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武無敵正文卷第640章如此人物對大多數人而言,無論是武功高強者也好,還是不通武學的普通人等也罷,在連續闖過兩道讓人驚心動魄的機關陷井之後,必然都會略感得意。
甚至意氣風發之余,還會得意忘形。
以如此心境,如何面對來勢洶洶大隊人馬?
概而統之,不外乎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迎頭而上,強勢對撞,戰他個天昏地暗。
這種舉動,對於任勇、薑楠楠、向天笑這樣的勇猛無畏者而言,大有可能。
第二種可能,閃入暗處,暫避其鋒,爾後伺機行事。
這種作為,對於肖雲、孟起、史武遠這樣的膽大心細者來說,殊為正常。
……
對迎頭而上、強勢對撞者,人多勢眾的清軍又有何懼?
自然是重重圍困,殺之為快!
對暫避其鋒、伺機行事者,暗器機關已然等待多時,正好可以大發神威。
綜上所述,這第三道機關暗器的設置建造者,將入侵者的心態、武功,閃避的方位、距離,均老慮得細致入微、面面俱到。
當真是老謀深算、步步為營。
……
三道機關暗器,每一道都出乎意料。
至少,以華楓、陳近南、唐華明等人之智,事前也絕未想到有此一著。
畢竟,拋開上百門威力巨大的火炮不計,清軍的綜合戰力,也是強悍之極。
二十四萬大軍,其間還有五百名江湖人士助力。而且,僅一流高手就有五十人之多。
以如此強悍的戰力固守本營,竟然還害怕他人劫營?
竟然還費盡心思,設置三道機關陷井?
說將出去,有人敢信麽?
笑話嘛不是?
……
正因為出乎意料,華楓等人才無功而返。
要不是有唐華明這樣的機關暗器行家同行,此次行動,將徹底宣告失敗。
唐華明雖然也同樣未有預料,但他行事素來謹慎。
尤其在對方腹地行事,自然更是異常小心。
以他在機關暗器方面的極高造詣,加之謹慎行事,因此很快發現了預警裝置。
正想退而告知華楓等人,不料薑楠楠那邊箱戰事已起。
眼見來之不及,唐華明隻得孤身潛入。
至於第二道深坑陷井、第三道機關暗器,在唐華明細心探測之下,自然無所遁形,很快顯露無遺。
因此,才有了後來的連續火起。
……
聽完唐華明的闡述及分析,華楓等人不由面面相覷。
清軍之中還有如此高手?
真是好算計!
此人不但機關暗器水準極為了得,而且很是工於心計,委實不可輕視。
唐華明猜測,此人很可能就是之前搜救“華山雙蒂”之時,出手襲擊薑瑤瑤者。
也就是萬花飄香中人。
唐華明的猜測,得到了華楓和薑瑤瑤的一致讚同。
因為那次偷襲者所展示的能力水平,與此次機關暗器設置者,極為相似。
其共同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暗器功夫不弱;二是襲擊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
……
與華楓一樣,李成棟聽完戰情報告之後,也很是詫異。
義軍之中,竟有如此人物?
真是難以防范!
此人不但能神不知、鬼不覺的避開三道機關,而且在點燃十數座營房之後,
還能輕而易舉的安然離去。 李成棟自認為水泄不通的嚴密防禦,在他人眼裡無異於龍潭虎穴的清營,在此人看來卻有如兒戲。
一進一出,直如無人之境!
……
根據種種情形,此人相關,至少可以確定三點。
其一,膽大心細。
敢孤身一人潛入清營,而且還極不安分的四處放火。
顯然,此人膽量極為驚人。
能安然越過三道機關陷井,能悄然避開置守之軍以及交錯縱橫的巡邏隊。
顯然,此人心思極為細膩。
……
由於鐵心堅守不出,李成棟再無外戰壓力,大部清兵更是無所事事。
為確保大本營安全,杜絕火燒連營之事再度重演,在設置了三道機關陷井的基礎之上,李成棟仍然極為小心的加派了諸多巡邏隊。
巡邏隊數量之多、人數之眾,均開創了其統兵生涯之歷史先河。
如此密集的巡邏警戒,仍被此人輕松避過。其之機警,可見一斑。
……
其二,熟知機關暗器。
勿庸質疑,其人定乃機關暗器行家!
這點,從其可以輕松潛入軍營之內,即可得知。
據李成棟打探得來的消息,抗清義軍陣中,擅長暗器的行家裡手不在少數。
其中最為有名的有三人:蜀中唐門子弟唐華明,“臨安十凶”中號稱輕功、暗器“雙絕”的“柳老怪”柳不發,洪門“三合會”舵主歐陽飛華之愛女歐陽玉黛。
此人究竟是誰?
不得而知。
不過可是確定的是,必是那三人之一。
……
其三,輕功極高。
從毫無聲息的深入大營,到最後疾如箭矢的飛奔而去, 其展現出來的輕功之高,放眼清營一乾高手,能與之比肩者,可謂寥寥無幾。
絕對不超過隻手之數!
……
心智超常,膽略過人,暗器高手,輕功強橫,來無影、去無蹤……
如此人物,豈可輕視?誰敢忽視?
沉思良久的李成棟,眉頭不由越鎖越緊。
心頭大患啊!
此人不除,如鯁在喉。
可是,如何除之?
遍觀五十高手,即便有人能戰而勝之,但恐怕卻無法困而殺之吧?
李成棟雖然並非武林中人,但其武功卻也不弱。何況馳騁彊場多年,自然明白“擊敗易、擊殺難”的道理。
就好比兩軍對壘,兵力較強的一方,只要策略得當、用兵得法,擊敗敵軍並非難事。
但想要圍而殲之,卻難於登天!
這也是當初黃道周、夏鐵古、羅戰軍三支軍馬,被清軍以雷霆之勢速敗,但卻無法消滅殆盡的原因所在。
……
何況,抗清義軍陣中,高手眾多,那三名暗器行家之綜合戰力,未必出類拔萃。
因此他們三人,必定不會再度孤身涉險。
如此一來,又如何將之擊殺?
當面叫陣?
無人有一擊殺之的把握。
誘其涉險?
人家未必會如此聽話。
避而遠之?
戰略目標尚未達成,怎能撤軍?何敢撤軍?
看來,只有小心防范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