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不做後主》第108章 並列
“難道相父覺得不好嗎?”劉禪笑眯眯道。

 劉禪此話問得不免有些誅心了,孔明絕沒有別的心思,但是即便如此,對於陛下的這個打算也不由感到渾身一凉,關心士兵生活,對其進行文化學習,這都是表面現象,其實最主要的無非就是從士兵抓起,做思想工作,而這在孔明看來,可謂是既高明又狠辣。

 古時時常有叛亂發生,而叛亂的根本是什麽?所有都知道造反可是要殺頭的!難道都是被生活所迫?繁重的賦稅所壓迫,並不其然,其中不少叛亂是上位者利益的爭奪,作為後世來人,劉禪細數歷史,還是有著不少帝王是通過並不算光彩的手段,甚至是不正當手段上位的。

 那麽問題來了!這些動用到軍隊的叛亂,為何能夠運作起來,軍隊裡的人為何甘願被當做權力爭奪的工具?

 以劉禪縱觀歷史變遷來看,其認為,之所以會如此,一則古代當兵就是為了能管的溫飽,混好了謀個官職,衣食不愁,至於文考那一關?呵呵,能讀得起書的人又有幾個?讀得起書能考上的又有幾個?與其賭那些渺小的甚至可以忽略為零的幾率,還不如去軍隊裡賣些力氣,殺幾個敵人!

 在這種大勢之下,當兵更多的是為了生計,至於那些愛國情懷,保家衛國之類的,終歸是少數,是特例,此乃其一,其二,古代還有一個現象,那便是誰有兵符(虎符),誰便能調動軍隊,這他媽在劉禪看來就是一個大大的禍端!

 軍隊的大權居然寄托在那枚小小的銅塊上,念及到此,劉禪不由悲哀許多,而之所以要靠兵符,主要還是身份認證,宣讀聖旨?那可不靠譜,矯詔這東西可是經常出的,比如幾十年前,曹操就是用矯詔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除卻這些,古代還有一點比較奇怪,那就是天下兵馬不識君!除了帶兵打天下的開國皇帝之外,大多數皇帝都是待在皇宮裡,基本是足不出戶,除了守衛王城的禁軍,天下其他各地的兵馬誰見過皇上?甚至各地的地方官都一輩子沒見過皇上,這才有了皇帝微服私訪而不會被人認出的情況。

 而這便也是通訊設施的落後,放在劉禪那個時代,領導人出巡,那可是拉起橫幅,挑起旗杆,準備半天,熱烈歡迎,到頭來隻為那短短幾刻的過場,而且對於這些領導人,百姓幾乎都能認得,為什麽?除了通訊條件的先進以外,更多的便是文化的滲入灌輸。

 灌輸到什麽程度?至少要讓你明白,領導人是誰,你該遵從誰,聽誰的指揮,甚至可以說為誰服務!

 劉禪設立軍政司,目的就是像劉禪所處時代的軍隊一般,有著政委負責軍事活動之外的一切事宜,但是在這裡這個軍政司更注重的便是思維控制,畢竟這裡是零起步,首先便要給士兵灌輸,你是為誰打仗,皇帝是誰,甚至說皇帝長什麽模樣你要知道。

 一旦經過長時間的思維控制,到時候有異心之人若想謀反,便也不會輕松,畢竟知道了陛下是誰?誰會輕易便造反?而同時這一點也適合參狼羌部,羌人騎術畢竟不弱,若是能得之,無異於多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騎兵那在古代可是寶貝!

 劉禪也沒有想到,聚賢閣第一次選拔會給自己帶來這麽大的驚喜,先是墨承的發明,再者王雙的天生神力,最後文試又撿到個平羌策,的確算得上是一舉三得。

 揮了揮羽扇,片刻之後孔明開口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先推行新式兵製,再謀平羌一事?”

 “兩者可以同時進行,不是嗎?相父?”劉禪嘴角微抬,旋即笑道。

 “改兵製一事體系重大,豈能是一朝一夕所能促成的!”

 雙目直視孔明,劉禪緩緩道:“相父莫急,朕知道,改兵製的確事關重大,但是只要相父同意,它就是一朝一夕便能促成的!”

 “不瞞相父,此番聚賢閣大比之後,朕便有在龍騎禁軍中推行此舉的想法,龍騎是朕最親近的部隊,更是朕眼中最強悍的部隊,對於他們,更需要讓他們知道,朕才是蜀國的主,朕才是至高無上的!”

 聞言,孔明手執羽扇的動作不免有些僵硬,雙手不由緊攥,陛下這是在暗示什麽嗎?本就多疑多思的孔明在這一刻有些猜測到。

 好在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兩人並沒有經此事再做過多爭論,但是有些東西卻在不知不覺中種下了。

 “平羌策既然可行,又屬我軍下一步之戰略良計,那此番通文館考核頭名是否該歸法邈了,也算告慰孝直在天之靈!”孔明征詢意見道。

 “正因為法邈是前尚書令的公子,所以此事才更加難辦!”劉禪略微思索道。

 “為何?”

 “法邈乃前尚書令法正之子,本身即非寒門,又非荊州派系,按理說他拿頭名理所應當,但是卻偏偏容易造成一些誤會!”

 孔明眉頭一簇,當真有些迷惑道:“誤會?”

 “通文館考試, 既為了選拔有用之才,同時又是為了發現一些治國良策,正如平羌一策,但正因如此,試卷內容是絕對不允許對外公開的,而法邈的這份試卷內容則更加不能公之於眾,其有才,但是身份卻太特殊,前尚書令的公子,沒有試卷作證,封其為頭名,別人會怎麽想?人言可畏,再往後選拔可就難了!”

 “雖有些道理,但是始終都是虛無縹緲的猜測,法邈有此平羌之策,若還不能奪得頭名,那才怕是不公平!”孔明態度有些牆硬,平羌一策深得其喜愛,他絕不允許提出這一計策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

 “有此平羌之策,頭名那是必須的!”

 聞言,孔明心有疑惑道:“那......莫非.......”

 看這樣子,孔明怕是已經猜到了,劉禪也就不賣什麽關子,直言道:“沒錯,就是並列!並列三甲,皆為頭名!”

 “三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