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裝明末》第515章 鑄幣
明清兩朝,一直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火耗。

大明中央的財政收入都是來自於地方上繳,自從張居正執行“一鞭法”改革後,地方向中央上繳賦稅基本都是上繳官銀。

官銀就是官府將稅收征收上來之後,將各種成色不同、大小不已的銀子熔煉成規模統一的銀錠。

這些銀錠一個個都非常大,十兩、五十兩、一百兩等等皆有,為了防止銀匠在熔煉中偷銀,每個銀錠上都會打上工匠的名字,以及銀錠重量等信息,而把百姓交的碎銀熔化重鑄為上交的銀錠就有了火耗。

征稅時加征的“火耗”大於實際“火耗”,差額就歸官員了。於是火耗就成為官員們牟利的最佳途徑。一般州縣的火耗,每兩達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僻的州縣賦稅少,火耗數倍於正賦,給百姓造成巨大的負擔。

目前山東和安東還在沿用這個制度,只是不過是將收稅的人換成了稅務司的人,但稅務司的官同樣是官,時間長了,日子久了,出現貪官也正常,方雲可不敢把希望寄托在官員的人品上。

不過如果將銀子鑄造銀元的話,銀元全部由方雲指定幾家銀行來鑄造,百姓直接銀元繳納賦稅,就不存在火耗問題了。

另外將銀子鑄成銀元規模統一,方便百姓使用,還可以在銀元中參入其他價格低的金屬,一塊銀元的白銀和廉價金屬比例為九比一,老百姓也會因為銀元比較便利而接受銀元。

總而言之,鑄幣的利潤,是非常巨大的。

民國時期的袁大頭,重量為七錢兩分,九銀一銅,按照袁大頭的標準鑄造銀幣,1000兩白銀可以鑄造1534枚銀元。

如果全部由銀子來鑄造銀元,1534枚銀元需要1104兩銀子才行,也就是說,鑄1000兩銀子,就能賺104兩,104兩又相當於與160枚銀元,這樣就意味著鑄1000兩銀子,就160塊銀元的利潤。

山東省的目前一年光是商稅的收入就突破了1000萬兩,田賦稅方面,山東原有的六千萬畝耕地,當中有四千萬畝是正常繳納賦稅,一年的田賦稅大概有266萬石,按照山東的糧價相當於133萬兩。

另外屬於農墾公司管理還有三千萬畝土地,正常情況下這部分耕地在崇禎九年之前,都是征收兩成的佃租,一年的收入1200萬石,也就是600萬兩,所有的財政收入全部加起來大概有1800萬兩。

除了山東之外,方雲現在還有安東省和遼南都司兩塊地盤,不過遼南都司的土地已經算到農墾公司管理的三千萬耕地當中了,所以遼南都司只剩下商稅了和方雲賣出的那一百萬畝耕地。

不過遼南都司不是很安穩,所以商稅與山東可無法相比,一年的商稅,也就60萬兩左右,而方雲賣出的一百萬畝耕地,全部被開發成農場,也算商業的一部分,每畝征收一成的商稅,一年40萬石,價值20萬兩,所以遼南都司一年能提供80萬兩的收入。

另外一個安東省的收入就相當可觀了,安東省畢竟在朝鮮國的基礎上建立,財富相當可觀,還有大量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光是方雲向大明地主和商人出售的五百萬畝耕地,每年提供100兩農業稅。

安東省又與日本隔海相望,成為破虜軍對日貿易的一個重要基,就連之前方雲出兵攻打日本,也隻直接調駐扎在安東省的破虜軍第三師。

安東省人口現在已經達到了800余萬,不過其中大多數都是原朝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篇繼續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