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就手中武器表演的內容、各支閱兵隊的組成、大閱兵所要達到的目標等內容,進行了討論研究。
爾後,立即召開軍人大會,就相關事項進行了明確。
不過短短半日,各路軍馬即展開了針對性操練,演練場到處是抓緊點滴時間訓練的身影。
場面之火熱,前所未有。
雷厲風行的作風,爭強好勝的心態,一覽無余。
即便是從軍一生的多思過,也從未見過如此眾志成城的操練場景,不由對自己的提議,甚至得意。
同時對華楓的舉一反三,很是佩服。
……
這就是典型的“壞事變好事”!
本來求戰心切的將士,由於東風遲遲不至,心態已然變得越來越浮躁,對抗清義軍決策層的不滿之言論已然甚囂塵上。
認為華楓等人太過小心,不過一些普通清兵而已,何需如此費神勞力?
直接闖進清營大殺一氣,豈不省事?
至於些許強弓硬弩、武林高手,又有何懼?
要知道,抗清義軍陣中,可是高手如雲,何懼來哉?
華楓委曲求全的苦心,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勝利的想法,這些將士有的理解,有的卻懵懂無知。
即便各主將有所詮釋,但不以為然者仍是較多。
而閱兵決定出台之後,不但立即轉移了全體將士的注意力,還進一步激發了練兵熱情。
實可謂一舉兩得。
……
華楓之所以將閱兵時間定在半月之後,主要基於兩點原因。
其一,因為陳近南多方估測、反覆演算後告知,半月之內無東風。
既然無法行事,那就只能操練半月了。
其二,如果操練時間太短,恐怕效果不大。
畢竟要展示的內容有三項之多。
畢竟大多數人並無從軍經歷,連軍人最起碼的集合站隊、隊列行進、口號番號、坐相站相都從未見過。
這些,都要從頭學起。
……
好在教頭倒也足夠。
那從北伐義軍跟隨華楓而來的二千余老兵,頓時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而這些人在抗清義軍陣中,原本屬於最底層的存在,這次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那些平時只能仰望的武功高手,此時卻被自己極為“放肆”的呼來喝去。
就連高高在上的主將、副將和諸多將領,也不例外。
因為操練之前,主將就非常嚴肅的當眾要求:操練必須從難從嚴,任何人都必須聽從教頭指揮,無人可以例外,包括他自己在內。
相似的一幕,在各路軍馬同期上演。
各軍主將委實是英雄所見略同!
……
大規模閱兵,其實就是另類戰場。
體現的,不僅僅是一支軍隊的戰術素養,還可從側面反映其戰鬥力、凝聚力、接收力。
因為,只有三支兵馬有北伐義軍這些老兵的存在。
分別是前軍、中軍各有一千人,弓箭營有六百人,其余各路兵均再無老兵。
就連操練教頭,都是華楓統一從中軍指派。
因此,可以說基本上是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
教頭能力持平,同時起跑,如果落於人後,隻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操練之時不認真,未認真對待大閱兵;二是自身能力素質偏弱,接收新鮮事物較慢。
無論何種原因,皆為各主將所不容。
因而各軍主將不約而同的做標杆、作表率,帶頭嚴格要求,帶頭嚴抓細訓,帶頭聽招呼守規矩。
主將如此,其余部屬又哪敢偷奸耍滑?
教頭或許拿你無可奈何。
但主將呢?
毫無疑問,輕松加愉快!
無論武功,還是聲望,主將均遠遠超出配屬將領,更遑論普通一兵。
而且,即便對簿公堂,也毫無勝算。
統帥華楓,當然也得維護主將之權威。否則,威嚴受挫的主將,又如何帶兵打仗?
……
緊張忙碌的日子,與輕松愜意的時光一樣,過得極快。
大規模閱兵,如期到來。
由於華楓要求全員參與,因此閱兵隊共有五十支之多。
五十支人馬,均展示三項內容,一日時間顯然不夠。
因而在征求陳近南意見之後,華楓決定此次大閱兵分兩日進行。
每日展示一項內容,當場宣布評定結果、當場頒發榮譽大旗和烈酒。
因“配合意識”這項內容,是綜合“精神面貌”與“手中武器”兩項內容所評,無須單獨展示。
因此,整個大閱兵,兩日足矣。
……
閱兵當日,天公不作美,紛紛揚揚的雪花,被怒嚎的寒風吹得翻滾飄飛,久久難以著地。
與“患難見真情”的道理一樣,惡劣的天候環境,更能鑒別孰優孰劣。
裁判評定席,華楓、朱洪竺、陳近南、萬雲龍、劉雄、洪福來、趙書海、崔尚仁八人並排而居。
八大頂尖人物的背後,九面鮮紅的大旗迎風招展,二百三十壇烈酒光彩奪目。
大旗之上,“××××大閱兵第×名”的字樣格外耀眼。尤其是“第×名”那三顆大字,竟然字體既大且粗,宛如燙金一般,熠熠生輝!
……
操練場,五十支隊伍整齊而列。
人數雖眾,但卻寂然無聲。
就連數千即將上陣展示自我的戰馬,也顯得異常安靜。
即便身上蓋滿了雪花,卻無人動彈分毫。
數千戰馬,亦如是!
而各軍主將,均是直勾勾的盯著那三面標有“第一名”字樣的大旗。
顯然,他們無不信心滿滿,打算將其攬入懷中。
……
西風烈,從頭越。
對於這些主將而言,此次閱兵,就是一次全新的戰鬥,就是此次從軍征程的開始。
誰不想打響開頭炮?
誰不想踢開頭三腳?
誰不想取得開門紅?
……
將這一切盡收眼底的華楓, 心下甚為滿意。
這才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最起碼表面上如此。
半個月前,這支軍隊乃是徹頭徹尾的烏合之眾。
行事、說話,無不透露出一股草莽之氣,哪有半點軍人特有的氣質?
不過短短半個月,即有如此成效。
有武功根基之人,果然進步神速!
北伐義軍當初強訓近四十日,軍容仍遠不及此時的抗清義軍嚴整。
基礎、天賦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