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保衛蘿卜1644》第464章 風動
孔有德無法忤逆多爾袞的意思,雖然對於得到的明軍火銃還沒有什麽頭緒,也只能硬著頭皮應下來。

漢軍旗的力量必須得到提升,除了催促他們盡可能的研發仿製出明軍的尖端火器之外,也需從遼東漢民之中繼續招募以擴充兵力。

當然作為主要力量的滿軍旗,也必然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加強。

滿八旗的中堅力量,是重步兵,極厚的甲胄可以免疫大部分傷害。

但明軍的火力強度已經達到了可以輕易擊穿重甲的地步。

那笨重的鎧甲,不但無法有效的阻止傷害,反而會成為大軍行動的障礙。

多爾袞的想法是,繼續增加步兵的鎧甲厚度。

最大程度的提高重步兵的防禦力。

明軍以遠程火力為主,而近戰偏弱,只要能夠衝鋒到明軍面前,戰事就會呈一邊倒的局面。

對多爾袞來說,想要力克明軍,最先考慮的是如果相盡辦法的靠近明軍。

……

此時的吳三桂,過的並不怎麽舒服。

除了後悔於壓錯了寶之外,之前圍攻明朝援軍得時候,他又擅自撤離。

搞的自己現在無論面對韃清,還是大明都裡外不是人。

不過好在,遼陽換了主人。

並沒有過分計較於他的過失。

但吳三桂,並不覺得這是好事。

只不過韃清需要他的力量,不敢輕易得罪他罷了。

明朝對於遼東的壓力,越來越大,從形式上來看,以韃清的力量,再想取得在崇禎年間不斷地勝利,似乎已經不太可能。

並且,很有可能在近一段時間,主動進攻遼東,徹底平定遼東的禍亂。

吳三桂不得不為未來考慮,不求富貴,至少也能在遼東風起雲湧的局面下,能夠活命。

在臘月的時候,吳三桂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和錦州的遼東巡撫袁樞接觸。

看著吳三桂發來信,袁樞也隻想笑。

“信上說什麽了?有這麽好笑麽?”

閻應元吃著正常放鹽的菜,感覺整個人都升華了許多,袁樞那笑的慘樣,讓他很納悶。

呷了口酒,舒坦。

袁樞把信交給閻應元看,後者接過信,審視了一遍,又還了回去。“吳三桂想不開啊,放著韃子的王爺不做,又想回來了?”

“誰知道呢,話說回家,韃子要是封你做王爺,你投不投韃子?”

“我啊。”閻應元躲了躲,臉色依然不變。“莫說王爺了,就算封我當他們的皇帝……也不乾。”

袁樞笑點是真低,又被閻應元這面癱給逗笑了,韃清就算再頹廢也不可能封一個漢人當他們的皇帝……真有趣。“為何?”

“當他們的皇帝,還得淨身,不乾……”

“哈哈……”袁樞繼續笑。

笑完之後,也不得不思考給吳三桂的回復了。

作為一個叛臣,聖上肯定是容不得的,投不投降,都是得死。

要不然,如何對得起那些為大明舍生取義的烈士。

雖然接受吳三桂的投降,短時間內看來,會讓局面更向大明有利的一方面發展。

但長遠的來看,會在一定程度上挫敗明軍對於漢奸的痛恨程度。

投降韃子,開關放韃,這樣的事情,如果可以當做沒發生過,朝廷的顏面何在。

這一點,吳三桂自己也清楚,他來信,也只是試探袁樞的口風。

尋找哪怕一絲,重新返回明廷的可能性。

這樣的事情,袁樞不敢斷,即刻把信原封不動的進奏朝廷。

七天之後,袁樞接到了朝廷的回復。

“間之。”

就倆字。

袁樞拍手大笑,他真和聖上想到一塊去了,沒錯,這樣好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一方面不能容忍吳三桂不乾淨的事實,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這一點大做文章。

奮筆疾書,給了吳三桂答覆。

……

撫順城外。

夏國相看著自己嶽父的臉色不太好。

“那袁樞怎麽說?”

“不是袁樞怎麽說,這是明廷的意思。”吳三桂冷言道。“明廷讓咱們拿下多爾袞的人頭,方才允許咱們複歸漢地……”

“這也太……”夏國相失聲道。“多爾袞畢竟是清廷的攝政王,遠在遼陽,也自然有重兵保護,若非力克遼陽,根本無法動的了多爾袞。”

“更何況,多爾袞心計頗重,怕是已經對咱們有所防范,更加難以下手。”

“呵……”吳三桂聽著,不禁有些自嘲,明廷這樣的要求,甚至比直接拒絕他更讓他難受。

是死心塌地的跟著清廷混,還是鋌而走險的按照明廷的意思,去搞掉多爾袞。

現在成了吳三桂,不得不斟酌的一件事。

……

除了吳三桂的事情。

廣寧城也被袁樞所接收。

忠明軍,作為一支私人的販奴武裝,目前來看還是對得起他們的名號。

做的事情,體現出了一定的愛國水準。

當然在袁樞看來,並非單純的愛國,只是以愛國為旗號,一方面能夠背靠大明這顆大樹,另一方面可以用大明作為旗號,形成一股號召力,匯聚在草原上的漢人力量,來擴充自己的實力。

就比方說,在深入了解之後。

袁樞發現,草原上形成的私人武裝,並不止限於吳文義的忠明軍。

還有好幾股力量,護明軍,衛明營,保明軍……這樣的取名並不罕見,已經爛大街了。

你能說他們通通都是因為愛國情懷而組建的私人武裝麽……不,現在不可能。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山寨貨,忽悠那些涉世未深的淘金者,讓他們覺得加入的勢力,有著官方的支持……

但實際上,這些勢力,在把蒙古各部搞的雞犬不寧的同時,相互之間還有些矛盾。

譬如,在地盤,和抓捕奴隸上的分歧,讓他們相互之間也有過很多次摩擦和爭鬥。

吳文義就是在幾次爭鬥之後,落了下風,被排擠到了草原的邊界地方,正巧聽說遼東官軍和韃清在尋戰,才渾水摸魚襲了廣寧。

說起來,這吳文義還是挺有眼光的,拿了廣寧後,還知道向朝廷示好。

主動獻城。

並且和袁樞搭上關系。

實際上,大概是想著利用朝廷的支持,以打擊草原上其他漢人捕奴隊的勢力罷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