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皇盜之草亭畫酒》第127章 生死有命(8)
作者:李國榮

科場關節作弊,始自兩宋,盛於明清。這是科舉時代隱蔽性最強的一種舞弊手段,是在科場采取彌封和謄錄兩項防范措施後出現的作弊新招,其花樣繁多,危害極大。

所謂關節,就是指考官與考生通過卷面上特定的字眼來進行作弊的暗號。北宋真

宗景德年間,朝廷制定了兩項在古代科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考場規則:一是糊名,二是謄錄。糊名,是將試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貫等項都用紙糊蓋起來,使批閱試卷的考官不知道手頭的卷子是何人所作;謄錄,則是在考生交卷後,另由考場專雇的謄錄人員將考卷全部重抄一遍,然後再交考官評閱,這樣,就連考生的筆跡,考官也無法認出了。可是,就在有了彌封糊名和謄錄易書這兩項防弊措施之後,又有了新的作弊“對策?,即訂關節遞條子。具體講,就是考生與考官串通作弊,考前約好,在試卷內詩文某處用什麽字作為記號,為確保錄取時準確無誤,每個關節條子都訂三、四處的字眼。對訂好的關節,寫在條子上。考官入場後,留心於他要關照的人,憑手頭字條上的關節暗號錄取,一找一個準兒,決不會遺漏。那些送了銀子通了關節的考生,哪怕是答卷驢唇不對馬嘴,也能取中,這便是關節的妙用。這裡我們看到,官府為防止考官知曉考生姓名或認識考生筆跡從而徇私舞弊而推出了用心良苦的彌封和謄錄制度,可是作弊者緊接著就又想出了暗訂關節的絕招,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下面就讓我們看看花樣百出的關節作弊―――

(一)北宋的“丕休哉”

據載,北宋真宗時,朝廷剛剛制定了彌封、謄錄等一套防范措施,就有關節之弊在科場上產生了。當時,有個叫楊億的翰林學士,聲名很高,在省試開考前夕,他特地招待來京應試的同鄉舉子。應邀前來聚會的考生個個興奮不已,席間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有的稱頌楊學士詩名著天下,此次必作“文衡”(主考官),有的則直接請求楊億給予“指導”。聽到這些,楊億勃然變色,口中邊說“丕休哉”,邊甩袖而去。“丕休哉”三個字出自《尚書》,是一句罵人的話。在場的同鄉舉子們,死腦筋的以為碰了釘子,聰明點的則聽出話中有話。果然,數日後楊億出任知貢舉,幾位卷子中用了“丕休哉”的,都被錄取了。

(二)南宋秦檜的關節把戲

南宋奸相秦檜,有個叫秦暄的族內子弟將要應試。臨考前,秦檜派人把中書舍人程子山召入相府,隻讓仆人用美酒好飯侍候,秦檜本人並不出面接待。程子山獨自一人呆得無卿,便翻看桌子上標有“進士秦暄呈”的劄文瀏覽再三,幾乎背誦下來。幾天后,程子山接到入闈典試的任命,並得知秦暄參加考試。這時,程子山立刻想到日前秦檜刻意安排的用意,遂以秦暄的劄文作為考試內容。那秦暄自然高中榜首。應該說,秦檜在這裡就是在做巧通關節的把戲。

(三)明時的土語“囡”

明代,暗通關節之弊日漸盛行。史載:“明季即有以關節進者。每科五六月間,房考就聘之期,則先為道地,或晉謁,或為之行金以賄諸上台,使得棘闈之聘後,分房驗取如操券而得也,每榜發,不下數十人。”看來,棘闈之內,場場有關節之弊,而且乾此勾當者不在少數。

明神宗萬歷年間有一起典型的關節作弊案。那是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鄉試,宰相黃洪憲充任北闈考官。這位主考大人在入場前接收了大把的條子,錄取時單看“字眼關節”是否相符,“勢高者無子則錄其婿,利重者非子則及其孫”。當時,有位叫李鴻的浙江士子,場前重金買通黃洪憲,暗中訂下關節,在兩場卷文中都使用了與上下文毫無關系的吳地土語“囡”字,結果取為第十一名舉人。在黃洪憲手下以關節取中的卷子,“文理訛謬,章章若是”。由此引起眾怒,“榜出而人人切齒,無不欲唾洪憲之面而笞其背也。”刑部主事饒伸上疏彈劾,說:“今邪臣所為罔上行私者,莫如科場之弊。”他直言指陳:“未有大通關節肆無忌憚如黃洪憲之為者。”

(四)清代的“統籌全局”、“水煙袋”及其它

1、隱姓埋名在卷中

把關節用到皇帝主持的朝考上,可以說這一作弊行徑在科舉的塔尖上也在所難免。而用隱姓埋名的辦法來作暗號,其手法就更絕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已醜科殿試之後進行朝考,讀卷大臣將準備錄取的卷子進呈皇帝。乾隆帝打開彌封,一邊看士子姓名,一邊看卷文,結果發現了問題:第一名嚴本,卷子中有“人心本渾然也,而要必嚴辦於動靜之殊”兩句,嚴本的姓名顯然藏於文中。第二名王世維,卷中有“維皇降衷”之句。第三名鮑之鍾,文中用“包含上下”之句,包是鮑字的一半,又同音。第五名程沅,試卷內說“成之者性也”,成與程音相同。看到這些,乾隆帝感到:“其字跡可疑,且不止一卷,豈得盡謂偶然適合?似此隱藏字樣,非關節而何?若謂此非關節,亦不解複有何等字樣為關節者。”乾隆帝認為,“如此擬取,不足以昭公道而服人心。”他諭令軍機大臣會同原來派出的閱卷官,將所有朝考卷文重新評閱,被乾隆帝點名的那四份卷子這回排在了末尾,幾位讀卷大臣則“交部議處”。

2、翁同有心栽花花不開

清代科場多關節,就連皇帝的老師都在做手腳。那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會試,狀元出身的光緒帝老師翁同出任正總裁。參加此次會試的有後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的張謇。張謇其人,自幼聰穎好學,剛16歲就考上了秀才,可是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禮闈大試時,卻榜上無名。這次會試前,張謇與好友劉可毅一起去拜訪江蘇老鄉翁同。作為考官的翁同一直很賞識張謇的才氣,也很為他上次禮闈落榜而遺憾。見面之後,先是一陣寒暄,接著翁同便反覆叮囑說:“今日時勢,宜統籌全局。”正直的張謇隻以為翁同是在議論時局,沒有想到這是一種暗示,而旁邊的劉可毅卻默記在心上了。第一場考試,劉可毅就將“統籌全局”四字嵌入八股文稿的破題之中,翁同看到這份卷子時,以為必是張謇的,沒有細閱全卷,就在上面批道:“為國家得人慶。”定為這場的第一名。等到拆封才發現該卷不是張謇的,而是劉可毅的。翁同對劉可毅不甚了解,所以十分沮喪。經過打聽才知道劉可毅也是江南名士,心裡才稍安些,自我安慰道:“差強人意”。第二場考試,翁同發現一份卷子中有“策馬三韓,雪花如掌”之語,因為張謇曾隨清軍去過高麗,翁同遂認定此卷必是張謇的,取為第一。待拆開封號一看,還是劉可毅。張謇會試又沒通過。在考官翁同這裡,真可以說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3、誤事的“水煙袋”

在科場關節作弊中,也有不少弄巧成拙張冠李戴的事。這裡試舉兩例:其一,清代翰詹大考,試卷不用譽抄,於是以關節作弊者,其手法也就可簡單些。道光時,某屆翰林院、詹事府詞臣會考,主事者是朝中重臣許乃溥,一位熟識的老翰林求他閱卷時多加照應,盡量取在三等之上。許乃溥當面答應,讓這位老翰林在寫完卷子後微灑幾滴墨水,作為暗號。當時曾國藩正任職翰林檢討,他答完卷子,在插戴筆套時,墨水被擠出幾滴,不慎沾在卷子上。許乃溥閱卷時,遂把曾國藩的卷子誤認為是老翰林的,取在二等。最後,經道光帝禦覽,曾國藩列為二等第一名,升擢為侍講學士。那位雖點墨水未被推薦的老翰林,則因名列末等降級使用。

其二,據晚清文人鍾毓龍回憶,湖南士子李幼梅曾向他講了這樣一樁十分懊喪的事:某年,李幼梅考試舉人,開考前他特請一位“至好”代訂關節,當時社會以吸食水煙為時尚,所訂關節便為“水煙袋”三字,那位好友“令其於詩中必用之。”不料,這事讓李幼梅的嶽母知道了,嶽母共有三婿,她想讓三位女婿一同中第,也好光耀門庭,便把李幼梅的關節偷偷告訴了另外兩位也在準備應試的女婿。李幼梅入場後,即把“水煙袋”三字寫入詩文的開頭:“煙水蒼茫裡,人才夾袋中。”闈中主考受托錄取有“水煙袋”字樣的卷子, 可是接連發現三本卷子都有這一關節,主考猶豫了一下,決定取其中的兩個,沒想到被遺落下的恰是李幼梅。

4、魯迅祖父的條子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末科三甲第15名進士。光緒十九年(1893年)三月,身為內閣中書的周福清,因母親去世,丁憂回鄉。這年八月浙江鄉試,主考官通政使司參議殷如璋,恰是與周福清一同登科的進士。當周福清得知浙省主考是殷如璋後,便想“為子求通關節”,同時為幾位親友子弟請托,以圖在親友那裡得到“酬謝之資”。七月二十七日,主考殷如璋乘船自京抵達蘇州。早已在此等候的周福清,為避人耳目,派家仆陶阿順登船送上密信一封,信內請殷如璋關照其子周用吉等6位考生,暗訂關節均用“宸忠”“茂育”四字,另在一張紙上寫著“洋銀一萬元”,是許諾事成酬謝的價錢。由於家仆陶阿順的莽撞,周福清遞送關節之事在考官船上當眾敗露。殷如璋立刻翻臉不認人,把陶阿順連人帶信送到蘇州府審訊,信內提到的幾位舉子“一並扣考”,不得參加考試。至於周福清,先是逃到上海躲避,後來聽說朝廷已下令將他革職,正四處查拿,便回到浙江會稽投案自首,被押赴杭州審訊,最終坐了八年的大牢,周家也從此衰敗下去。

為紀念那些因作弊而完成不了學業的兄弟姐妹們…?

本文每頁顯示5000

字共148

頁當前第129


目錄上一頁

←129/148→下一頁加入書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