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宗華》第23章華都時代1
  第二十三章華都時代一

  除至高神,創世造物人道這四位地位特殊的神明外。其他神明被大致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分別為中央上帝黃帝(又稱玉帝),東方上帝青帝,南方上帝赤帝,西方上帝白帝,北方上帝黑帝。

  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東西南北中五方。這五方上帝起初原形就是一君四伯的祖先被神話後的產物。以玉帝為尊。五方上帝實際管理世間萬物。主宰宇宙之神及主司日月、星辰、風雨、生命等神。

  地祇就是,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嶽、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

  人鬼也就是祖先神是生人祈求上帝的媒介,是上帝的廷臣。是歷史上的人物死後神化的,包括先祖、先師、功臣,以及其他歷文人物。

  以上神靈體系被華啟規范化,一體化。每個神靈都有相應的祭祀方式,地點與神話傳,有相應的職責,不再互相予盾重疊。

  華啟在精神層面上統一了宗華,用一種看不見的東西將各族緊密聯起來,用宗教安撫人心。鞏固統治。

  為解釋自己的執政合法權,宣稱自己是天子,又造了天子三器。為突出自己的非凡性,不再和普通人一樣有姓有氏。在登基前稱名,登基後稱帝號。如華啟,就稱之為啟帝。帝之一字也不再傳指德合天地的人,而是成為歷代天子的固有稱號。

  啟帝在擺脫人化世俗化後,又制定了鞏固以上成果的世俗制度。

  首先是宗華的統治沒有姓氏了,啟帝指定九大親族擁有風姓。又稱九華族為帝族分支。分別是:

  尚華氏,啟帝嫡二子,因沒有繼承到天子之位,封於德陽之地。

  清華氏,啟帝庶長子,封於資中。

  少華氏,啟帝嫡三子,封於眉樂。

  以上三族從血緣與帝族最近,統稱上三華。

  華陽氏,啟帝嫡叔,封於遂地。

  華陰氏,啟帝庶二子,封於雅地。

  華中氏,啟帝庶出叔叔,封於資北。

  以上三族統稱平三華。

  中川氏,啟帝庶出叔叔,封於宜地。

  三川氏,啟帝庶出叔叔,封於綿陽。

  中臣氏,啟帝庶出叔叔,封於廣園。

  以上三族統稱遠三華。

  這九族與帝族在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宗華華都時代的核心領土范圍。

  帝族權力來源於天,九族權力來源於帝族。啟帝在擊敗少工氏與宗氏之後,佔據了大片土地與眾多的人口。

  啟帝將戰敗之族全部打散之後,將人口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親族。

  帝族佔據最富饒的華西平原,直接管理稱為畿內。外圍是九族拱衛四周。另外還有各臣服的氏族如東方強大的巴,樊,賨三族,現又稱巴,樊,賨三方。,北面的苴方,廣方,西面的甘方,壩方,南面的涼方。這些方都已形成早期國家的雛形,以及之間的各氏族,組成了宗華早期國家的勢力泛圍。

  後世將天人氏之前命名為創世時代,那時沒有文字制度,人民茹毛飲血,是野蠻荒蕪時代。

  天人氏到華帝這三千年命名為治世時代,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的時代。出現早期宗華文化。

  華帝到啟的動亂時代命名為古華亂時代,出現早期圖畫文字,五千人以上的大型城市,治銅術的運用,宗教神話的完善,複雜禮儀建築的修建。從早期原始文化升級成長為複雜的宗華文明。

  啟帝到厭帝歷時一千三百多年,四十八代五十九位君主。有父子相承,也有兄弟相承。因定都於華都,所以稱為華都時代,並開啟萬世一系的世襲製國家最早歷史時代。

  治世時代是宗華文明的萌芽期,古華時代是宗華文明的成形期,華都時代是宗華文明的定形期。

  華都時代早期,在啟帝及後面的幾個位帝的努下,治國有方,鞏固並完善了啟帝的各種制度並使之傳承下去。

  到了第二十三任天子並帝,並帝好大喜功,為滿足自己私欲修建朝華之台,強征民夫十萬,動用無數人力物力,花了近二十年時間。

  朝華之台,全以漢白玉為基,長寬各兩百米,分三層共高六十米,三座呈品字形七九七層高樓立於其上,又有木橋互相連通。雕龍畫棟,貼金戴玉,極盡奢侈之能事。雕欄玉砌,層台累榭,規模宏大,莊嚴古樸。極顯帝王之威嚴。

  三座高樓盡全是金絲楠木,為了收集這些石料,木料強征各族進貢。即便是九華族也心生不滿。

  接著先是壩方反叛,因為盡是高山峽谷,有著極好的地利優勢。並帝一伐無功,二伐失利,三伐也只是讓壩方重新臣服。三次征伐耗時七年,削弱了大量國力。

  並帝耽於逸樂、沉湎酒色、濫用民力和拒納忠言,好戰喜爭讓本就不滿己久的各族紛紛反叛。

  並帝當時已經五十歲了,在華陽氏反叛後,又聽信讒言,說是太子當不滿並帝當政太久,勾結嶽父家華陽氏,於是賜死太子當。

  接著疑心病起,又把其余四個兒子囚禁起來。而派出去平叛的畿內條氏正是最小的皇子由的舅舅,見外甥有被殺之險,而並帝又實在心狠手辣,深性多疑,昏庸無道。望之無人君之樣。

  遂臨陣倒戈引華陽氏入華西平原,共同圍了華都。而華都上至貴族下至平民早就民憤滔天,裡應外合,華都不攻自破。

  並帝被活捉後,但畢竟是天子,被囚禁於柚宮,七日被活活餓死。

  條氏與華陽氏接著發現其余三子皆在戰亂中被引起的大火燒死,隻好立當時只有四歲藏在糞桶才躲過大火的皇子由為新帝,是為少帝。

  條氏控制畿內,與華陽氏共同把持朝政引起其余上三華與中三華不滿。尚華氏與清華氏聯合出兵大戰條氏與華陽氏於畿內,最後被用兵如神的條氏擊敗。

  接著條氏見反對者太多,又引少華氏入朝。形成條氏,少華氏,華陽氏三族聯合執政的局勢,又稱三族共和。

  三族執政後,又擊敗華陽氏。政局終於穩定下來。此時畿內本就因為並帝的長年暴政而財政不堪,人口銳減。又經過幾大戰爭,人民流離失所,村莊化為廢墟,田地無人照看。

  政局穩定後,朝廷奉行勤儉治國,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減輕賦稅的政策,使畿內在十幾年中漸漸恢復一定生氣。

  對外通過利益交換,與九華族重新修好。並使很久不進貢的巴方,甘方重新進貢。中央朝廷開始有了一股中興之勢。

  但這一片大好的情勢下,也隱藏著看不見的暗湧。

  黃昏之下,大地之中,天子之所的華都如同一條巨龍盤恆在平原上。古老宏偉的城牆在黃昏時的陽光照耀下,渡上一層金邊,上面隱約可見的血跡和斑駁的孔洞,述說著它不凡的歷史。

  幾十年前,並帝還未登基時,華都一片繁華,人口近五萬,又因歷代帝王貴族不停擴建宮室莊園。城內都容納不下這麽多人,於是城外也修建了眾多木製平民房子。

  但自從並帝登基後,廣修宮殿,大興土木。致使更多平民搬出內城。修建的房子大半都毀於戰火,直到現今才恢復到並帝登基前。

  華都當初中間的主屋被擴大十幾倍的宮殿群代替,從中間華都被一分為二,上半部分是祖廟與社稷廟,兩者已被凸字形的皇宮包圍。那突出的一部分就是大名鼎鼎的朝華台。

  朝華台上,侍衛持戈林立,宮女嬌娥翩翩而行。

  中間最高的主樓高有九層,飛簷鬥拱,櫛比鱗次呈八角形,高六十六米,低三層為漢白玉石製建築,上六層為金絲楠木建材。

  最上層中,有一位穿著玄色袞衣,戴著王冕,外黑裡面朱紅色,如珍珠玉簾的十二旒垂於眼前。相貌是位嘴角青絨,唇紅齒白的二十歲年輕人。正是三族共同扶持登基的少帝。

  少帝手扶杆攔,出神的望著夕陽下的華都,不知想著什麽。

  “陛下!”

  少帝轉過頭,見是一名宮女。

  “司馬條公覲見。”

  畿內設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等百官,負責輔佐天子,皆由帝族或九族之庶子, 分封於畿內。條氏的祖先是幾百年前的一位天子的庶子。因迎立新帝,平定宗華內亂有功,所以位列三公司馬,掌管軍事。條公是尊稱。華陽氏位列司徒,掌民事,少工氏位列司空,掌管水利、營建之事。

  少帝皺了下眉,國家畿內大小事務,皆由三公攝政。小事沒必要現在匯報,大事自己又做不了主。此時天快黑了,條氏還來幹嘛。

  雖然沒想通,但少帝還是向樓下走去。至底樓,寬闊的閣樓已點上了油燈。

  在門外已立有一華服玉冠之人,見少帝至正位。那人雙手執圭,一絲不苟的向少帝行禮,少帝還禮賜坐。

  在燈光照耀下,那人年近五十,燕頷虎頸,不怒自威。頭髮全白,歲月在臉上留下道道溝壑,眼神有辦,神態宮頸。正是囚死並帝,執掌國政十幾年的風姓條氏,又叫條正。

  “舅父,這麽晚了,有什麽事不能明天說嗎?”

  少帝先開口問道。

  “微臣有事啟奏陛下。”

  “奏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陛下已有二十歲,應當迎帝後,以正后宮,早日誕下皇子以安天下,使我帝統綿延有續。”

  “朕年幼德溥,不能治國,辛有三公輔佐,方能有今日國泰民安之勢,萬邦來朝之時,這婚配之事,舅父有何意見?”

  少帝表面上虛心受教的模樣。心中卻暗自嘲諷,歷代天子十四五歲便成婚了,二十歲孩子都能滿地跑了。

  而自己至今二十還沒有帝後,也是少見,還不是你們三公搞的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