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武裝明末》第505章 傾銷商品
漢城被李大牛佔領,李倧成為破虜軍的俘虜標志著朝鮮徹底淪陷,李大牛又讓李倧寫了幾封勸降信,為了保住的小命,李倧不得不聽從李大牛的指揮,向忠清道和慶尚道的朝鮮官員寫信,要去他們無條件投降。

 事實上在得知主力大軍被破虜軍殲滅的消息後,忠清道和慶尚道的官員就已經做好了向破虜軍投降的準備了,李倧率領八萬大軍與兩萬余破虜軍正面交戰,結果卻是朝鮮大軍全軍覆沒告終。

 而不管是慶尚道還是忠清道,都只有幾千人,還全都是李倧挑剩下的殘兵敗將,如何是數萬破虜軍的對手。

 只不過每個封建王朝滅亡時,總有那麽一些頑固的愛國分子,不切實際地想要負隅頑抗,朝鮮雖然是番邦小國,但也是一個國家,愛國分子自然也少不了。

 比如後世的*,在朝鮮被日本佔領後,他就成為朝鮮遊擊隊的領導人。

 *的運氣不錯,正好趕上日本人陷入最瘋狂的時代,想要以一國之力吊打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結果自然是悲劇了。先是被中國拖入了戰爭的深淵,然後又被美國一記左勾拳,蘇聯一記右勾拳,徹底打趴下了,*撿了一個大便宜,於是有了後世的北朝鮮。

 不過不是什麽時候都能碰上這樣的好事,現在美國還沒出世,蘇聯最重要的成員沙俄,現在還真是莫斯科公國,而大明才是這個時期世界上地盤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大明要滅亡朝鮮,誰也救不了它。

 朝鮮內部激進的愛國分子不少,但是貪生怕死的人更多,尤其是在接到李倧勸降的信件後,投降派更是找到了一個光明正大投降的借口,他們投降是奉了王上的命令。

 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哪怕這一段被記錄歷史,他們的角色也不會是朝奸賣國者的形象,他們向破虜軍投降是奉了王上的命令。

 置於那些寧死不降的頑固分子,朝鮮官們為了避免連累自己又或者乾脆是向新主子邀請,只能將他們統統送往西天極樂世界了,也算是全了他們赤城的愛國之心。

 慶尚道和忠清道的朝鮮官員無條件投降,讓李大牛既高興又有些失望,高興的是,自己不負督軍重托,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便攻佔整個朝鮮,如今朝鮮已經成為歷史了,它現在官方名字是大明治下的安東省。

 李大牛失望的是:正是由於朝鮮成為大明的安東省,朝鮮的百姓不是管事地主大戶,士紳商人還是、普通百姓自動都成為了大明子民,直接那部分三十七二十一,只要是地主大戶統統抄家的那套就不好用了。

 不過不管怎麽樣,大明多了一個安東省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李大牛也遵守承諾,饒了李倧一命,但為了避免李倧被朝鮮遺民傷害,李大牛將李倧送去了山東。

 方雲也為難這個亡國之君,轉手就把李倧送到京師,至於李倧最後的結局會怎麽看,全看崇禎和京師那幫大老爺們的心情了。

 方雲現在的注意力全在安東省,他將安東省劃分了八個府,四個省直轄州,總計兩百余縣,八府就是原朝鮮八道,四個直轄組分別是平壤、漢城、開城、鹹興。

 隨後方雲將混成第六旅調回山東整修,又取消第三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的編制,將兩支混成旅旅合並為第三師。

 第三師的人員和編制都與第一師相同,不足的兵源以及武器裝備將由督軍府下轄進行補充,升李大牛為破虜軍第三師師長,駐地就在安東省。

 李大牛也是第三個晉升師長的破虜軍軍官,成為破虜軍不擇不扣的高層。

 這樣是李大牛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兩年前的今天,他還是一個連飯都吃不保的佃戶。那時,誰能想到兩年後,當初一文不名的自己竟能指揮數萬軍隊滅亡朝鮮國。

 此戰之後,他不但成為破虜軍的第三巨頭,整個大明百姓都會知道他李大牛的大名。

 不過正是因為這個,李大牛更是深深的體會到,跟對一個人有多麽的重要,自己有幾斤幾兩,李大牛再清楚不過了,雖然這兩年他從來都中斷過學習,就連在打仗的時候,也經常會抽時間看兵書和歷史上的經典戰例。

 但李大牛知道,自己距離一個名將的水平還差的很遠,就是現在明軍將領中,也有很多人的指揮水平超過自己。

 自己之所以能在朝鮮立下如此大的功勞,全靠破虜軍精良的裝備,以及戰爭過程中,督軍府從後方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戰略物資。

 再優秀的將領,如果沒有裝備精良的精銳士兵配合他們作戰,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偶爾憑借計謀能打勝仗,也只能是小勝,對上破虜軍這樣武裝到牙齒,且後勁十足的軍隊,最後也只能飲恨沙場。

 除了李大牛的第三師之外,方雲還準備在安東成立四個由朝鮮士兵組成的破虜軍守備師,番號為破虜軍守備第三師到第六師,四個守備師歸統帥部調遣。

 除了這四個守備師之外,原來在山東組建的兩個守備師,以及破虜軍所有野戰部隊統統劃歸統帥部指揮。

 隨著地盤越來的越大,軍隊越來越多,為了便於指揮,方雲在督軍府之外,又成立一個統帥部。

 統帥部的成員全部都是破虜軍軍官,由此可知統帥部是專門負責指揮軍隊打仗的部門,統帥部下轄作戰部,軍訓部,後勤部,軍械部。

 成立統帥部之後,方雲從軍隊和軍校中抽調了不少精乾力量充實統帥部,比如目前作為統帥部最重要的一個部門作戰部,部長是李漢,李漢可是破虜軍高級軍官,與李大牛同時晉升破虜軍旅長。

 方雲組建四個守備師目的是為了充分開發朝鮮的民力,同時也是出於為朝鮮百姓解決就業問題方面的考慮,畢竟不是每個朝鮮百姓都喜歡去修路或者挖礦,四個守備師四萬朝鮮壯丁,這就等於是一下子解決了四萬戶朝鮮百姓的生計問題。

 再加上這次征朝之戰,不僅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還俘虜了數萬朝鮮士兵,這些士兵顯然不然就這樣放回去,繳獲的裝備也不能浪費,有了這些俘虜兵,又征召不到兩萬的新兵,四個守備師就滿編了。

 再講這些俘虜兵和征召的新兵打散重編一下,立刻就得到一支四萬人的大軍。

 原本李倧的率領八萬朝鮮大軍,什麽亂起八遭的武器裝備都有,如今精簡四萬軍隊,兵力一下子少了一半,又收羅全安省的武器裝備,總算是把這四萬人的武器給統一。

 四個守備師,每個師10000人,一個刀盾兵團2000刀盾兵,一個弓箭兵團2000弓箭手,兩個長槍兵團5400長槍兵,剩下的都是師部直屬部隊和後勤部隊。

 四個守備師,團長和團以上的軍官全部是才從破虜軍野戰部隊中調遣軍官擔任,營長和哨長則大部分是登州軍校的學生,少部分是俘虜中直接提拔任命的。

 倒是副營長和副哨長不少都是俘虜擔任,畢竟這些俘虜中有不少員朝鮮軍隊的軍官,戰鬥經驗比軍校學員要豐富的多,任命他們副軍事主官,就是讓他們好好輔助軍校生管理和指揮部隊。

 為了加強守備師的戰鬥力,方雲又從山東調來兩萬套皮甲,加上安東省原有的盔甲,足夠這四萬大軍一手一套盔甲,武器裝備都統一了以後,加上兩萬余俘虜老兵,這四萬大軍立刻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

 不過他們未來可是要參加攻打建奴的戰爭,這點戰鬥力還遠遠不夠。

 在方雲的命令下,四個師的守備部隊對安東省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治安大掃蕩行動,將安東省境內的土匪、山賊,以及朝鮮遺民統統清理了一遍,安東省治安環境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

 掃蕩安東省內的恐怖分子,不但是為了鍛煉守備師的戰鬥力,同時也是為接下裡往安東省移民、商人、地主們到安東省搞開發,提供一個安定的環境。

 這場征朝之戰,歷時四個月,安東省的各行各業都收到了不少影響,再加上大批朝鮮貴族商人被抄家,導致朝鮮的商業行為被迫被中斷了。

 這就給大明的商人創造了大好良機,比如糧食行業,夏收後,山東農民家家戶戶都有大量的糧食入庫,其中至少有一半需要賣出去換錢。

 之前王永民還愁這些糧食要往哪裡賣呢,雖然他們已經在山東大力鼓勵發展畜牧業,但畜牧業是有周期,頓時間內難以消化山東全省農民的產出。

 如今有了安東這個傾銷地,方永民的壓力立刻減輕不少,安東省雖說也是大明的領土了,但是那幾百萬朝鮮人現在只能是二等漢人, 至少也要經歷兩三代人,才能真正融入漢人這個大家族。

 犧牲他們的利益保護山東漢人百姓利益,包括王永民在內的所有督軍府官員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

 很快,大批的糧食被運往安東省,安東省有七百萬多萬人,安東北部糧食產量很低,而且一年只能種一季,入不敷出,因此每年都必須購買糧食。

 以前他們都是朝鮮南部購買,不過這次卻被惠民糧行和其他大明糧商截胡了,每天都有大批的糧食從山東運往安東省,然後將安東省的礦產資源,木材,人參運回山東。

 安東省南部的糧食賣不出去,糧價自然大減,商人又跑到南部去購買糧食,有的商人則趁機購買那些因為糧價大跌,破產朝鮮族地主和商人的耕地。

 從山東運糧到安東南部售賣,又從安東北部購買糧食,可不是商人們吃飽了撐著,他們運往安東的糧食基本山都是粟米,小米,而從安東南部種植基本上是水稻,他們運回來全部都是大米,在大明,這兩者的價格相差不止一倍。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