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爭重》第七十四章 劉虞公孫瓚之爭
  劉寬知道解決北方少數民族問題是個千年難題,如今也是解決這個問題千年機遇期,南匈奴遠離幽州,留待日後解決,但如果能解決幽州附近的少數民族問題,不但能減少幽州的消耗,而且能讓幽州在日後的大爭中如虎添翼。

  散會後,劉寬留下了閻柔、毋丘儉、步度根、柯比能、丘力居。

  “各位將軍,今少帝即位,朝中宦官、外戚爭權,政局不穩,各州郡盜賊橫行,我等應該居安思危,加強內政發展,抓緊整備軍隊。一旦有變,我等也好建立功勳,報效國家。今公孫瓚離間各族、魚肉邊民,公然反叛,諸位以閻柔為主,抓緊整編軍隊,統一軍製、號令,幾支部隊捏合成體,待到體制理順後,我將為各位將軍擴軍。

  我的初步打算是設幽州軍十部,閻柔、毋丘儉、步度根、柯比能諸位將軍都將任校尉,各領軍一部一萬人,烏桓候不日將主政東北新郡,蹋頓將軍也為一部,任校尉,公孫度、鮮於輔、田豫、韓當及本候各領一部,共十部。我將帶領諸位將軍肅清幽州,掃平中原諸叛逆,還我大漢朗朗乾坤!”

  諸位聽後一驚,而後一喜。驚的是,從劉寬的話裡,聽出了劉寬想對中原用兵,其志不小。喜的是,自己備受劉寬信賴,用兵中原,說不定將來王侯將相也未可知。

  劉寬看著眾人,突然覺得,自己身邊人才太少了,鮮於輔、田豫地方任職,如果抽身帶兵,又沒有可用的人員接替他們。隨著大量中原流民的進入,東北的開發迫在眉睫,草原築城也將展開,到處缺乏治理郡縣的人才,就是自己和劉虞身邊也沒有像樣的人才,前世自己毫無印象的齊周,現在在幽州成了頂梁柱,哎……

  就在眾人要散去的時候,齊周來請劉寬,劉虞剛離去,就來叫自己,有什麽變故?

  劉寬到劉虞書房的時候,見另有一個五十來歲的儒風長者,坐在那裡,臉色蠟黃。

  “魏攸見過奮武將軍,薊候!”儒風長者見劉寬進門,便起身見禮。

  “魏攸?”劉寬似乎有點耳熟,齊周進門後見劉寬有點遲疑,介紹道:“將軍,這位是東曹櫞魏攸大人,前些日子抱恙在家。”

  “子華,烏桓峭王的信使受了重傷,跑到魏大人府告知魏大人,多個部族的使者被公孫瓚派人在路途殺害了!”劉虞示意劉寬坐下。

  魏攸一直在家養病,第一次見劉寬,接茬向劉寬解釋道:“那峭王與我有些交情,信使受傷特來求我引薦,信使行動不便,我就趕來了,聽峭王信使講,半路被截殺的使者不在少數。”

  劉寬對公孫瓚喪心病狂截殺使者並不驚奇,畢竟自己了解這一段歷史。劉寬真正感興趣的是魏攸這個人。

  又是一個齊周一般的人物?劉寬心裡想,自己記憶中,歷史上劉虞的謀士還真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劉虞現在文臣武將都缺,但急缺的還是一流的謀士。但這回劉寬錯了,魏攸卻是三國時期一流的謀士。

  歷史上,劉虞與公孫瓚的矛盾和爭鬥中,劉虞的失敗與魏攸的過早病故有關。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歷史上劉虞與公孫瓚的矛盾。

  有一個前提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問題一直是朝廷的一個難題。

  公孫瓚的辦法就是武力鎮壓。東漢末年,中原先後是黃巾起義、董卓之亂,一塌糊塗。與此同時,北方的遊牧民族中,匈奴繼續衰落,東北大地烏桓和鮮卑漸漸發展,有所壯大。一將功成萬骨枯,

公孫瓚就是倚靠刀劈斧剁遊牧騎兵而崛起。  公孫瓚的武功尤其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讓不少部族膽寒,也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烏桓的一個首領貪至王就率部歸降了。公孫瓚也因功升為中郎將,爵都亭侯,遊牧騎兵一聽說公孫瓚來了就馬上逃遁。

  不幸的是,軍事鎮壓的長期效果卻嚴重欠佳。公孫瓚率部與遊牧騎兵相互攻伐長達五六年,叛亂的丘力居部族非但沒有被打退,范圍向南擴展了幾個州,最南到了徐州。

  朝廷見效果不好,被迫選擇了另一條途徑,以柔克剛。

  漢靈帝選擇了劉虞,因為劉虞不但是皇室的大管家——宗正,而且劉虞威望高,個人品質好,恩德廣布,信義流傳四海,中央想對少數民族體現懷柔的一面。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效果出奇的好,叛亂的部落首領丘力居聽說劉虞來了,十分高興,竟然帶著叛亂的部落騎兵主動撤回了自己的領地。叛亂分子張純等人無奈之下隻好拋棄妻子逃離烏桓,逃入鮮卑,後被自己門客王政所殺,首級被獻給了劉虞。幽州遊牧民族叛亂頓時煙消雲散。

  劉虞總督幽州取得了炫目的政績,地頭蛇公孫瓚與朝廷這空降的強龍矛盾激化,公孫瓚不停的使絆子破壞劉虞的政策,劉虞召集公孫瓚開會,每次都是稱病不來,甚至暗中派人暗殺部族拜見劉虞的使者。

  對於公孫瓚的陽奉陰違,劉虞生出了想討伐公孫瓚的念頭,很多謀士都讚同。劉虞親自請教魏攸,魏攸說“當今天下歸心,各路諸侯都以大司馬您為主心骨,您手下謀臣和武將都不能缺啊,公孫瓚文武雙全,是您可以依賴的幹才,他雖然有小毛病,但都是可以容忍的。”

  劉虞聽後便放棄了這個念頭,劉虞來幽州後,在魏攸的輔佐下迅速站穩腳跟,魏攸每一次謀劃,每一個政策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劉虞對魏攸幾乎言聽計從。

  不幸的是,堪比一流的謀士魏攸一年後去世了。 劉虞與部屬又開始密謀攻襲公孫瓚,這回商量的不是打不打,而是怎麽打。

  《後漢書劉虞傳》居然還記載了一件很離奇的事情,劉虞為了偷襲公孫瓚,連勸阻的謀士程緒都殺了,借口是程緒戰前胡說八道打擊己方士氣。

  可實際上,謀士程緒出的主意可圈可點,他也認為公孫瓚確實有過錯,但是罪名不是很大,可以責令改正。即便是要打,也可以駐兵威逼,讓公孫瓚自己來謝罪。多好的謀略啊!可是劉虞不聽,還大喊,其他人免罪,就殺公孫瓚一個人。可見,此時的劉虞已經將公孫瓚恨之入骨了,非要置公孫瓚於死地不可。

  此時劉虞已經不是剛來時候的光杆司令了,居然召集了各路屯軍多達十萬,軍力遠在公孫瓚之上。雙方實力懸殊,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劉虞戰敗了,劉虞被公孫瓚殺了。

  當然,公孫瓚殺了聲望卓著的劉虞,顯然也是犯了個極大的錯誤!公孫瓚統治下的幽州民怨沸騰、烏煙瘴氣,老百姓無不懷念政績卓著、勤政愛民的劉虞。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劉虞的舊部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率兵為劉虞報仇。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及鮮卑騎兵七千余騎為之復仇,最終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余。袁紹乘機聯合了鮮於輔及其它少數民族的隊伍,率兵十萬進攻公孫瓚。此時的公孫瓚眾叛親離,無法抵抗,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被袁紹斬殺。

  也就是說劉虞的失敗與魏攸的死有直接的關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