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武裝明末》第309章 王佔遠翻不了天
方雲當然知道用五千兩銀子買五十萬畝荒地王佔遠不會同意呢,可方雲也沒說這是買地啊,他只是通知一下王佔遠而已,五千兩銀子只是給王佔遠的好處費,讓他不要給自己整什麽么蛾子。

 在成山衛那種老不拉屎的地方當衛指揮使,就算王佔遠對衛所百姓剝削的再狠,一年最多也就能賺個兩三千兩。

 五千兩銀子相當於王佔遠一兩年的收入了,他有什麽什麽理由拒絕,別說自己只要五十萬畝荒地了,就算是五百萬畝荒地,如果不開墾出來的話,照樣不值一文錢。

 再說要不是登萊府那些文官從中作梗,成山衛現在可能都歸自己管轄了,這五千兩銀子的冤枉錢都不用花,一想到這裡,方雲就來氣,自己賺點錢容易嗎。

 為了開源節流,連戰馬都省不得買,不得不跑到遼東去和韃子大戰一場,差點就回不來了。

 自己不就是把登州府的糧食市場佔了嗎,不就是在威海衛征收一點點海關稅。

 是,這的確是影響到部分商人和商人背後靠山的利益,但是他們至少還有得賺,只不過是賺的少一點而已,這幫王八蛋竟然聯合起來斷了自己的前程,害得他白白損失五千兩銀子,一百多匹上好的戰馬就這樣拱手送人呢,這些可都是自己和破虜軍戰士們浴血奮戰換來了。

 至於王佔遠會不會同意,方雲認為這個可能性不大,就算他有心拒絕,難道他不敢怕自己麾下的大軍嗎,張崇德自己都敢囚禁,更別說他區區一個衛指揮使了。

 “這個你不用擔心,盡管安排人去和王佔遠接觸就行,就算王佔遠心有不滿,我諒他也翻不了天。區區一個衛指揮使,難道還敢得罪我們不成,要不是我現在脫不開身,這五千兩銀子我都不想給,老子在遼東拚死拚活才搞到幾匹戰馬,白白送給他一百多匹,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知道了大人,八萬百姓安置問題不是小事,我就親自去一趟成山衛和王佔遠交涉!”

 王永民本來還想說,王佔遠的親家是巡撫衙門的參政,在登萊兩府擁有很大的話語權,這次阻擾方雲上位,王佔遠的親家就是其中的主力之一,要是王佔遠將這件事告訴他的親家,那位參政大人八成會支持王佔遠對抗方雲。

 不過看方雲的樣子,估計就是說了,方雲也還是會堅持他自己的決定,既然說與不說,都是要去找王佔遠談一次,王永民決定暫時先不說,事情還沒辦,自己瞻前顧後的,豈不是顯得他和政務廳很無能,萬一王佔遠膽子小,不敢招惹方雲,這件事可能就成了。

 方雲之所以不打算親自去找王佔遠,主要是他感覺到孔友德叛變可能也就是這十來天的功夫了。

 因為大凌河之戰結束已經超過二十天,就算消息傳遞的再慢,登州府這邊也應該收到消息了,孔友德的援兵已經失去了意義了。可是孔友德卻還賴在濟南府州鄒平縣及不肯前進,也不願退回登萊府,一門心思在鄒平縣當起了土霸王。

 也是回到登州,有孫元化這尊大佬這頭上壓著,哪有在鄒平縣自由自在,想幹什麽就幹什麽,野心就像在火堆裡澆油一樣,蹭蹭蹭地往上漲啊!

 歷史上說孔友德叛亂是因為麾下士兵偷吃吳橋縣望族王象春家的雞,擔心事後被報復才造反,可是在方雲看來,這孔友德早就存有了不臣之心,只是因為勢單力孤才不敢輕舉妄動。

 偷雞事件,不過是催化劑而已,就算吳橋兵變,以後也會有王橋兵變、李橋兵變

 

 的事件發生,這是有孔友德本性決定的,而且這種事情越脫到後面危害可能會越大。

 其實如果在孔友德剛叛變的時候,登萊巡撫孫元化和山東巡撫余大成就全力剿滅他的話,登州城根本就不會失陷,吳橋兵變也不可能會殃及大半個山東,甚至到最後,孔友德還帶著西方引進的大批精良的西洋炮送給了後金。

 這些兵器是當時先進的重型火器,使用武器的技術人員和訓練有素的火器營官兵也一同來到後金,可以直接參戰。這是後金夢寐以求的,對加強後金的軍事攻擊力貢獻巨大,助其在以後的征戰中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方雲既然來了大明,自然是不會允許孔友德做這種吃裡扒外的事情。再說,破虜軍號稱純火器部隊,可是到現在連一門紅衣大炮都沒有,孔友德卻要把朝廷耗費重金購買來的紅衣大炮送給敵人,這種事情方雲怎麽能忍啊,要送可以也是送給他的破虜軍才行啊

 雖然方雲阻止不了吳橋兵變的發生,但是將吳橋兵變的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還是有可能的。

 破虜軍剛剛在遼東地區擊殺了數千韃子兵,方雲就不相信,以破虜軍表現出來的強大實力,孫元化會任由孔友德在登萊地區攻城略地,卻讓破虜軍在一旁乾看著。

 只要孫元化調自己的破虜軍去登州城,別的不敢說,保住登州城方雲還是有信心的,而只要登州城不失,孔友德就成不了氣候。

 要知道孔友德叛亂之初,雖然兵力迅速擴張幾萬人,但是這些人當中有五成以上都是臨時征召的壯丁,而且大多都是叛軍裝備的都是冷兵器。

 可是在打下金州城之後,叛軍虜獲了舊兵6000人、援兵1000人、馬3000匹、餉銀10萬兩、紅夷大炮20余門,西洋炮300門,被俘虜的明軍基本上全部加入叛軍陣營,導致叛軍中老兵比例直線上升。

 更為恐怖的是,孔友德繳獲了數以百計的大炮。

 好在西洋炮雖多,但危害反而不是最大,因為這些西洋炮大部門都是三斤炮,只有少量的五斤炮,攻城時壓製守軍沒問題,想要靠它們打碎城牆,不太現實。只不過三百門火炮彈藥消耗量,可不是孔友德能夠玩的起。

 孔友德又不是方雲,有自己兵工廠,甚至就是登州府都沒有專門生產炮彈的工坊,他們炮彈也是靠從西洋人那裡進口的。

 所以別說三百門西洋炮了, 孔友德能打響五十門,他都得謝天謝地了,對山東諸城危害最大就是那二十門余門紅衣大炮,一般的縣城只要被轟上幾炮,可能就會牆毀人亡了,所以孔友德打下登州城之後,才能在山東地界的地盤上縱橫無敵,沿著山東半島搶劫,直到最後碰上了萊州城這個釘子。

 方雲心裡時刻惦記這孔友德叛亂的事情,當然是顧不上和成山衛指揮使談判了,雖然方雲對破虜軍有信心,但是破虜軍的總兵力擺在那裡,守住登州府問題不大,但是想要追殺叛軍,得到更多的戰功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沒有戰功,方雲拿什麽去向孫元化,向朝廷索要地盤,難不成和孔友德一樣,劍鋒指到哪裡,哪裡就是自己的地盤。不過說心裡話,如果可以,方雲肯定想學孔友德那樣,靠升官那裡有搶地盤來得快。

 只是從孔友德最後的結局就知道朝廷平定叛亂的決心了,方雲估計如果自己像孔友德那樣,依靠舉旗造反來搶地盤的話,前期也會很順利,但是要站穩這些地盤,至少要把山東,遼東,東江,直隸,河南,山西幾乎整個北方的明軍統統打敗才有可能。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