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武裝明末》第84章 保甲製
  “很好,你叫什麽名字?”看到有人站出來,方雲很高興。

  “小人劉曄,是靖海屯堡的軍戶,也是衛所兵。”看到方雲重視自己,劉曄大聲的答道。

  “嗯,劉曄,本官現在就任命你甲長,負責管理十戶開荒的軍戶或者流民。”

  開墾三千畝新田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需要人來管理,就算開墾完了之後也同樣需要人來管理,所以方雲決定沿用保甲制度來管理。

  這樣以後開墾新的荒地,都可以用這套制度來管理,就連現有的土地可以用保甲制度來管理。

  這個劉曄既然是第一個站出來響應自己的,方雲也不介意給他一點權力,正好可以起到千金買馬骨的作用。

  保甲制度在宋朝就有了,保甲編組以戶為單位,設戶長,戶長就是一家之主自己了,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

  保甲制度對古代封建王朝來說,算是比較先進的一個制度了,它建立了一個更加嚴密的社會治安網絡,對內加強了對人民的統治。

  大明本身也沿用過這個制度,對發展農業生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而且就一般意義來說,村社組織的職能是編審戶籍入丁,並以此催征賦稅和征用勞役,保證國家的經濟來源,更注重經濟功能,所以和平年代基本上都是村社組織為最低級別的行政單位。

  而保甲組織更多的是具有軍事和治安功能,正好適合明末這個動蕩的時期,保甲制度更加注重加強對壯丁的軍事訓練,方雲不求把壯丁個個都訓練成精兵,只要他們能夠抵禦盜寇的襲擾就行了。

  當然這樣一來保長的人選就很重要了,保長的全力相當於後世的村長外加民兵連長。這個職位方雲一時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選,不過把堡內的軍戶和匠戶全部算上,也不到一百戶,暫時可以不用考慮保長人選,由他自己兼任就行。

  “多謝大人提攜,卑職願為大人鞍前馬後,在所不惜!”劉曄激動的說道。

  他願意去開荒只是單純的想要擺脫貧窮困苦的日子,沒想到方雲竟然讓他當了甲長,還能管理十戶家庭了,這讓一直都是大頭兵的他異常的興奮。

  有了劉曄開的這個好頭,本來就處於猶豫當中的軍戶頓時紛紛站了出來,表示願意跟著方雲乾,甚至有不少軍戶滿臉羨慕的看著劉曄,恨不得第一個站出來的是自己。

  當越來越多的軍戶站出來之後,剩下幾個原本心思堅定、思想保守的軍戶也忍不住了,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思,最後也站了出來。

  萬一其他百戶聯合起來也不是新百戶的對手,那麽他們就能擁有三十畝屬於自己的地,土地可是他們命根子,為了土地,冒一點險也是值得的。

  如果新百戶不是其他百戶的對手,就算原來的百戶要懲罰他們,也只能輕拿輕放,頂多嚴懲幾個帶頭的人,畢竟堡內的軍戶、匠戶基本上全部參與了此事,如果全部處罰,那他們的地還種不種了。

  方雲沒有心思去了解這些軍戶,匠戶是怎麽想的,只要他們願意來就行。

  因為只有七十四戶,所以方雲調整了每甲的人數,一共任命了八個甲長。沒有意外,加劉曄在內,八個甲長都是最先站出來表示願意去開荒的軍戶。

  雖然所有人都站了出來,但是大家臉上擔憂之色依舊存在,畢竟民不與官鬥的思想深深的影響著他們。

  作為他們的上司,方雲覺得自己有必要給他們吃一個定心丸。

  “大家放心去開墾新田就是,不用擔心有人敢來找你們的麻煩,看到你們旁邊這些士兵了沒有,他們任務就是保護我們靖海墩堡之人安全。”方雲指著護衛隊的戰士隊所有的軍戶說道。

  軍戶聽了方雲的話,再看看周圍的一個個荷槍實彈、氣勢非凡的士兵,頓時放心不少。他們都是世代生活在衛所,衛所兵是什麽樣子他們心裡很清楚,新百戶有這個級別武力保護,一般的百戶肯定不是他的對手。

  “大人,真的能夠免稅三年嗎?”有軍戶問道。

  除了擔心被百戶報復之外,軍戶們最關心的就是這個了,雖說大明有明文規定,新開墾的土地三年免稅。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真正執行這個政策基本上沒有。以前也有很多沒有土地的民戶或者軍戶自己去墾荒,可當他們第一年從剛剛開荒的土地上收獲糧食時,官府、衛所便開始差人收稅了。

  本來私人開墾投入就大,還沒回本,就要交稅,所以主動開墾老百姓往往因此破產,原本開墾的田地又重歸於荒蕪,這樣的事情多了之後,老百姓自主墾荒的事情就慢慢絕跡了。

  “這是當然,一來朝廷本來就有這個制度,第二,本官身後也有總兵大人撐腰,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有人敢欺壓你們。”為了讓大家放心,方雲不得不再次披上黃龍的虎皮。

  “多謝大人成全!”

  “大人的恩典沒齒難忘!”

  眾人一聽方雲背後有總兵大人撐腰, 頓時把心放到了肚子裡,感恩戴德地對方雲謝道。

  衛所雖然不歸總兵管轄,可這不代表這衛所官可以不在意總兵的態度。事實上,別說總兵了,就是參將,遊擊手中的權利也要遠大於衛指揮使,

  明中葉以後衛所軍逃亡甚大,正統二年九月兵部統計,天下都司衛所逃亡軍士達一百二十萬人,相當於全國額定兵員的一半左右。

  到正德年間,據兵部尚書王瓊估計衛所逃亡數已佔額數的十之八九,逃亡者多為精壯,未逃者盡是羸弱,故衛所軍毫無戰鬥力。

  而且按照這個比例,原本擁有五千六百名軍人得一衛,現在最多只有一千人出頭,而一個遊擊將軍麾下往往也有一營人馬,一千到幾千人都有可能。明末是個誰拳頭大誰說話就算數的年代,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遊擊將軍比衛所指揮使更吃香了。

  當然僅僅有人還不行,靖海屯堡周圍的荒地不少,但是多年沒有被開發過,地質很硬,如果單靠人用鋤頭去開荒,不僅需要投入的成本大,而且需要消耗的大量的工時。

  還有開荒的速度怎麽樣,一個人一天能開墾多少地,開墾完之後有多少的地是可以用水渠引用河水來灌溉,又有多少地需要打水井來灌溉,這些都要事先做好分配、預算,才能避免人力、財力的浪費。

  於是方雲決定召集剛剛上任的甲長們商討這個問題,畢竟他們之前也都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在種田方面比自己更在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