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武裝明末》第498章 全面進攻朝鮮
“聖上可下旨申斥方雲,並且對其罰俸一年,然後再下旨要求方雲盡快結束朝鮮戰事,將功折罪!”

 溫體仁知道崇禎是個要面子的人,方雲暗地裡聽調不聽宣,為了大明的安寧,崇禎可以裝作沒看見,可方雲這樣轟轟烈烈地攻打朝鮮,連招呼都不像朝廷打一個,對崇禎來說肯定是很丟面子的一件事。

 那些文官有一句話沒有說錯,要是所有的武官都如方雲這樣想到什麽就做什麽,那還不得亂了套。

 想到這裡,溫體仁都忍不住要抱怨方雲兩句了:你說你打朝鮮就打朝鮮,好歹也給皇帝和自己這個內閣首輔報備一下是不是,讓自己和皇帝有個準別,權當是給皇帝陛下一個心裡安慰也好啊。

 一聲不吭就直接動手,這樣囂張真的好嗎?

 溫體仁在心裡歎了一口氣,這方雲到底還是太年輕了,胸無城府,鋒芒畢露,早晚是要上當吃虧的。

 不過事到如今,方雲做都已經做了,溫體仁也只能盡量為皇帝挽回一點面子。

 如果方雲是個聰敏人的話,接到聖旨之後,就應該主動向皇帝請罪,然後再像以前一樣,送上一些從朝鮮繳獲的戰利品,比如銀子。

 根據朝鮮使臣的說法,方雲幾乎把朝鮮平安道搶了一個遍,這一次攻打朝鮮,方雲少說也能收獲幾百萬兩銀子啊,溫體仁光是聽朝鮮使者說就都覺得眼紅。

 當然他也沒奢望方雲會將全部的戰利品全部上交,可哪怕只要給朝廷幾十萬兩也行啊。

 如果方雲知道溫體仁如此看自己,心裡別提得有多冤了:“就衝咱這老實的長相,像是那種飛揚跋扈的人嘛!”

 方雲不是不想向溫體仁和崇禎匯報,而是進攻朝鮮這件事讓他怎麽會去匯報,難道跟皇帝說,山東太小了,不夠讓我施展才華,所以我要出兵收復朝鮮。

 再說,就算把攻打朝鮮的計劃匯報給溫體仁和崇禎,他們兩個能同意嗎!

 不用試方雲也只知道他們兩個鐵定不會同意,可收復朝鮮是方雲早就已經制定好的作戰計劃,不可能因為他們兩個不同意就停下來。

 可真打起來又成了抗旨不遵了,到時候,鬧得雙方都沒有台階下台多不好。

 那像現在,皇帝既罰了自己一年的俸祿,又得到50萬兩的銀子的好處,可以說是面子和裡子都得到了,雙方皆大歡喜,多好!

 如溫體仁所想,方雲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聰明人,接到皇帝申斥自己的聖旨之後,方雲就知道皇帝是覺得自己落了他的面子,要從自己這裡把丟失的面子找回去呢。

 既然皇帝要面子,自己做臣子自然是要配合皇帝的了,這點政治覺悟方雲還是有的。

 所以方雲不僅上了一道請罪的折子,表示自己當初不應那麽衝動,被朝鮮士兵野蠻行為激怒,不顧一切地和朝鮮開戰了,忽略了朝廷和聖上要從大局出發來考慮,是在是太不應該了。

 除了表明決心以後不再會范這樣愚蠢的錯誤外,方雲還主動向皇帝貢獻了50萬兩銀子。當然對外公開的是:這些銀子此次入朝作戰,從朝鮮繳獲到的戰利品。在英明的皇帝指揮下,破虜軍才能打敗野蠻的朝鮮士兵,所以戰利品理應歸皇帝和朝廷所有。

 勉強挽回了面子,又得了50萬兩銀子的經費,崇禎絕對不再追究方雲擅自攻打朝鮮的問題了,倒不是他真的被方雲這50萬兩銀子收買了。

 而是崇禎知道,自己口頭上申斥一下方雲可以,罰的那點俸祿方雲更是沒有放在眼裡,所以方雲才會痛快地接受,真要想借此機會,拿方雲怎麽樣,一點都不現實。

 既然如此,在繼續糾纏下去也只是給自己徒添煩惱,還不如用方雲送來的50萬兩銀子好好講經營整頓一番,五十萬兩銀子,操作得到的話,足夠整頓一兩萬京營士兵了。

 只要整頓、精編出十幾萬精銳的京營士兵,自然就有了對付方雲的實力。

 而對方雲來說,用50萬兩銀子換取崇禎默認自己攻打朝鮮的軍事行動,同樣是物超所值。

 沒有了自己人拉後腿之後,方雲又往朝鮮派遣了兩個混成旅。還把剛成立不久的督軍府直屬騎兵旅也派往了朝鮮,這樣一來,朝鮮的破虜軍就有三個混成步兵旅一個騎兵旅,總計兩萬六千人。

 本來破虜軍在遼南有第一師和第二師這兩支主力部隊,但由於建奴有蠢蠢欲動,海州衛與遼陽地區調集了數萬人馬,第一師與第二師要防備建奴軍隊,無法支援朝鮮作戰。

 為了方面統一指揮,方雲任命李大牛為安東總兵,統一指揮三個混成旅和一個騎兵旅對朝鮮作戰。

 盡管方雲自己也才是一個總兵,甭說任命總兵了,就是參將他都無權任命,但是在破虜軍當中,方雲的話就是聖旨,而且是比皇帝的聖旨還管用的聖旨,所以當方雲任命李大牛為安東總兵時,並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不過方雲雖然任命李大牛為安東總兵,並且讓他的指揮是三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但這並不意味著李大牛這個安東總兵能統治四個旅的兵馬。

 而是臨時指揮而已,等朝鮮戰役結束,騎兵旅肯定要回歸建制,步兵旅方雲也會調走一個,最多給李大牛留一個野戰師的兵力。

 在晉升李大牛為安東總兵的同時,為了平衡手下幾位主要將領的勢力,方雲還將方大山晉升為蓋州總兵,羅東晉升為鎮江總兵。

 不過兩人雖然升任總兵,但依舊是破虜軍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師長,總兵只是他們的官職。就好比後世集團軍軍長的軍銜是少將,戰區司令的軍銜是上將一樣。

 當然在明朝總兵,參將,遊擊都只是職位,沒有品級,真的有品級的官職還得看他們後面加了什麽,比如總兵一般都是加了都督銜,參將可能是都指揮使僉事或同知。

 所以方雲把方大山等人晉升為總兵,還是具有合法性的,頂多也就是囂張了些,畢竟方雲又沒有給他們一人封一個實權都督。

 手握兩萬六千大軍,沒等李倧的兵馬殺到樂浪府,李大牛便開始主動解放朝鮮了,首先將地處樂浪府北部的鹹鏡道解放了,鹹鏡道與建奴的老巢建州衛隔江相望。

 其實鹹鏡道其實建奴祖先的地盤,1433年朝鮮世宗對明朝轄下的建州衛女真人發動進攻,掃蕩了鴨綠江、圖們江南岸的女真據點,逼迫女真人西遷、北移,在其舊地設置了“西北四郡”和“東北六鎮”,而這就是鹹鏡道的前身。

 建奴崛起之後,數次攻打朝鮮,而且每次都把朝鮮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鹹鏡道奪回去。

 哪怕是歷史上,建奴入主中原之後,依舊沒有想起鹹鏡道這回事,任由他們祖宗的屍體躺在冰冷的異國他鄉,典型的數典忘祖之不肖子孫,虧得他們還有臉稱自己以孝治國。

 鹹鏡道雖然是從朝鮮從建奴祖先手中奪取的,可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朝鮮現在一代不如一代,而建奴卻一代勝過一代。

 雖然建奴高層數典忘祖,但是朝鮮人卻不敢忘記他們與建奴之間的恩怨情仇,擔心遭到建奴報復,鹹鏡道的朝鮮百姓紛紛逃亡,所以別看鹹寧道地盤不小,但是人口卻不多,總人口才五十幾萬,連濟南一城一半的人口都不到。

 解放鹹鏡道,李大牛只派去了一個步兵團,鹹鏡道解放後,按照方雲的吩咐,李大牛將鹹鏡道改名為鹹州府,鹹州府成為除山東之外,破虜軍統治的第二個府一級行政單位了。而朝鮮八道,現在就是剩下六道了。

 解放鹹州府的同時,李大牛率領主力大軍在朝鮮黃海道境內與李倧率領的朝鮮軍隊主力對上。

 面對來勢洶洶的破虜軍,李倧並不是很擔心,反而信心十足,他們的活動並不是沒有任何結果,至少建奴就幫他牽製了數萬破虜軍,攻打朝鮮的破虜軍隻來了兩萬人,而他自己經過兩個多月的調兵遣將,兵力已達八萬多人。

 只要打敗這支入侵的破虜軍,破虜軍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踏入朝鮮一步,而他卻可以趁機聯合建奴攻打遼南都司。

 只要打好這一仗,不但可以收回了鹹鏡道和平安道,也出還能瓜分一部分遼南都司的土地,如此一來,他李倧的功績就要直追朝鮮開國皇帝了。

 退一萬步講,破虜軍遠道而來,他們是本地作戰,就是拖下去,也能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只可惜李倧想法是不錯,但是剛剛升任總兵的李大牛可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李大牛初當大任,手握雄兵,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當然他身上的壓力也不輕,在破虜軍中,他雖然也算是高層,但是和方大山和羅東兩人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尤其是方大山,那可是方雲重點培養的對象,護衛隊的時期就是副大隊長,後來歷任第一營營長,第一團團長,第一旅旅長,現在又是第一師師長。

 可破虜軍第一個晉升總兵的卻是他李大牛,可以還同時統帥四個旅的部隊作戰,這在破虜軍還是頭一回,為了對得起方雲對自己的重視,朝鮮這一仗打贏是必須的,關鍵是要贏得漂亮,贏得利索。

 李大牛率領兩萬余破虜軍一路馬不停蹄朝著黃海道快速推進, 其中林黑虎的騎兵部隊速度最快,李倧的大軍剛剛踏入黃海道的土地,林黑虎已經率領騎兵封鎖了黃海道首府海州城。

 黃海道的主力部隊前往邊境地區和李倧的主力部隊匯合去了,海州城內只有幾百朝鮮守軍。

 機會難得,林黑虎下令騎兵下馬,將騎兵當成步兵用,騎兵都裝備了兩件武器,一把火槍,一把馬刀,馬上作戰以馬刀為主,下了馬就變成火槍兵了。

 騎兵旅有五千人馬,守軍還不到五百,海州城也沒有護城河,林黑虎直接將不對一分為四,從四面城牆同時對海州城發動進攻。

 五百朝鮮守軍防守一面城牆尚且捉襟見肘,更何況林黑虎同時在四個方向發動了進攻,戰鬥過程就是一邊倒地屠殺,每個方向都有一千多名火槍手,朝鮮士兵被壓製的毫無還手之力。

 西城門只有不到一百朝鮮士兵,半個小時不到就被騎兵部隊突破了,守城士兵非死即傷,剩下也明智地放棄了抵抗,乖乖地投降了。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