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不做後主》第113章兵械困擾
“回陛下,自臣擔任兵曹掾一職,負責兵械製造一事,如今已是已然有所了解,目前有一要事確實有些為難!”墨承面露慚愧,有些底氣不足道。

 剛擔任兵曹掾一職,便遇到難事向陛下訴苦,繞是墨承自己也覺得有些難以啟口,不好意思。

 雖說認識的時間不長,了解得也不算多,但是劉禪確實也知道,墨承絕不是那種喜歡求人的性格,若不是真有難事,他絕不會對自己開口,故而詢問:“何事困擾,你且但說無妨!”

 輕歎一口氣,墨承緩緩說來:“陛下,絕不是臣推卸責任,實在是夷陵之戰我軍損失慘重,軍械物資盡皆丟失,雖在丞相輔助支持下,軍械物資快速恢復,但仍距昔日水平甚遠,而如今,據報稱蜀中現有礦藏已然無多,又無新礦發現,已處於無鐵而煉之境,如此下去,不出半月蜀中冶鐵便會停止。”

 “那你有何想法?”

 劉禪穿越而來,了解更多的只是軍事征伐,以及一些名人名事而已,斷不可能的做到什麽都有所了解,有些事還是需要問一問,畢竟任人唯用更是一代君王更需要做到的。

 墨承想了想,旋即開口道:“陛下,中原礦藏,當屬閩礦最宜煉兵,所煉鐵器質地堅硬,乃一等一的好鐵,不過閩礦產地居東吳,大批量購進總有些許不方便。”

 “除此,我們更需要尋找新的礦藏,否則我們使用閩礦煉鐵,一旦我們與東吳關系緊張,礦藏資源又成一問題。”

 “閩礦……”

 從古至今,但凡征戰,兵器總是一大至關條件,三國的兵器終究因為時間的原因,並沒有做到精煉,反而還是那麽古樸沉重。

 其中有一現象最為明顯,那便是武器重量越重越牛逼,特別是武將,他們因為身體素質高的原因,喜歡重一點的武器,而且分量足夠,揮舞起來威力更強。

 而這就是劉禪所想到的關鍵,武將兵器沉一點沒關系,但是士兵的兵器有必要那麽沉?當然沒必要畢竟隨著歷史的發展,士兵所用的冷兵器重量都在向著變輕發展,而且卻不影響大局,因為變輕的同時,帶來的是厚度的變薄,鋒利程度越來越高。

 “如今北方難得安定下來,但我軍也是損失嚴重,接下來必定要征募新軍,以平南中之亂。”

 雍闓,朱褒叛亂至今未平,若按照歷史來看,還需一年之久,而在這段時間,諸葛亮征召訓練了三萬新軍,而這三萬新軍便是平南中的主力,至於野史,中的十萬大軍,純屬扯淡,劉禪倒想,哪來那麽多人。

 到時軍械供應必然得有所保證,冶煉之事不能停,同時墨承的話倒也提醒了他,閩礦既然這麽好,那有必要跟東吳談談。

 說起東吳,當初可是有心出兵涪陵,響應魏國曹丕的號召,若不是虧得鄧芝一張嘴,那蜀國損失畢將遠高於現在,而其當初也說了,一旦蜀國能夠低過這場危機,他們必將遣使臣來訪,結帝盟約,共抗曹魏。

 既然有結盟的可能,那也未必不能解決礦藏的事,拿他們點閩礦用用。

 當然劉禪也絕不會把一切交給別人,蜀中也需加強勘測,務必盡快尋找新礦源,這才漢末,礦藏並未匱乏,還多得是,只需要加大勘測力度便可。

 “閩礦之事朕會與丞相相商後盡快實施相關手段,到更重要的還是我們需要發現新的礦藏,傳朕的命令,務必加大礦藏勘測力度,半月之內必須要有新礦源。”

 隨後,劉禪再度補充道:“另外,冶鐵行業的生產不能停,但軍械的製作可以暫停,盡量的用閩礦,畢竟質量擺在那。對了!我們現在的冶鐵是怎樣一個工藝流程的?”

 劉禪只知道,因漢武帝鹽鐵官營經濟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冶鐵技術的快速發展,甚至鑄鐵柔化處理技術以及煉鋼技術也有所誕生,正如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劉禪既有意改變,就絕不能只針對原材料這一方面,同樣也要顧及到冶煉技術等等。

 而冶鐵鍛造技術中,劉禪極其重視淬火之技。

 見劉禪沉思許久,墨承起初在一側候著,但時間長了就有些待不住,可能是因為有話說吧。

 “陛下,微臣鬥膽請陛下移駕一觀!”

 已入冬天,蜀中的天氣普遍的有些冷,可能是因為環境好,沒有導致全球變暖的緣故吧。

 劉禪一行來到了成都一側的一所冶煉廠,陪同的除了墨承以及宮中一些侍從外,還有著一副新面孔。

 此人名張裔,如今正擔任司金中郎將一職,主要負責冶鐵業這一塊領域,與墨承連接最大,畢竟一個煉鐵,一個用鐵。

 而張裔本身又是蜀中聞名遐邇的飽學之士,至於其出身,原為蜀劉璋麾下,敗於張飛之手,後亦曾當過劉璋跟劉備和談的代表,在得到劉備以禮相待的承諾後,便勸導劉璋開城投降。

 他也算是為劉備入蜀出過大功的, 後來劉備感念他的功勞,曾一度任命其擔任巴郡太守,後來劉備繼位稱帝,於蜀中實行漢鹽鐵官營政策,張裔便被召回,一直負責鐵製品冶煉,同時也監管農具兵器的製造。

 此時張裔正講解冶鐵工藝,不過聽到一半,劉禪有了疑問:“你是說目前的冶煉是以煤炭為主?”

 被劉禪打斷,張裔聽到劉禪的詢問,不由有色疑惑:“陛下,一直都是如此啊,難道有什麽問題嗎?”

 “從今天開始,嘗試用木炭煉鐵!”

 張裔問道:“木炭能否把生鐵煉化?”

 “一切你可以實驗下,若是可行便如此,不行便算了!”其實這也是劉禪前世機緣巧合下看到的,曾言木炭煉鐵,鐵的硬度會更高,至於原因嘛,劉禪早就記不得了,正因如此,方讓其實驗一番再做決定。

 除此之外還有煉鋼技術,而漢代盛行“炒鋼法”以及“百煉鋼”來生產含碳量低的生鐵和含碳量高的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