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裝明末》第223章 半價糧
當然出現這個意外,也不能怪王永民考慮不周,因為他也不可能預料的商人會對百姓強買強賣,況且除了強買強賣之外,這十三萬石糧食中,還有幾萬石是官府的官糧。

 官府的官糧都是百姓交上來田賦稅,哪怕是一個下等縣的賦稅也有三萬多石糧食,而像牟平、文登這兩個縣一年田賦稅能夠達到十萬石。

 地方官府肯定是會把百姓該交的糧食一粒不差的收齊,卻也肯定是不會足額上繳的給朝廷的,特別是到了明末時期,能夠上繳一半就很不錯了。

 剩下的一半則看朝廷那邊是什麽態度,總之都是能拖就拖,實在推脫不了的,就一點一點地往上交,但是不管怎麽樣,到最後地方官府至少都會扣下二到三成的賦稅,留給自己用。

 這也怪明朝政府給官員們的發放的工資只在太低了,正一品的文官,一個月的工資才八十七石,按照京師的武將,也就是八十七兩銀一個月。

 八十七兩銀有什麽用,京師的物價比地方也更高,雇傭一個傭人至少也得二兩銀,如果是身體健壯的家丁,肯定要會更高,按照這個標準,堂堂的一品大員,家裡雇十個傭人,平時什們娛樂活動都不參加,每天也只能啃饅頭。

 這樣的俸祿,不管擱在哪個當官的身上,心裡也不會平衡啊!

 他們從苦讀十多年的聖賢書,然後又在官場上苦熬幾十年,鬥倒了不知道多少對手,期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起起落落,終於當上了一品大員,難道就是為了每天早中晚啃幾個饅頭嗎。

 這還是一品大員的工資,向張崇德這樣七品知縣,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七石半,在文登縣換成銀也就是有三兩七錢銀,別地主了,就是地主的管家的工資都比知縣高。

 寒窗苦讀十多年,到頭來日過得還不如地主的管家,官員們心裡怎麽能平衡,所以明朝的官員十個就有九個貪,剩下一個不貪的,貪官們也不會對他動手,因為用不著,坐等他被餓死了就行。

 當然各州縣扣下的賦稅不可能就這樣自己獨吞了,他們上面還知府呢,知府上面還有布政使,巡撫這些大佬,所以至少也要上交一半給這些大佬,剩下的一半才能留給自己。

 不過就算這樣,像牟平縣這樣的上縣,一年能夠隱瞞的田稅稅少則一萬石, 多則兩萬石,而這些糧食就是知縣可以自己支配的。

 了解這些之後,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有好幾個縣的知縣選擇了跟破虜軍動粗了,如果只是抄了商人的糧食,他們可以隻跟破虜軍講講道理,聽不聽那是破虜軍的事情,可是破虜軍把他們的糧食也抄走了。

 那可都是他們冒著殺頭的危險貪墨的賦稅,而且就等著靠賣了這些糧食換點錢,然後讓全家都能過上餐餐吃魚吃肉的好日,作為一縣十數萬百姓的父母官,就這點要求不算過分吧,好不容易遇上糧食漲價的好時機,本來以為今天可以換換口味了,沒想到破虜軍把他們的鍋都給端走了,他們能不急眼嗎。

 方雲手裡一下多了十三萬石糧食,又查封了一大批的糧商,登州府的糧食市場一下就被惠民糧行擠佔了七成。

 於是乎,糧食的價格就像是李白寫的廬山瀑布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隻一天的時間,就恢復了原來五錢銀一石的價格,商人想要利用糧食製造民亂來對付方雲的陰謀,徹底宣告破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