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武裝明末》第263章 糧食太多也有煩惱
遼東的流民也正如方雲預料的那般,這十萬流民約有兩萬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想地主的借了銀,其中最少的也有五兩,有一些膽比價大的流民,家人人口比較多的人,甚至想地主借了十兩銀。

 盡管方雲規定了地主三年之內不能強迫遼民還清債務,但是遼民自己不想欠著地主的錢。

 所以收完秋糧之後,上繳兩成的佃租給的地主,大部分五口之家,還能剩下二十石糧,留下十石自己吃,剩下的十石基本上都拿出來賣了。

 一戶就有十石兩要賣,兩萬戶那就是二十萬石糧食,糧站要吃下這二十萬石糧食,政務廳就得準備十萬兩銀。

 不過這些糧食是分布在兩萬戶遼東百姓的身上,倒是不需要政務廳一次性支出那麽多白銀,否則事情還真不好辦了,現在不管是政務廳還是方雲都不能拿得出十萬兩銀來。

 百姓們當然是不會知道政務廳和方雲現在的困境的,為了掩人耳目,王永民還專門在文登縣出台為了一個規定,糧站每月收購五萬石糧食為上限,為了不引起百姓的恐慌,王永米還向百姓保證不管是哪個月份,收購的價格不會低於五錢一石。

 遼東百姓最為緊要的吃喝問題已經解決了,他們出售糧食主要是為了還債,所以這件事並不迫切,當政務廳宣布每個月糧站只收購五萬石糧食時,他們也沒有著急。

 因為政務廳已經承諾了,不管什麽時候,糧食的收購價都不會低於五錢。這就給他們吃了一個定心丸了,早賣晚賣,只是會影響還錢的時間而已,而這筆錢又不用換利息,就算別只是晚幾個月,就是拖個一兩年也沒問題。

 此外,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打算幾年一次性還清所有的借款,而是按照官府的建議,每年還一到二兩,分兩三年還清,畢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更何況如今這個混亂的時局。誰也不知道明年會是什麽情況,如果把富余的糧食都賣了用來還債,萬一民年糧食欠收,或者天災橫禍,手裡沒點余糧還怎麽得了。

 尤其是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豐富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知道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別今年以五錢一石的價格把糧食賣光了,明年卻用一石一兩的價格買糧吃,那就虧大了。

 當然這部分遼東的百姓之所以決定慢慢來還錢,主要還是因為有政務廳替他們撐腰,因為方雲和王永民規定了地主不能逼迫他們還債,也不能收利息。

 當然如果手裡有大量的財富剩余,他們也不介意一次性換掉借地主的錢,畢竟沒有誰會喜歡欠別人的錢過日。

 除了百姓的糧食之外,文登縣士紳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百姓手裡還有二十多萬石糧食,這些人當中,首先那些免稅的士紳,不管他們有沒有渠道,方雲都是不會管他們的死活的。

 既然他們不願給政務納稅,自然就要承擔不納稅的後果。

 剩下的那部分地主,大多數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而且都是和北方幾省的商人有聯系,出售價只會比五錢一石更高,所以不用方雲擔心,刨除這兩個大頭之後,剩下的那些中地主手裡的糧食也有兩三萬石是需要方雲來幫他們處理掉的。

 從整體上看,遼東百姓需要出售部分的糧食,正好是文登縣原有所需的糧食,這證明,方雲在文登縣實行降租和清查田畝的政策之後,文登縣原有的七十萬畝土地就勉強能夠養活三十萬百姓了。

 而方雲又開墾了七十五萬畝,預計到明年,以文登縣一縣之力,就能養活半個登州府的人口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