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洋世紀》第1章 序
  “我討厭被安排,尤其是沒辦法拒絕的那種。”

  陸成望著波濤洶湧的大海憤怒的喊道。

  “叮~親愛的玩家,請為您的營地命名。”

  系統第N遍提示。

  陸成不耐煩的轉過身,眼前是已經完工的營地議事廳。

  “沒想到這遊戲還挺有良心的,遊戲畫面非常逼真,就真的一樣。”

  公元2100年,地球人口突破了150億,雖然人類已經在火星上開辟了殖民地,但因為火星自然條件並不如預測中那麽理想,美歐等西方國家主導的火星氣候改造計劃最終也遺憾地宣告失敗,人類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太陽系以外的宜居星球。為了人類種族的延續,在21世紀末打了十年非核戰爭的中美俄歐日印等數十個主要國家不得不聯合起來共同尋找新的家園。

  2120年,由中俄聯合建造,遠在海王星軌道的巡天望遠鏡6號發現了7光年之外有一顆疑似宜居行星,在經歷了十多年的觀測和論證後,基本證實了這是一顆質量為地球1.7倍,地表面積比地球大30%的宜居行星,而且通過複雜的計算,發現這顆星球的海洋覆蓋率達到了驚人的90%以上,大型的陸地非常少,是一顆海島遍布整個星球的海洋行星。2130年,在世紀初由原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組建的地球聯合政府宣布將這顆宜居行星命名為泰諾星,代號E2,即地球2號的意思。

  在確認泰諾星是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後,地球聯合政府立刻展開了雄心勃勃的星際殖民計劃,因為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製造達到光速20%的星際殖民飛船。根據計算,考慮到加速和減速耗費的時間,飛船從太陽系出發需要飛行45年才能到達泰諾星。

  科學家根據長期的研究後得出至少需要派遣2億人殖民泰諾星才能保證文明的延續性的結論,否則殖民後會產生技術和文化上的倒退。而2億人45年的旅途消耗將會是極其驚人的,即使人類此時的太空技術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多也依然無法承受,於是科學家們提議在旅途中將絕大多數殖民者進行冬眠。

  可笑的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但政治上的問題卻成為了最後的障礙。

  “由哪個國家主導這次殖民計劃?”

  美國在地球聯合政府上拋出了這個問題,並要求在泰諾星上實行美式的皿煮和自由,並在全體聯合會議上提交了一份詳細的泰諾星建設方案,其中在政治方面幾乎是複製美國現有的政治體制。

  中俄印等國幾乎是立刻站出來反對,而美國的小弟日本歐洲等國家也馬上跳出來和中俄印開撕,整個會議場火藥味十足,甚至記者們感覺像要再次爆發十年非核戰爭似的。

  整整吵了幾個月,除了語言越來越尖銳,動作越來越粗魯,沒有任何解決分歧的跡象。各個國家誰都不服誰,甚至到最後美國和日本之間都開始爆發衝突和矛盾。

  “這麽開下去地球聯合政府遲早要完。”媒體記者達成了共識。

  就在媒體普遍悲觀的情況下,轉機突然出現了。由科學國際組織提交的一份計劃書同時出現在地球聯合政府和各大媒體的面前。

  “既然大家都談不攏,不如讓殖民者自己選擇。”

  計劃書簡單總結起來就是這個意思。

  科學國際是一個非政府性質的國際科學家聯盟,成員都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頂級科學家,是科學界舉足輕重的超重量級跨國組織,

雖然這個組織一向非常低調,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組織的存在,但這個組織的影響力遍布全世界,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理論,甚至於殖民飛船的總設計師都是組織的成員之一。  科學國際提交的計劃書上最核心的內容是一款遊戲,名字很簡潔“Ocean-Century”,中文名稱“海洋世紀”,這是款虛擬現實建設遊戲,俗稱種田遊戲,遊戲地圖是按照推測的泰諾星地表修改後設定的,由眾多的大大小小的陸地和海島構成。

  當殖民者進入冬眠後,他們將會通過腦波連接技術進入遊戲,在經歷45年的旅途到達泰諾星後,會根據遊戲中各個玩家的綜合評分決定在泰諾星的職務,泰諾星首席執政官由綜合評分最高的玩家擔任,其余名次的玩家根據智腦的綜合評定設定職務。

  這款遊戲由殖民飛船的智腦監督,包括地圖在內的設定均由智腦隨機生成,且在生成後不接受任何外部修改,而最為核心的玩家綜合評定系統則由智腦根據遊戲的進程逐步自我修改完善。

  計劃書剛推出的時候,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是明確表示不接受用一款遊戲去決定泰諾星的執政體系的,這顯得非常幼稚可笑。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各種解決方案都被否決,而科學國際在各種場合和媒體上不斷宣傳該計劃,並詳細的闡述了計劃書的技術細節和設計理念,媒體和學者漸漸接受了科學國際的想法,而各國政府在權衡利弊後,也開始認真考慮計劃書的可行性。

  2136年,在全體聯合會議上,科學國際的計劃書以102票同意,46票反對和47票棄權正式通過。

  在地面上還在爭吵不休的時候,位於小行星帶的殖民飛船建設工程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依然有條不紊的推進著。2139年,殖民飛船在全世界的同步直播中緩緩離開船塢,正式交付使用。

  殖民飛船被命名為“希望號”,是一艘整體呈圓柱形的巨型飛船,長10公裡,直徑達到了3公裡,希望號被分成了300多個圓柱形的分區,其中有100多個分區鋪滿了冬眠倉,極限承載人數為3億3000萬人。

  希望號在太陽系內試航了4年多,在對各項設備和技術性能進行徹底的檢查和調整後,於2145年載著由各個國家挑選的3億殖民者踏上了前往泰諾星的旅程。

  而此時才25歲的陸成則是來自中國的殖民者,由於中國承擔了超過20%的建設任務,所以中國爭取到了全球最多的殖民者數量,名額為5000萬,排在後面的是:歐洲各國合計5000萬,美國3000萬,印度2000萬,俄羅斯2000萬,日本1000萬,巴西1500萬,印尼1000萬,巴基斯坦1000萬,越南500萬,朝鮮和韓國共500萬,伊朗500萬,其他國家7000萬。

  為了各國的名額分配,全體聯合會議上各個國家的代表沒有少吵過,甚至屢屢在全世界的媒體前上演全武行,最後還是按照建設任務的承擔比例進行分配,同時照顧到很多弱小國家實力有限,分配了一定的名額給小國弱國,比如巴基斯坦的1000萬名額中就有過半是中國給的。

  由於要殖民的是遙遠的系外行星,除非有特殊才能,絕大多數都是35歲以內可生育的年輕人,考慮到社會問題,以單身和家庭二種構成為主。

  3億殖民者中大多數都是平民,在身體和文化檢查過關後進入候選名單,通過隨機選擇確定最終的殖民者名單,不過每個國家都會留一些名額給特定的人,比如陸成就是內定的人選,不過他並不是中國的內定人選。

  陸成是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科學家之一,大多數科學家只會在單個領域有比較大的成績,而陸成不同, 他18歲就博士畢業,在短短5年不到的時間裡獲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智能領域、高能物理甚至天文學上都有傑出的貢獻,是科學國際組織的正式成員之一,也是組織中最年輕的成員。

  但這些都不是他成為內定人選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就是,他是希望號智能電腦“智子1號”的核心代碼設計師。

  智子1號是高度模擬人類思維的人工智能,作為核心代碼設計師,陸成知道智子1號雖然現在還稱不上真正的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但由於她具備快速自我完善的能力,在與人類長時間的接觸後,還是會有較小的幾率實現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也是科學國際的計劃被通過的深層次原因,由於害怕大眾恐慌,這方面的信息並沒有公開宣傳,隻有各大國的高層知道實情。

  而之所以內定陸成,就是為了讓他觀察並刺激智子1號的成長,同時也掌控著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發現覺醒的智子1號具有反人類的傾向,就實施毀滅計劃消滅智子1號。而這些,隻有陸成和希望號的總設計師艾克・達魯知道,也隻有總設計師清楚陸成是智子1號的核心代碼設計師。

  “啊,親愛的陸,我年紀太大了,隨時都可能掛掉,不適合這樣的長途遠行,這艱巨的任務就交給年輕人去完成了。”

  艾克・達魯躺在病榻上笑著說道,然後沒過幾天就真掛掉了。

  所以說,隻有陸成自己才知道自己的使命:希望號的第3億零1號殖民者,掌控著智腦的生殺大權。

  艾克・達魯,你大爺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