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後,各種拜訪、各種接待、各種結交、各種切磋,俱都緩緩落幕。
在華楓和薑瑤瑤兩人不辭辛勞之下,共收獲“信徒”九百余人。其中二流高手甚少,不足一百人。大多為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青年一代。
至此,加上之前在湘江收服的三百,臨安的上千,華南的八百,華楓手下“信徒”已足足有三千之眾。
收獲可謂相當之大!
戰力可謂相當驚人!
因此,華楓等人的東北之行,收獲已然遠超預期。
……
“天下無有不散之宴席”。
各路英豪心滿意足的離開之後,為滿足隨行人等心願,華楓一行又足足盤桓了三日之久。
期間,眾人無視天寒地凍、大雪飄飛、寒風凜冽,興致勃勃領略了一番北國風光,深入體驗了一把異域風情。
三日後,華楓一行方才在一片依依不舍的目光之中,告辭而去……
出發時,天依然陰沉。
呼嘯的北風,仍在不知疲倦的怒嚎。
漫天的雪花,仍在你追我趕的飛舞。
世間萬物,皆已靜寂。
入眼所見,全是一片白色的世界。
北國風光,竟美妙如斯!
……
華楓一行的下一站,乃是“大漠孤煙直”的西北地界。
主要目標,華山派。
主要目的,有三個。
其一,解決劉猛、史武遠兩人的終身大事。
其二,武學交流切磋。
名聞天下的華山劍法,當然為交流之首選。
此外,華山派內功更有其獨到之處,勢必也要討教一番。
其三,領略華山之險峻風光。
聽完華楓的三點打算,劉猛、史武遠二人不由大喜過望。
顧不得回擊眾人的善意調侃,只是一味的嘿嘿傻笑。
除劉猛、史武遠兩人外,劍法高手任勇、張坤等人,也是興奮異常。
任勇內心大笑:哈哈,又有得戰了!特麽東北之行,竟然被那曾龍秒敗,委實太過無趣,這次必須大乾一場!
其余久未出手的諸人,無不摩拳擦掌、蠢蠢欲動。
……
距華山尚余兩百裡左右,華楓一行逐漸放慢速度,開始沿途打聽華山,以及華山派的相差事宜。
三日後,當他們抵達華山之時,已是大有收獲。
華山。
遠在大周時期,有極其有名。
因其在東周王國之西,故稱“西嶽”,雅稱“太華山”。
華山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華山”之名。是中華民族之聖山,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
因此,華山又有“華夏根”之稱。
……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是祭拜華山的第一位皇帝。
而自漢唐以來,封號遞增,愈演愈烈。華山逐漸成為道教主流全真派之聖地,名為“第四洞天”。
共有半懸空洞七十二個,當真蔚為奇觀。
在多代廟堂支持下,前前後後建有道觀數十座。
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最為著名。
當地民間,與華山派一樣,亦廣泛崇奉華山君神。
……
華山南接秦嶺,北瞰黃渭。
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說法。
然而魏晉南北朝時,整座華山,並沒有通向山巔之路。
直到唐朝時期,隨著道教日漸興盛,隱居華山的道徒才開始傍山建觀。並在北坡之地,沿溪谷而上,克服重重困難,歷經艱難險阻,終於開鑿了一條狹窄的險道。
因此,才有“自古華山一條道”之說。
到得大明王朝,在明太祖朱元璋夢遊西嶽之後,遂定華山之名號。
……
仰望華山,懸崖斷壁,尖峰溝壑,著實險峻異常。
而山巔被雲霧層層籠罩,竟不得一見真顏。
眾人見獵心喜,哪裡還能忍耐得住?迫不及待的就要棄馬登山。
華楓不忍拂了大家的興致,隻得改變計劃,先行登山賞景,再議其他。
在山腳農家寄養了馬匹之後,眾人開始興高采烈的拾階而上。
此時正值寒冬。
今日暴雪剛歇。
滿地白雪皚皚,谷間寒風呼嘯,山巔冷鎖鏈冰。入眼可見,除了華楓等人,再無其他遊客。
……
見四下無人,任勇不由得有些得意忘形,興奮的大聲吼道:“西嶽華山,你任爺爺來也!”
劉猛也緊跟著大叫道:“天下第一險地華山,乖乖的等著我劉大俠來征服你吧!”
兩人聲如猛獸,震得銀樹上的白雪嗖嗖而落。
陣陣回音,在山谷盤旋不去。
……
隨著上行,路越陡、山越峭、風越急、雪越狂。
千尺幢、百尺峽、擦耳岩、鷂子翻身等處,更是險中之險, 眾人即便武功高強,亦不由有些膽顫心驚、望而生畏。
遙望東、西、南三峰,呈鼎狀相依,即為華山主峰。
而中峰、北峰相輔,周圍諸多小峰環衛而立,層層疊疊的擴散開去,如巨石投湖之後所蕩起的圈圈波紋。
眾人一路行來,感覺西、北二峰,景觀頗多。
印象最為深刻的,則要數玉女窗、焦公石室、長春石室、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台、白雲仙境石牌坊、蓮花洞、巨靈足、舍身崖等。
其間,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尤為沉香劈山救母。
只是所劈之山,具體位置何處,眾人卻並不知曉,畢竟只是道聽途說而已。
……
一日之後。
華楓等人,終於來到華山最高主峰——南峰。
對於南峰之高,大宋名相寇準曾有詩為證:“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
身處其間,細品此詩,委實貼切無比。
不知疲倦、不畏嚴寒的眾人,一鼓作氣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鬥可摘。
極目遠眺,但見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雲遮霧繞如歌如泣,山巒疊嶂如琢如磨……
此情此景,讓人真正領略到了華山高峻雄偉的磅礴氣勢,享受到了如臨天界、如踏浮雲的神奇情趣。
眾人心曠神怡之余,一番讚歎,諸多感慨,幾聲長嘯,均覺不虛此行。
可惜大都胸中墨水不多,無法留下些許膾炙人口的動人傳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書趣閣_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