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宗華》第42章華都時代20
  第四十二章華都時代二十

  卻說太傅眼見邛邑之兵竟有敗勢,心中一驚,但現在顧不得那邊,只能先從這邊加緊擊潰叛軍主力。

  太傅站在陣中高台上,讓旗手打出旗語,詢問各陣情況,得來的反饋是,各軍陣陣型已穩,正奮力殺敵,就算軍陣不動,敵軍久攻不下,氣勢已瀉。

  太傅把握戰機,當即下達命令。

  先是翼軍接到命令,因為大部分青銅兵器匯集到東部敵軍那,西部敵軍只有不到千把青銅兵器,大部分敵軍用木石製兵器砍砸削撞,廢力無數都殺不死一個在盾陣後面的敵人。反而不時被伸出的戈戟短劍剌勾劃捅。心中生起萬般無奈。

  軍陣前圍了一層的叛軍屍體,正當叛軍士氣大減時,軍陣在裡面卒長旅帥師帥一層層一聲聲的命令下,開始發生變化。

  半跪在第一排的士卒突然站起來,嚇了叛軍一跳,正愣神之際,第一排士卒最邊上的二個,也就是方陣四角的人往外走,而第一排士卒往前走,整個軍陣開始變大,並且開始移動。而叛軍已無信心再戰,只能茫然的以不會擋住軍陣前進而往後退。

  如果從戰場上方看,就能看見,兩邊翼軍移動最快,向叛軍後路而去,正面四個軍也擴大,開始移動,並逐步形成包圍網,擠壓叛軍活動空間。

  叛軍如被趕鴨子般,等反應過來,已經被圍在中間。三萬人約有三千較機靈或運氣好的人,無意識間退出包圍圈。還有幾千具屍體散落在戰場上。有規律的聚集於軍陣原處。

  還有二萬多人被二萬人被堵在包圍網裡。眼見就要合圍,越來越多的叛軍從軍陣間隔中逃出去。但最後間隔沒了,眾叛軍被包圍了。

  但是又沒合死,軍陣南面留有五米間隙。叛軍像是看到生的希望。三面都開始往裡推,戈戟短劍收割一條條性命,而叛軍卻不想反抗,都推擠踩踏甚至殺死同伴,如同著魔一般向那個空隙逃竄。雖然那個空隙也有戈戟長矛伸出。

  但還是有人逃了出去。包圍網如同巨獸的嘴巴,不停吞噬口中的生命。

  裡面的人擁擠不通,慘叫聲,叫罵聲,血腥昧,屎尿味,毆打,殺人,痛苦,哀求,人所有擁有的一系列負面的東西在一片土地,一段時間內就展現如此淋漓盡致。

  逃出去的人,根本不回頭,就往南邊跑。等整個包圍網的人還剩一萬人時。太傅才下令停手,並讓裡面的人放下兵器,無條件跪地投降。

  叛軍毫無鬥志,精疲力盡,戰戰兢兢的放下兵器,接著太傅又讓叛軍頭目,十幾個蠻族首領走了出來。也不管是不是全部的頭目首領。太傅看到其中一人徑直上前,根本不給對方說話的機會,從侍衛手中接過斧頭,就是一削。那頭領跪地――身首分離,血湧如柱――倒地。面部表情永久是疑惑。

  “叛軍已敗,天子萬歲!”

  太傅才不管他什麽表情,舉起帶血的長斧,縱聲歡呼。

  “叛軍已敗,天子萬歲!”

  二萬五千人同時山呼萬歲。降軍低著頭恐懼不已。

  聲音如太傅預料的那樣,傳到東面戰場。然後東面叛軍肝膽俱裂。皆知大勢已去,無心再戰,就想抽離戰場逃離此地。

  但東面戰場與西面戰場不同,敵我雙混雜一處,抽身不易。一方是無心再戰,一方是士氣大增。

  最後東面叛軍逃了二千。攀侯見大局已定,部隊也累得不行了,於是就沒在追擊。

  至此,

邛邑之戰以聯軍一方大獲全勝告終。叛軍主力的潰敗也意味著攀方持續幾月的大規模動亂即將結束。  當晚攀侯下令殺豬宰羊,酒肉不忌。又帶群臣向北而拜,山呼萬歲。遙敬天子,自言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皆尊宗華天子雲雲。

  第二天戰果統計出來如下:

  叛軍原有三萬人,投降一萬三千余人,逃走六千,死亡一萬一千余人。竟傷亡過半,大部分都是被包圍時,敵殺我殺,就有四千之眾,還有二千是受了重傷無法動彈,太博無心也無力去救他們,第二就死亡了。

  太傅軍原有二萬五千,犧牲八百余人,重傷六千。輕傷不計。

  邛邑則原有七千,犧牲一千五,重傷三千,全都有輕傷。

  除此之外,檄獲牛八百頭,羊上千頭。糧食萬擔。

  到這就能看出青銅兵器與木石兵器的無法跨越的巨大差距。太傅軍自身大量使用青銅兵器,青銅兵器殺傷力,很輕易就能造成敵人重傷甚至死亡。而敵軍大部分都是木石兵器。在太傅軍中裝備甲盾的情況下,殺傷力更小,大部分只能造成重傷。而邛邑則反過來了,如果不是太傅及時獲勝,攀侯這邊勝負也在六四之間,希望渺茫。

  現在擺在攀侯面前當務之急的問題有二:

  一是俘虜問題,以現在攀方都需要外面援助糧食的情況下,很難養活這麽多人。

  二是逃跑的叛軍問題,因為人數接近六千,如果一頭目又將其聚攏,守住一邑,死不投降的。以現在攀方內的兵力,很難再打。

  攀侯過問群臣,都有不同意見,最後還是應召的注意最得眾人賞識和讚同。

  在俘虜問題上,應召建議先將俘虜裡的參與叛亂的攀民與蠻人區別開來,眾人這才一拍腦門,之前討論的時候竟一直將二者渾為一談。

  一天后,俘虜中的攀民與蠻人被分開。其中攀民有五千,蠻人有八千。

  對待攀民,應召建議道:

  “這群攀民雖然犯上作亂,但都是不得己被自己邑主強迫的,作為他們的君主,殿下應以德感化他們。”

  “荒唐,要是叛亂的都這樣沒有懲罰,那心懷不軌者以為叛亂沒有代價,沒有了敬畏之心,豈不是天天作亂!”

  皮邑邑主脾氣爆燥,心直口快,直接當面反對。

  “懲罰當然有,殿下可將引起並發動叛亂的處死,但不可能將這群追隨者全殺了吧!”

  應召耐心的解釋道:

  “這群攀方俘虜也有家庭,也有親人朋友,株連俘虜,只會讓更多家庭失去親人,附帶的比這些俘虜多幾倍的這些家庭,他們嘴裡不說,心裡也會仇視殿下。

  但如果殿下不殺他們,不僅他們心懷愧疚而對殿下感恩戴德,連帶他們的家人也會更加忠於殿下。這可比平時減免貢稅更得人心。”

  “那難道就這樣放了?”

  “肯定不能就這樣放了。懲罰還是有的。”

  “哦,請仔細道來。”

  “我們把五千人按邑村互相分開成一組一組的,在這一組內,其人肯定互相認識,我們讓他們互相指認,按與其頭目親近與否,殺人搶物的多寡,分出三個等級。

  第一等級與頭目親近,有殺人搶物的行為,這一等級全部分別押往攀方各邑,召集眾人觀看並宣布其罪行,而後當眾處死。以敬效由。

  第二等級與頭目不親近,但殺人搶物眾多。這一等級全部押到礦山,開礦二十年以低其罪。

  第三等級為與頭目不親近,殺人劫物較少,這一等級可以允許其家人用財物低罪,沒有財物就用貢稅。

  雖然過程麻煩了點,但也體現殿下寬宏大量與鐵面無私。罪有輕重,事有緩急。將其分開,辦事才更有效率。

  而且現在攀方人口大減,正值開春,急需人口時,把他們放回去,生產出更多糧食,豈不是比殺了他們更好。”

  攀侯及眾臣點頭,同意這個看法。攀侯又問道:

  “那蠻人俘虜呢?”

  “蠻人俘獲人數眾多,依臣之建,可以送援助攀方的華陰,少華,中川,自貢,中江,畢節,昭通等七氏,每氏五百俘虜,天子處再送一千。共計四千五。”

  “拿去當奴隸,人家也嫌少啊?”

  “不一定當奴隸啊。”

  “哇呀呀……你這人老是話不一口氣說完,氣煞我也。”

  皮邑邑主的急性子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攀侯因叛亂大定,心情不錯。笑道:

  “皮愛卿在戰場上以一敵三,都不見您急一下,現在卻因應愛卿二三句話就急起來,應愛卿快快道來,不然皮卿真急了。”

  眾人又是一笑。

  應召這才不急不忙的解釋道:

  “這五百人拿去當奴隸,那些公侯肯定嫌少,覺得是我攀方小氣,甚至覺得攀方看不起他們,是極其失禮的。

  但如果我們給他們講,這些是蠻人,用蠻人活祀祖先,向祖先誇耀自己的武功。或者作為自己的陪葬,這些公侯肯定覺得新鮮,這豈不是比拿去當奴隸更強。

  那既然是祭品,其數量也就不必那麽在意,況且可以和他們講

  ‘天子處有一千,閣下難道還想比天子多?’

  如此一來既可還了七氏援糧之情,也可讓七氏知道攀方的敬重之意。

  至於剩下的蠻人俘虜,不會農墾之事,但常行走於山間谷地,身強體狀。就全部充作礦奴。”

  眾人點頭同意,接著又著手解決當前第二個問題,也就是逃跑的那一部分叛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