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裝明末》第444章 道不同
方光琛越說越帶勁,甚至連他自己都被這個理由給說服了,他覺得只要方一藻以這個罪名彈劾方雲,在讓其他官員配合宣傳一下,方雲的名聲就徹底臭了,就算扳不倒方雲,也能讓方雲這一仗白費功夫。

 雖說大明每年因戰亂、饑荒等原因死亡的百姓就有數十萬,區區十萬百姓,而且還是淪陷區的百姓生死,朝廷朝廷根本不會在意,但是為了維護朝廷和聖上的聲譽,朝廷就不可能公開提拔獎勵一個雙手沾滿了數十萬百姓鮮血的屠夫。

 方一藻以及幾位總兵聽了方光琛的話後,頓時有些意動,盡管在座的都知道方光琛這個理由粗鄙不堪,完全就是強詞奪理,甚至是顛倒黑白。

 但官場上不久是這樣嗎,方雲大敗皇太極,使得整個遼西甚至是朝堂上的格局都會發生巨變,不知道觸動了多少人的利益。

 方一藻可以肯定,想要方雲倒霉的絕對比欣賞方雲的人更多,其他人不說,就是在場的幾個總兵以及自己這個巡撫,就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

 方一藻還好,他是因為主張和建奴和談,才不希望方雲在他擔任遼東巡撫的任上打敗建奴,影響到自己的仕途。只要調離了遼東巡撫的位置,就算方雲把建奴給滅了,方一藻都不會在意。

 但是對祖家和吳家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已經把遼西看成了自己的地盤,而且在袁崇煥死後,他們已經發展到了聽調不聽宣程度。

 如果建奴集團被打回建州,遼東軍於朝廷而言利用價值就會大減,到時候就不僅僅是遼餉會受到影響了,一旦方雲消滅了建奴,朝廷下一個目標可能就輪到他們了,沒有任何一個王朝會允許一個只聽調不聽宣的武將集團存在。

 所以祖大壽和吳襄絕對是不希望在遼東這塊地面上,崛起另外一支武將集團,就算要消滅建奴,也只能由他們遼東軍來做。

 因此這件事在方一藻看來可操作性還是很大的,而且方一藻還知道,方雲爬的這麽高已經得罪了不少人。

 尤其是方雲的總兵和遼南都指揮使的位置是由周延儒支持下坐上去的,因此方雲現在已經被東林黨和溫體仁默認成周延儒的人。

 這些人正在籌謀倒周行動,方雲在遼南大敗皇太極,無疑會給‘倒周’帶來巨大的麻煩,他們自然是不會允許方雲在這個關鍵時候,破壞他們的計劃。

 不管是溫體仁還是東林黨擁有巨大的能量,他們連內閣首輔都能拉下馬,更不要說方雲這個小小的總兵兼都司了。

 在這些大佬的眼裡,方雲就是立下再大的戰功,但如果他們鐵了心要找方雲的麻煩,別說立功受賞了,不被降職處理方雲都得謝天謝地了。

 方雲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朝廷重臣當成了周延儒的,明明這遼南就是自己打下來的,周延儒頂多也就起到了一個順手推舟的作用, 怎麽自己就成了周延儒的人呢。

 另外,方雲對周延儒的感官可不怎麽好,這不僅僅是因為周延儒是靠東林黨的人上位,更重要的是,周延儒這個人除了一張嘴皮子什麽本事都沒有。

 崇禎十五年,建奴從牆子嶺、青山口入關,京師戒嚴。建奴如入無人之境,明軍一觸即潰,建奴長驅直入,越過京畿,進入山東,江蘇,一直打到沭陽,沿途搶掠。

 建奴北上,舉朝震驚,京師再度戒嚴。崇禎皇帝恐慌萬分,大學士吳甡方奉命辦流寇,周延儒不得已之下,只能自己率軍前去對付建奴。

 崇禎給人給錢,結果周延儒到了通州便不敢前往,而且他知道建奴搶完了就會回去遼東老家,更加絕了要與建奴交戰的想法,任由建奴在大明境內劫掠,自己整日與幕僚飲酒作樂,還恬不知恥地天天向朝廷奏捷。

 建奴搶完之後,果然自己退走了,周延儒就擺出一副勝利者的架勢,凱旋而歸,還被皇帝加為太師、位列三公。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