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魏劫》第33章 革新
  廷尉府大牢,太后對著牢籠中的李恢語重心長道:“李司農,哀家不明白,似你這等德高望重之人,為何會做出通賊之事自損威名呢?”

  李恢:“太后此言差矣,正義永遠都只在勝者一方,法孝直賣主求榮,出賣劉璋迎劉備入川,又何曾受到過後人的指責?”

  太后:“可你已位居九卿,朝野內外無人不景仰你的品德,投靠反賊難道還能取得更高的地位與名望?”

  李恢沉默不答。

  太后繼續問道:“早在於賊叛亂之前,你就上疏調糧賑災,其實你早就與於賊串通好,借此給於賊叛亂的借口,是也不是?”

  李恢點頭承認。

  太后一把抓住鐵籠:“後來你更是不斷與於賊勾結,將朝廷的情報提供給叛軍,致使征北大將軍連連敗北,是也不是?”

  李恢再次點頭承認:“不過事後看來,就算沒有老臣,胡將軍也終將不能有所作為。”

  太后:“你還派人冒充秦大牛混進都尉府,殺死胡修德,欲挑起洛陽內亂,是也不是?”

  李恢:“沒錯!”

  太后:“為何?朝廷待你不薄,為何要處心積慮圖謀不軌?”

  李恢閉上眼睛:“太后就不要枉費口舌了,老臣是不會說的,老臣只能告訴太后,老臣這麽做絕非出於一己私心。”

  此後無論太后如何逼問,李恢只是閉口不言。太后最後隻得無奈離去,臨走時無奈對周正之道:“念他為官期間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給他一個痛快,別太為難於他。”

  周正之小心翼翼地試探道:“李恢雖罪在不赦,但其家人並不知情,能否看在他往日的功勞上而不罪及其家人?”

  太后已無心情管這等瑣事,長歎一聲:“隨便你們。”

  次日早朝,群臣驚異地發現太后與元睿也出現在朝堂之上。心中不禁暗自納悶,自元曜納後以來,太后便不再在朝堂上露面,現在復出莫不是有什麽重大事情非她親自出馬不可。

  果然,太后隨即宣布了李恢通賊賣國即日棄市的決定,空出的大司農與洛陽都尉二職,分別由從前線逃回的胡敦與胡進善父子二人補上。群臣一片嘩然,不僅詫異於李恢的通賊,更是暗暗不滿於朝廷對敗陣而回的胡敦父子的處置。

  胡敦此時竟還不識相地出列請戰:“稟太后,臣之敗全拜李恢所賜,請太后允許臣再次帶軍出征,將功補過!”

  太后一臉不屑:“雖說你帶兵失利情有可原,但你看看人家孫榮,以一介草莽連敗於賊,前幾日還傳來捷報攻陷叛軍所在的雁門郡,再看看你做的事情,連哀家都替你害臊,你覺得哀家若再讓你出征的話,你與孫榮之間還有合作的可能嗎?”

  胡敦憤憤歸列,一副不服氣的表情。仿佛若沒人暗中破壞,他此刻已然提著於承烈的人頭回京,而不是像現在般灰溜溜地逃回來。

  太后示意群臣安靜,從太監手中取過一份奏章:“李恢之事業已查明,沒什麽可議的。接下來要與眾卿商議的才是重中之重,昨日長樂王將此奏章呈於哀家,裡面所言之事哀家一時無法定奪,故趁今日早朝與眾卿一起參詳參詳。長樂王,你親自來說吧!”

  元睿上前一步:“諸位大人可還記得,洛陽都尉胡修德生前辦的最後一件公事是何事?”

  胡深配合地答道:“當然記得,修德當日正在執行朝廷向寺廟征丁的命令。”

  元睿:“那大將軍當然知道朝廷為何要這麽做對嗎?”

  胡深:“佛教勢大,

僧尼眾多,致使兵員不足。”  元睿:“大將軍所言不錯,佛祖普渡眾生,佛門子弟本不該上陣殺敵。莫說殺生,本王甚至覺得如南梁僧人般不沾葷腥也未嘗不可。”

  百官越聽越糊塗了,不知道這元睿到底想說什麽。元睿忽然提高音量:“然而洛陽近十萬僧人,難道個個都是一心向佛的悟道之人嗎?恐怕不見得吧,本王就認識這麽一位和尚,雖然本王挺喜歡他的,但他卻連大雄寶殿中所供何人都不知曉。像他這樣的‘假僧人’不可勝數。雖然那位大師出家的理由本王不知,然大多數人‘假僧人’卻都是看中僧人不用服兵役徭役與繳納賦稅這點才出家的。”

  胡深問道:“那敢問長樂王殿下,要如何應對呢?”

  元睿:“士人想要入仕尚需經中正品定,我們可參照此法在各地設立僧正一職,負責掌管僧籍,沙汰濫竽充數的‘假僧人’,在洛陽設立大僧正,統一管理各地僧正。而朝廷要做的只是選出各地的高僧大德擔任僧正之職,同時每年發放一定數量的度碟至各僧正處,只有取得度碟的僧人才是朝廷認可的僧人,其余諸僧與百姓無異,該服役的服役,該交稅的交稅。”

  元睿話音剛落,馬上引來一片反對之聲,大鴻臚王敏的話代表了許多人的意見:“僧尼是佛祖在人間的代言之人,長樂王此舉似有褻瀆神靈之嫌!”

  元睿針鋒相對:“難道任由刁民冒充僧尼就不是對佛祖的不敬了麽?”

  周正之此時也表示認同:“其實長樂王殿下先前便與臣商議過此事,臣認為此法可行,寺院決不能成為取巧之徒逃避責任的場所!”

  元睿繼續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是什麽?人心就是公平。太史公說,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只有天下萬民各司其職,各取所需,人心才會安定,天下也才會太平!若繼續放任此歪風,任由‘假僧人’們不勞而獲,恐會令萬民寒心。”

  二人一唱一和,漸漸地絕大多數朝臣都轉而讚成元睿的主張。其實早在數月之前,太后便想對諸寺下手,只是當時不得其法,才不得不迫於壓力而放棄。現在元睿的辦法不僅能解決眼前的兵員問題,對佛教而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於是決定按此施行。當然秉著誰提出誰施行的原則,此事自然又落到了元睿頭上。

  散朝之後,元睿徑至永寧寺找覺遠,想舉薦他擔任大僧正一職。經胡修德一事,永寧寺的僧眾對元睿那叫一個恭敬有加,剛進寺門,遠遠地便有知客僧迎了上來。一路上噓寒問暖,帶入客堂後,又忙不迭地端來茶水:“殿下光臨鄙寺,不知所為何事?”

  元睿這才有機會說話:“哦,本王找覺遠大師有點事情。”

  “殿下您在此稍侯,小僧這就把大師請來。”說著知客僧便要去叫覺遠大師。

  元睿忙一把拉住他:“覺遠大師乃一代高僧,哪有讓他來見本王的道理,自然應該是本王親自去拜見才是。有勞大師帶路。”

  知客僧聞言更是讚不絕口:“殿下您身居高位,還如此平易近人,真是難得!”說完端著給元睿倒的茶水將元睿領至覺遠僧房。

  此刻元睿心中卻是在想, 若他們知道我此來的目的與當日胡修德一樣,也是逼他們還俗,不知還會不會這麽客氣。不,絕對不會!只怕到時至少會一擁而上揍我一頓吧!

  僧房內,覺遠聽元睿述說完畢沉默許久,元睿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好,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只聽得到彼此的呼吸聲。“說實話老衲也一直在思考,近年來貌似佛法昌盛,寶刹遍地,然真正心中有佛之人未必多過從前。殿下此策不僅有助於重整佛教,也避免了佛教與國爭利局面的發生。只不過若讓此次還俗諸僧持戈上陣取人性命,那樣豈不是斷了他們的向佛之心?”覺遠說出了心中顧慮。

  元睿:“這個問題本王也考慮過,大師們還俗之後若應征出戰,朝廷可安排他們擔任斥候、輜重兵、火頭兵等輔助性兵種,而換出原先輔助兵種中的可造之材,並不一定非要上陣殺敵,大師以為如何?”

  覺遠微微頷首:“如此倒也不失為一個變通的辦法。”

  元睿大喜:“如此說來,大師願意擔任大僧正一職?”

  覺遠:“殿下一心為國,老衲願略盡綿力,只是此舉勢必會得罪許多人,殿下……”

  聽到覺遠肯答應出任大僧正,元睿高興地手舞足蹈起來。而覺遠看他一臉興奮的樣子,本想提醒他以後出入小心,防止小人報復,話到嘴邊覺得說了也白說,硬生生地又吞了回去。

  元睿從覺遠僧房出來之後,那個知客僧又熱情將他一路送至寺門口,臨別還不忘邀請元睿下次再來。元睿唯有哭笑,下次再來時你要還有這個態度那可真要感謝佛祖庇佑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