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提要:...……禍不單行。不過相隔數日,左、右兩路大軍,分別在休寧、撫州,也先後遭受了與中軍同樣的打擊。不同的是,戰場老手羅戰軍,處置得當,帶領五千余眾逃得生機。而戰場初哥夏鐵古,則未能成功逃脫,也成了一名俘虜。左路軍生還者,竟不足五百人。休寧、婺源、撫州三戰相繼失利,損失極為慘重。而且一號、二號人物,還都成了俘虜。至此,五萬北伐義軍,幸存者不過一萬四千余人。而這些人,除了“無敵先鋒軍”,以及羅戰軍余部之外,其余人等都是四散奔逃,要想收攏集......
上二章提要:......
上三章提要:......
上四章提要:......
上五章提要:......
上六章提要:......
上七章提要:......
上八章提要:......
上九章提要:......
上十章提要:......
展開+
華楓之所決定休整,主要基於兩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敏銳的直覺。
這幾日行來,華楓隱隱感覺有些不安。
越到後來,這種不安之感越強。
原因是太順利了!
按理說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在清軍正舉兵大掃蕩的情勢之下,他們斷不可如此順利。
在南明王朝地界,數千兵馬目標已然不小。
五千余人,六百余騎,並無任何掩飾的官道上,行走了這些時日,理應早已暴露。
可為何卻如此平靜呢?
難道,這是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的平靜?
……
此外,根據多思過“提供”的情報,按時間、腳程來算,“無敵先鋒軍”應於一日前,與另一股敵軍相遇才對。
可如今,卻連敵軍半點蹤影也無。
如此詭異的情態,讓行事素來謹慎小心的華楓,立即警覺起來。
這也是華楓親自突前的原因所在。
在華楓想來,如果兩軍可能遭遇,他至少要比別人早二十裡知曉。
這樣一來,既可及時隱蔽退讓,也可組織伏擊。
必要時,甚至可施展雷霆手段,親自擒拿敵軍統帥,來個“擒賊先擒王”,從而一舉佔居主動。
而要想在短時間內做到進退自如,就必須平時訓練有素。
這也是華楓嚴明軍紀的原因之一。
……
第二點原因,距離拉得過大。
據華楓估算,以先鋒軍之速度,連續五日的急行軍下來,至少已有四百余裡。
而黃道周主力軍,最多行進三百余裡。
畢竟,主力軍無論是個人素質,還是整體作風,都遠遜於“無敵先鋒軍”,自然難以跟上華楓等人的速度。
而且,主力軍的人數,又是“無敵先鋒軍”兩倍有余。這樣一來,行軍速度就更加快不起來。
一百裡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或許不算長,只需兩個時辰足以趕到。
但對於步兵來說,卻算不得短。
即便沿途無休息,至少也要八個時辰以上才能抵達。
……
三支北伐義軍,人數均不到兩萬。
這樣的部隊,先鋒軍與主力軍之間的距離,理應在二十裡左右為宜。
如此,才能形成前後呼應、互為支援的態勢。
如果距離過長,一旦有事,很可能鞭長莫及。
顯然,華楓的舉動,已大大違背了戰場之基本原則。
因此,主力軍的失利,黃道周的被俘,他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黃道周之所以這麽快失利,固然是因為自身帶兵打仗能力弱的緣故。
但客觀而言,也有太過信任華楓的因素在內。他認為前方有“無敵先鋒軍”開路,有華楓這樣智勇雙全的大高手率領,必定萬無一失。
是以才會毫不設防,放心跟進。
……
先鋒軍行進如此之快,與中軍主力距離拉開如此之大,細想起來,原因較多。
但主要原因,在於華楓。
或許因為驕傲自滿,或許由於麻痹大意,或許急於掃清前行障礙……
無論何種原因,華楓作為先鋒軍主將,未能及時探明敵情,都難逃失職之責;令“無敵先鋒軍”一路急行,更難逃失策之咎。
雖然他反應夠快,處置也很妥當,但卻已來之不及。
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即是如此。
有些事,錯了就是錯了。
無論如何補救,都已無法挽回。
……
一個時辰之後,第一批探子陸續回報,內容只有一個:並無任何敵情。
兩個時辰之後,第二批探子回報,內容仍然只有一個:並未發現敵蹤。
三個時辰之後,肖雲、段今朝、風吹柳三人回轉,仍是一無所獲。
四個時辰過去,孟起仍然沒有回轉。
五個時辰……
一天……
仍然沒有消息。
不安的情緒,不良的感覺,在“無敵先鋒營”迅速蔓延。
要不是孟起武功高強,處事穩重,華楓早親自前尋了。
直到兩日後的黃昏,直到連素來沉穩的華楓、段今朝都顯得異常焦躁之時,最後一名“探子”孟起才終於回轉。
隨同他一起到來的,還有近五百人馬。
個個灰頭士臉,人人驚魂未定,顯得既極為狼狽,又疲憊之極。
……
原來,負責往來路打探消息的,正是做事向來極為穩重的孟起。
他一路打馬急馳,不過一個時辰,已奔出百裡之外。
那裡,正是中軍主力慘敗之所。
孟起到達時,恰是正午。
灼灼的陽光,直直照射著那片暗紅的土地。
斷刃滿野,殘肢遍地,屍體堆積如山……
天地一片死寂!
就連風,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似也不忍見到這淒慘悲涼的場景。
喜食屍骨的禿鷲、野狗,也是隻影不見。
似也被之前的血戰所懾。
……
從乾涸的血跡,凝固的血土,以及微微刺鼻的腐味,即可知道,這場慘烈之戰,至少已過去了一日之久。
孟起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參與過諸多血拚廝殺,被他擊斃的敵手,也不在少數。
饒是如此強人,仍是被震得目瞪口呆。
其實現場的屍首數量,以及慘烈程度,與之前牛頭嶺一戰,大致相差無幾。
以孟起的膽量經歷,本不該如此驚駭才對。
……
他之所以如此,概因三點。
第一點原因,或許是天候使然。
畢竟牛頭嶺之戰結束時,天已漆黑,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屍首再多,也是難以明見。
第二點原因,或許是他形影隻單。
畢竟那時戰場上還有數萬呼呼喘氣的大活人,還有風聲、雨聲、雷聲。甚至,偶爾還有微弱的慘呼聲。
如今,整個天地間仿佛只有他一個活物。
第三點原因,或許是悲痛戰友。
牛頭嶺的屍首,絕大多數乃敵軍所留。
而此地,卻剛好相反,義軍佔了九成以上。
畢竟,這些人雖然極少交往、不知姓名,但卻是他實實在在的戰友,是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戰友。
分別不過短短數日,如今卻已陰陽相隔、生死兩茫茫,而且還死得如此之慘。
……
從現場慘狀即可探知,他們死前必定經過浴血奮戰、經過苦苦掙扎。
他們生的希望,隨著戰鬥時間的延長,在一點點消逝,一點點流失。
最後,徹底變成絕望!
小說【《俠武無敵》】之第520章哀鴻遍野是不是有一種激昂的感覺在澎湃作者【清風淡菊】沒日沒夜精心構思的經典優秀作品【魁星閣小說網】的這一本【《俠武無敵》】之第520章哀鴻遍野是給力網友自發轉載作品《俠武無敵》之第520章哀鴻遍野書看到這兒了佩服不佩服咱們的作者清風淡菊當然了最優秀的應該是您才對其實我就是想問問這本小說還有資格入您的法眼嗎《俠武無敵》之第520章哀鴻遍野要是還不錯的話可一定不要吝嗇您的正版支持啊!
下一章預覽:...個頭要小。比如乾糧,弓箭等。”……一個團隊,有了主心骨之後,心氣就會截然不同。這些殘軍盡管很疲憊、很悲痛、很害怕,但由於生機重現,無不精神大振,因此聞令而動、乾勁十足。或許,他們也想早些離開此地。或許,孟起的到來,讓驚惶失措、心如死灰的他們,重新找到了方向,再次燃起了希望。兩個時辰之後,隨著股股濃煙生起,屍橫遍野、滿地狼籍的戰場,終於打掃完畢。……此時,日已西斜。默默的鞠躬,默默的啟程。鑒於殘軍的身體狀況仍然較差,......
下二章預覽:......
下三章預覽:......
下四章預覽:......
下五章預覽:......
下六章預覽:......
下七章預覽:......
下八章預覽:......
下九章預覽:......
下十章預覽:......
本章提要華楓之所決定休整,主要基於兩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敏銳的直覺。
這幾日行來,華楓隱隱感覺有些不安。
越到後來,這種不安之感越強。
原因是太順利了!
按理說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在清軍正舉兵大掃蕩的情勢之下,他們斷不可如此順利。
在南明王朝地界,數千兵馬目標已然不小。
五千余人,六百余騎,並無任何掩飾的官道上,行走了這些時日,理應早已暴露。
可為何卻如此平靜呢?
難道,這是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的平靜?
……
此外,根據多思過“提供”的情報,按時間、腳程來算,“無敵先鋒軍”應於一日前,與另一股敵軍相遇才對。
可如今,卻連敵軍半點蹤影也無。
如此詭異的情態,讓行事素來謹慎小心的華楓,立即警覺起來。
這也是華楓親自突前的原因所在。
在華楓想來,如果兩軍可能遭遇,他至少要比別人早二十裡知曉。
這樣一來,既可及時隱蔽退讓,也可組織伏擊。
必要時,甚至可施展雷霆手段,親自擒拿敵軍統帥,來個“擒賊先擒王”,從而一舉佔居主動。
而要想在短時間內做到進退自如,就必須平時訓練有素。
這也是華楓嚴明軍紀的原因之一。
……
第二點原因,距離拉得過大。
據華楓估算,以先鋒軍之速度,連續五日的急行軍下來,至少已有四百余裡。
而黃道周主力軍,最多行進三百余裡。
畢竟,主力軍無論是個人素質,還是整體作風,都遠遜於“無敵先鋒軍”,自然難以跟上華楓等人的速度。
而且,主力軍的人數,又是“無敵先鋒軍”兩倍有余。這樣一來,行軍速度就更加快不起來。
一百裡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或許不算長,只需兩個時辰足以趕到。
但對於步兵來說,卻算不得短。
即便沿途無休息,至少也要八個時辰以上才能抵達。
……
三支北伐義軍,人數均不到兩萬。
這樣的部隊,先鋒軍與主力軍之間的距離,理應在二十裡左右為宜。
如此,才能形成前後呼應、互為支援的態勢。
如果距離過長,一旦有事,很可能鞭長莫及。
顯然,華楓的舉動,已大大違背了戰場之基本原則。
因此,主力軍的失利,黃道周的被俘,他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黃道周之所以這麽快失利,固然是因為自身帶兵打仗能力弱的緣故。但客觀而言,也有
展開+
操作提示:按回車[Enter]鍵返回俠武無敵小說目錄,按←鍵返回上一頁,按→鍵進入下一頁,按Ctrl+D收藏第520章哀鴻遍野章節頁面至收藏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