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先帝少時,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亭亭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帝嘗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後值黃巾蜂起,州郡各舉義兵……”
秋風時起,吹落了幾篇枯葉,葉上猶自帶著薄薄的微霜,昭示著建興六年的冬天,或許會來得比往年更冷。
天府城外,一處遠離喧囂的府邸內,追憶之語娓娓傳來,聲音雖然不大,語調也低沉平緩,卻給人以直抵內心的穿透感,仿佛所述之事,所憶之人如在眼前……
馬瞬在木桌上鋪開了一張空白帛紙,皆是原先老者因軍功所得的賞賜之物,宅邸裡頭還有很多,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變得微微泛黃。
馬瞬手中提著一支毛筆,一面聽著榻上老者的敘述,一面落筆在紙間記錄著這點點滴滴……
沒想到老者最後的囑托,卻是要馬瞬將一些往事記錄下來,老者的原話是:“自先帝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頻仍,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丞相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老夫隨侍先帝,輾轉天下數十年,昔先帝之音容笑貌,猶常在眼前,嘗患後人不複知,就此成書,以拾闕漏,傳諸後世,永記靡忘。”
“……數有戰功,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帝,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時先帝為公孫瓚下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袁紹……咳咳!”
老者敘到一半,突然咳出聲來,馬瞬見狀,連忙取了趕緊巾帕提老者擦拭口邊血水。
“恩公,您且稍歇,這段小子記得,說予您聽……”
老者此刻已是雙眼朦朧,恍惚不能視物,聽馬瞬如此說,緩緩地點了點頭。
“……時袁紹與公孫瓚相爭,紹將鞠義八百精兵,弩千張,號‘先登死士’,大破瓚於界橋,瓚孤身北躥,紹使上將顏良文醜追之,及至功成擒瓚,卻為一白袍銀甲的小將所敗……”
老者聽罷,雙目之中緩緩淌下兩行熱淚。
馬瞬似不覺,接著輕聲敘說道:“……後操擊徐州,先帝欲往救難,問瓚借兵。瓚曰:‘願予君馬步軍二千。’先帝答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
說到此處,馬瞬能感受到老者的身軀,開始微微震顫,老者的唇口微微張合,呢喃著念叨:“先帝……先帝……”
“……及先主為操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孤身縱膽,直透重圍,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後隨先帝入吳,迎孫夫人歸;先帝入蜀,又截江救回後主。劉璋降後,諫勸先帝勿以屋舍田地分賜諸將;東征之前,力勸先帝勿討孫權……”
“好孩子,原來,你早已知曉……”老者闔上了雙眼,輕輕長歎道。
“自打恩公將我領入家門時起,小子就知道,您不是鄧芝將軍……”
人這一生,有什麽機會能夠見到那些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大豪傑,能夠與之交心,還能一起回想當年。
馬瞬想起這數月來與老者相處的點點滴滴,無從說起,卻又溢滿心頭,他滿懷思念不舍,卻又無力阻止眼前的分別……
“恩公,您就是常山趙子龍……”
一時間,此間萬籟無聲,唯聽得窗外隆隆雷聲,一派陰雲漠漠,驟雨將至。
老者面露追憶,
清晰而又模糊地回憶道:“常山……常山,多少年沒回去過了,那裡處在群山掩映之中,及春時有酥雨暖風,值冬至則白雪皚皚……有時候我還是會想起在山上鋤田舂米的時候,那時陪著師父,一頓飽飯足矣,如果不是後來下山,遇到先帝,我不會知道,原來天地這麽大……” 馬瞬輕聲問道:“那您,怪先帝麽?”
“怪?”老者面如淡金,雙頰澄澈瑩潤,微微透明,一提起先帝,仿佛就有了一絲的生氣,娓娓道:“當年我加入公孫瓚以後,究竟殺了多少人,我記不清了,想要的東西是什麽,我也記不清了,當我以兄喪為名離開公孫瓚以後,才發現自己無處可去,只能在河北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沒想到先帝居然記得過去在離別時的約定,是先帝帶著我,一同去追逐興複漢室的遠大理想。縱使跟隨先帝後,我們屢戰屢敗,一直都在逃亡,但是先帝都不曾放棄過對理想的堅持,這二十多年來,先帝無數次跌倒谷底,但是他身上有一種氣質,讓人相信跟著他,再難也能從谷底爬出來,去按照自己的方式,盡力追求一個圓滿的人生……今生能夠追隨先帝,趙雲與有榮焉,死而無憾……”
馬瞬仔仔細細地聽完了老者說出口的每一個字,再情難自已,他至始至終都沒有想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第一個送別的,就是兩度救主、一身是膽的長阪英雄……
“先帝……雲長……益德……你們來接我了嗎?”
“丞相……子龍老矣,我已見不到恢復中原的那天……興複漢室的大業,只能靠丞相您一人了。丞相……”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念起這段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五言詩,馬瞬才發現眼睛一如開閘般,淚水不禁滾滾而下。
老者的氣息漸漸微弱下去,胸口已不再起伏,一縷英魂在風中緩緩消散……
此刻的常山,應許也是在下雨吧……馬瞬望著窗外,初冬的冷雨,打濕了他的心頭:“雨滿常山龍未歸……恩公,您的教誨,馬瞬銘記於心,先帝和您的遺願,馬瞬一定會幫你們實現,即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說罷,馬瞬狠狠地對著床榻磕了三個響頭。
但在抬起頭後,想起老者對他的關照,想蜀漢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情,不禁情難自抑,又哭將出來,磕頭不已,直至額頭紅腫,淌下血來……
公元二二八年,以忠順聞名,兩度救主的鎮軍將軍趙雲病逝。史記三十年後,後主劉禪念及曾受趙雲保護,下命薑維等議:“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