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晉一大氣恢弘的《采桑子重陽》,再加上五十親兵血戰長坡的渲染,頓時讓在座所有人聳然動容,仿佛親眼看到鮮血染紅遍地金菊的慘烈情景。
王守仁不禁脫口而出:“壯哉,真猛士也!”
沒人懷疑徐晉是在吹牛,因為這種事只要有人較真刨根問底,很容易就會被識穿,到時只會自取其辱。
另外,徐晉臨危受命,被孫巡撫任命為廣信府通判,在鉛山縣抗擊吳三八過萬大軍,親臨城頭督戰,喋血七天七夜,這可是全城軍民有目共睹的事實,所以徐晉根本沒必要虛構一個“五十親兵血戰長坡”的故事來給自己加分。
此時,在場一名書生顯然被徐晉這詞和敘事所感染,激動地站起來大聲吟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敢問徐解元那長坡在何處?在下定當擇日前往祭拜孫巡撫麾下眾親兵的英魂。”
此言一出,頓時有更多的舉子激動地響應:“正是,我等願一道前往。”
徐晉拱了拱手道:“謝謝諸位同年好意,大家若有意前往祭拜,在下可以遣妻兄謝二劍為諸位向導,他便是孫大人的五十親兵之一。”
那名書生拱手道:“如此甚好,剛巧過些時日就是重陽節了,我等也正好身臨其境地體會一下,不似春光卻勝似春光的戰地秋景。”
此言一出,在場的新科舉子都眼前一亮,立即有更多人表示要一同前往。永遠不要小瞧了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懷,以及對文藝的執著追求,一絕佳的詩詞往往能讓他們如癡如狂。
徐晉一大氣恢弘的《采桑子》,再加上五十親兵血戰長坡的故事渲染,立馬戳中了在場所有人的g點,特別是那些熱血的年輕人。
讓徐晉始料不及的是,正是由於他的這詞,日後那處長坡竟成了名勝古跡,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前往祭拜瞻仰,特別是重陽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長衫飄飄的文人,爭相吟詩作賦,倒是確實出了幾篇傳誦後世的名篇。
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此時徐晉和周煦都吟出了自己作品,接下來自然要評判高下了。
劉翰林命人取來了文房四寶,問徐晉能不能動筆寫字,徐晉搖頭表示不能,他的右手雖然拆除了夾板,但還不可用力。
劉翰林暗道一聲可惜,親自落筆把徐晉這《采桑子》錄下來,捋著須問:“徐子謙,你這采桑子用何題?”
徐晉猶豫了一下才道:“重陽!”
太祖這詞原名叫《采桑子重陽》,而且詞中寫的也是重陽,徐晉本來想改成《采桑子秋光》的,但想想還是算了,反正重陽正是秋節,與賦秋光這個詩題並不相悖。
劉翰林點了點頭,提筆寫下《采桑子重陽》的詞牌和題目,最後把徐晉述說的“血戰長坡”也作為序錄寫下來。
這時,或許會有人會疑問,今天才八月二十六,距離重陽節還有十多天,而徐晉的這詞卻寫重陽,與事實不符啊?
其實這完全沒問題的,正如現代人寫歌詞,古人寫詩為了平仄押韻,有時也會“任性妄為”。
譬如詩仙李白《花間獨酌》中的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影子本來就是兩人嘛,但句中為了平仄,所以用了“三”字。當然,也有人說李白+影子+明月,確實是三人,沒有毛病,所以大家怎麽理解就見仁見智了。
再譬如唐朝詩人杜枚《山行》中的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句中的斜字本來讀(xié),但為了押韻硬是自創了一個讀音(xia)。
所以徐晉這詞雖然時間上有出入,
但詞中寫的確是秋天的景色,完全符合“賦秋光”這個詩題,只是為了押韻用了“重陽”,時間上提前十來天,倒也無傷大雅。看著劉翰林親自動筆錄下了徐晉這詞,在場的官員士紳均明白這一局的勝負了。周煦的《賦得秋光先到野人家》固然是精品,但和徐晉這氣勢恢弘的《采桑子》一比就失色多了,無論是立意和氣勢上。
周煦心中不是知味,不過倒也識趣,沒等劉翰林評判便拱了拱道:“徐解元詩詞無雙,周某甘敗下風。”
徐晉拱手還禮道:“周兄過謙了,承認!”
李浙和袁城苦笑著對視一眼,結局早在他們預料之中,周煦挑戰徐晉的詩詞,最後只能自取其辱。
看著場中從容自若的英俊少年郎,一眾官員士紳都不由感歎,盛名之下無虛士,此子果然不凡啊。
王守仁若有所思地捋著胡子,此時他不由想起徐晉以前的詩作《竹石》《詠蛙》《卜算子詠梅》《臨江仙》,再到現在這《采桑子重陽》,均是“氣勢”之作,可見此子胸中丘壑不小,日後怕是不得了。當然,凡事過猶不及,王守仁的心中反而產生了一點點擔憂,因為徐晉那《詠蛙》和《采桑子重陽》均有王霸之氣。
周煦戰失利,“鐵三角”中的蕭晚立即站了起來,對著徐晉拱了拱手道:“徐解元果然詩詞冠絕,在下萬分佩服,不過科舉取士以文章論英豪。所以在下想向徐解元討教……策問!”
蕭晚本來想說製藝(八股文),但要求徐晉現場作八股文顯然有點過份了,畢竟大家一場考試前後花了三天時間,所以臨時改口討教策論。
策問說白了就是實務,治國方略等,只要闡述清楚自己的觀點就行了,倒不用斟字酌句。
徐晉淡定地點了點頭道:“自無不可,蕭兄想如何切磋?”
蕭晚自信地道:“既然前面周兄用了鄉試的詩題,那在下也用鄉試的策問題目和徐兄切磋。你我各成一文,由在座諸位考官評判分出高下。鄉試的策問題目是:何以興吾大明。想必徐兄也知曉了吧!”
徐晉點了點頭,蕭晚瀟灑地一甩衣袖道:“既然徐解元同意,那咱們便開始,在下也不另行作文章,就用鄉試答題之文。徐兄半個時辰的時間可足夠?”
徐晉篤定地道:“應該不用半個時辰, 有勞民受為我執筆。”
費懋中笑道:“故所願也!”
王守仁立即命人搬來了兩張書案,雙方鋪開了紙張便開始作文,徐晉右手不能寫字,所以由費懋中代筆。一時間,眾舉子都離席圍了上來先睹為快。
由於蕭晚的策論文章在鄉試中寫過了,倒是不用花時間思考,直接默寫出來就行了,所以只是一刻鍾左右就寫完了,統共才三四百字而已。
這次鄉試的策論題目是:何以興吾大明。換而言之就是討論如何讓大明強盛起來。
話說明朝立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載了,雖然表面還很光鮮,但內裡卻是爛透了,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在走坡路,內政更是敗壞。
雖然在前任弘治皇帝的治理之下,明朝有過短暫的起色,可惜弘治帝朱佑樘命太短,在位十八年就撒手歸西了、享年才三十六歲。
當今天子朱厚照十四歲繼承大寶,寵信宦官佞臣,終日荒誕嬉遊玩樂,很快就把老子交給他的江山搞得烏煙瘴氣,各種民亂起義不斷。其中“安化王之亂”、“劉六劉七起義”、“寧王之亂”均大損了明朝的元氣,嚴重削弱了國力,甚至是動搖了國本。
另外,到了正德朝,明朝的土地兼並已經相當嚴重了,失地流民多如過江之鯽,這也是民亂不斷的根本原因。此外,各地衛所兵備廢馳,軍丁出逃嚴重,官吏腐敗的情況也相當嚴峻。
也正是因為意識到這些,王守仁才建議主考官劉翰林議定這樣一條策論題目:何以興吾大明?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