朱慈,表達他想要為國效力,為祖父報仇的決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