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卓率領天策軍進入山東,就任山東都指揮使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折騰。
現在又在蝗災到來之際,發動起了一場人民戰爭,這些舉動令山東官場集體失聲。
按說抗災救災那是民政,應該是山東巡撫主抓的事情,現在王卓不但越俎代庖,而且還乾的轟轟烈烈,這令山東一地的文官情何以堪?
不過人家王卓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在利國利民,任何人也無可置喙。既然武將都乾的這麽熱火朝天,那文官們也不能甘於人後吧?
人民戰爭,大明的文官們沒玩過,也沒錢玩,不過由於天策軍的帶動,山東的文官們在抗擊蝗災的過程中還是出了點力的,組織協調這樣的事情他們還是乾的了的。
不過有一點讓他們很不爽,那就是從起點城源源不斷而來的糧食讓他們眼紅,可惜這些糧食不是朝廷支援過來的,所以不能經過他們的手,讓他們少了中飽私囊的機會。
不管怎麽樣,這場蝗災經過山東軍民一個多月的艱苦奮鬥,終於被控制住了,可以說是將這次蝗災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上下一心,軍民一致,終於戰勝了蝗災。這個事情被山東巡撫顏繼祖寫成了一篇錦繡文章,大談蝗災跟天無關,乃是自然之力也。這是在拍崇禎的馬屁,為皇帝洗底呢,因為封建社會任何天災都能和皇帝扯上關系,誰叫你是天子呢,這些災害不就是老天在發怒嗎?
顏繼祖的奏折當然也少不了為自己吹噓,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政績,至於王卓和天策軍的功勞那就一筆帶過了,這場滅蝗運動當然是在巡撫大人的英明領導下進行的。
巡撫大人關注的是皇帝的心思,王卓關注的方向卻是民意,山東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半個大明在鬧旱災,崇禎焦頭爛額的時候,顏繼祖的這份奏折可謂久旱逢甘霖。有了台階下的崇禎借題發揮,直接將著名嘴炮,剿匪抗災不力的五省總督兼河南巡撫王家楨拿下。
旱災、蝗災還在肆虐,被天策軍打殘了的張獻忠等巨寇因為王家楨的昏聵,逐漸又有了起色。
王家楨被拿下了,這流寇還是要剿,幾省的兵馬需要一個總督,於是倒霉蛋熊文燦被選中了。
其實是熊文燦自己找死,這家夥是靠招撫起家的,在福建招撫了鄭芝龍,鄭芝龍比較能乾,滅了劉香等一批海盜,打敗了荷蘭人。東南沿海平靜了,熊文燦榮升兩廣總督。
本來熊文燦在兩廣乾的好好的,但是他卻是個喜歡自吹自擂的人,時不時地抨擊中原剿匪形勢,如何如之何,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正好王家楨被拿下了,崇禎就想起了熊文燦,因為這是楊嗣昌曾經舉薦過的人,於是崇禎就派了個太監去看看這貨如何。
京裡來了太監,而且是皇帝身邊的人,熊文燦雖然不知道人家此行的目的,還是要熱情接待的。
酒席上大概是喝高了,談到流寇的事情,熊文燦桌子拍的山響:“諸臣誤國,
如燦往……令鼠輩至是哉?”意思就是,別的大臣都白給,我來,還有流寇什麽事兒啊?這太監一聽這話,高興了,拍著大腿道:“非公不足辦此賊。”
考察結束,吹了牛皮的熊文燦,硬著頭皮走馬上任五省總督。
與此同時,大明的東方正在上演一場日本版的“太平天國”起義。
日本寬永十四年(一六三七年)秋,島原半島和天草群島出現大范圍饑荒,顆粒無收,餓殍遍野。
而日本的租稅仍然高企,幕府和大名的鎮壓手段依然殘酷,尤其是對天主教徒的迫害更加嚴厲起來。
天主教初到日本是在一五四九年,登陸地點是鹿兒島,隨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後到達日本,天主教在日本迅速傳播,皈依天主教的日本人數直線上升,九州一帶信教的人最多,總共達十幾萬人,大批日本人改信天主教,這成為許多貧苦日本人的精神支柱。
這種情形引起了德川幕府和各大名的恐慌,擔心會影響日本的國教神道教和主流宗教佛教,因此嚴厲禁止並屠殺天主教徒。
當最後一名外來傳教士被燒死後,整個九州島,陷入了一片恐慌,官府逼迫的越緊,人們反而愈加信奉起天主教來。
島原人民由於饑荒,受的是雙重苦難,信教不準,還要無休止地出錢出工。不僅如此,租稅也極其苛刻,收成好時上繳一半,收成不好之時收獲的東西要全部上繳。肥前藩主松倉重政死後,其子松倉勝家繼任藩主,他比其父更為殘暴。
八月十九日, 松倉氏的一名家將在一處村莊中征收年貢時,引發暴動,被饑餓的村民所殺。
八月二十日,該村一百六十七人,被松倉勝家派來的軍隊屠殺殆盡,怒火之下,附近幾個村莊也無一幸免。
八月二十七日,島原城外,七百零三名日本天主教徒被活活燒死,屍體化為炭灰,這七百多人被燒死的地方每到夜間便會傳來隱約的哭聲,被稱為“鬼地”。
正當被屠殺壓抑得沒有任何生機的時候,一個傳說在島原、天草不脛而走。原來一六一四年一個神父在被迫離開日本時曾預言:二十三年後會出現一位天童,是上帝再世,精通教義,諳魔法,他一定會拯救你們。
天草四郎年僅十六歲,是天草島上的天主教徒益田甚兵衛的兒子,自小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且外表俊秀。令人吃驚的是,他非常精通基督教的教義,人們認為他就是上帝的使者。
苦難的人們成千上萬地向天草四郎匯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十月初一,島原一名農民角藏,接受教義,渡過鬼池前往天草郡,拜訪了天草時貞(天草四郎),被授稱號修道士,負責在島原傳教。
十月十七日,修道士角藏、教徒三吉全家十八口被守護代的代官林兵右衛門殺死,一時間,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