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不做後主》第118章出使
坐在上首的孫權,面露一絲愁容,微微歎了一口氣,頗有些無奈的開口道:“孤也知道與蜀國聯盟方為上上之選,可是……”

 見孫權目露為難之色,陸遜心中已有些猜測,同樣有些無奈,卻又很是冷靜的說道:“大王是怕蜀國也為仇恨而無真心,或者說是認為蜀國另有所圖,心存不良?

 “伯言啊!不是孤多疑,實在是兩家仇恨太大了,夷陵一戰,兩家隔閡便已經存下了,劉備也是因此一病不起,可以說是我們間接導致劉備的離世;再者,蜀有五虎上將,其中三人皆因我東吳而亡,此等仇恨,試問誰能放下?孤便放不下!”

 貝齒輕抬,露出一抹別有深意的微笑,陸遜道:“大王此言雖實,卻也不盡其然,吳蜀兩方仇恨的確大,但卻可以調和,只要有足夠大的共同利益!”

 旋即繼續道:“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同樣沒有永遠的敵人,只要利益所驅,朋友也可以變成敵人,敵人自然也可以變成朋友。”

 “如果此刻蜀國有些足夠強大的實力,臣可以毫不猶豫的說,蜀國用不了多久便會出兵,但是恰恰沒有,如今蜀國勢弱,魏國坐擁北方九州,實力才是真的強大,為了自身安危,蜀國必須要想辦法針對魏國。”

 “至於仇恨,蜀國同我們有仇,但跟那魏國又何嘗沒有仇恨,大王應知那曹操在世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與其戰了大半生,哪怕劉備最窮困潦倒時,亦自詡複興漢室,不論其中真假幾許,兩人之間的仇恨亦不低。”

 “再者言,大王不要忘了蜀國還有諸葛亮在,他若在,蜀中便可不會輕易來犯,而昔日劉備在世,以仁義聞名,為報關羽之仇,不惜傾國之力,大舉來犯,那時諸葛亮阻止不了,但是現如今,蜀國陛下是劉禪,他豈能不聽諸葛亮的。”

 “伯言,那我下一步又該如何?馬上摒棄與曹丕的一切聯系,親近蜀國嗎?若是如此,那我東吳未免太過多變,首鼠兩端。”說實在,孫權其實是想跟蜀國和解,若能恢復到之前的關系最好,當然,他也清楚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一切的和平都是共同利益驅使下的假象。

 “大王不記得了嗎?前些時候蜀國尚書鄧芝曾奉命來使。”

 聞言,孫權臉上已然出現些許溫怒,那等恥辱他豈能忘記,他雖然也敬佩鄧芝之才,可是那廝居然敢效仿諸葛亮,舌戰江東群儒,令得其江東顏面盡失。

 陸遜不急不躁,不喜不怒,神色平常道:“大王曾許諾過,若是蜀國能夠抵擋住魏國,大王便會派使者回訪,以增進兩方關系!不知大王可還記得?”

 其實,孫權當時也並未想到蜀國能夠應對過去那次危機,即便他們東吳這一方沒有出兵東吳,但是那仍舊有著不下四十萬的大軍,甚至探子還曾報到,曹真一路並非十萬,而是十五萬大軍盡出,這可是整個雍涼的所有遊動兵力,剩下的便是守城兵士,結果愣是如此,居然也是沒有拿下蜀國,甚至是連一城一地都沒有拿下,真的是無功而返。

 說到這,孫權不由問道:“伯言,若是我東吳逢此巨變,汝能否帶我東吳度過難關?”

 陸遜沉默片刻,方淡淡道:“稟大王,若是真有此難,臣最多只有五成把握,而且還是要憑借長江天塹這道天然屏障。”

 隨後又似做補充道:“即便能夠度過難關,損失也遠做不到蜀國這般。”

 “為何?諸葛亮雖強,但你也不弱!他諸葛亮帶領蜀國度過數次危機,你陸伯言也帶領過我東吳度過數次危機,在孤看來,你之才不下諸葛亮!”

 “大王嚴重了,大王知道蜀國能夠度過此次危機,靠的是什麽嗎?是人心,對人心的把控,四十五萬大軍對蜀中十萬軍,居然還敗了,這已經不是單方面的差距了。”

 “最大的原因便是四路大軍並非一人統領,若是一人統領,即便輸也不會輸得如此荒謬。”

 “正因四路大軍分四方統領,四位統帥之人除了曹真一路,其他三路皆因貪念驅使,同時又不願付出太大代價,一旦遇到些許阻力,便會萌發退去之意,看似三十萬大軍,實則一擊便可退卻。”

 “而真正讓臣好奇的是曹真退去的緣由,其實哪怕另外三路受到了阻擋,但是只要曹真一路攻下陽平,進而直逼漢中,漢中是斷不可守的,屆時其他三路怕也會再度一擁而上,那時蜀國才是真正的回天乏力。”

 “曹真憑借人數優勢已然佔據優勢,卻值此關頭不得不收兵,原因便是後方洛陽變故,臣感覺洛陽的事情跟諸葛亮有著扯不開的聯系。”陸遜目露寒芒,直望西邊。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曹真完全可以拿下陽平再回去請罪,相比曹丕也不會怪罪,相反還會嘉獎於他。”孫權道。

 聞言,陸遜心中有些冷笑,當時沒事,代表以後不會追究?帝王心啊,一旦埋下隔閡的種子,用不了多久便能被疑心澆灌成長起來。

 “大王,如今蜀國度過危機已成事實,糾結這些已無意義,為今之計,臣建議早早與蜀國聯絡關系,確立同盟,以防魏國來犯!”

 “出使?”孫權似有些情緒。

 “對!派人使蜀,重新促成孫劉聯盟!”陸遜堅定道。

 東吳受製江東,既難以征天下,那便打造鐵桶般的防禦,守得一世基業!

 “依你看,派何人出使為妥?”此時的孫權,陸遜正處於熱情期,兩人關系好的更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在政事,軍事上孫權幾乎事事過問陸遜,聽取他的意見。

 “輔義中郎將張溫!”

 想了一會兒,孫權應道:“張允之子?”

 “沒錯!”

 “此人太過年輕了些,派他出使未免受諸葛亮等大臣的為難,失了顏面!”說到這,孫權不由想起蜀國,先有諸葛亮,後有鄧芝,似乎蜀國不乏人才,當然,指的是現在,再過幾年,等這一批蜀臣死去,也許孫權便不會如此羨慕說道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