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劉備的日常》一.一百四十 董女何在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彼時,合肥侯被廢,史侯繼位。史侯自幼長於史道人家,與生母何後,並祖母董太皇,皆不親近。自承帝位,有感大權旁落,恐為人所乘,重蹈合肥侯,廢帝覆轍。遂假扮史道人,暗中聯絡群雄。欲一舉剪除,二戚之患。

 眼看家門不保。董太皇,欲假賜婚為名,暗中潛逃出宮。攜《起居遺詔》,遠遁薊國。行廢長立幼,另立董侯為帝。遂設『以退為進·暗度陳倉』之計。

 假意,請薊王入京,與淯陽君安素,美人馮氏成親。看似,假成親為名,請薊王入京臨朝,行撥亂反正。實則,與竇太皇,並董氏滿門,送嫁函園,趁機遠遁河北。

 遂命黃門令左豐,行走諸宮,代為通稟。

 永樂宮。

 左豐回稟:“陛下(史侯)言,‘王上大病初愈,不宜輕動。宜當送嫁薊國’。”

 大事成矣。董太皇,心中暗喜,卻不動聲色:“‘薊王無小事’。如此輕慢,恐遭非議。先前,朕敕封馬氏為滎陽君,令其風光大嫁。今再賜婚尚書令女,豈能厚此薄彼。不日招安素入宮。朕當封其為‘淯陽君’。”

 太皇全護之情,左豐感同身受:“尚書令(曹節),生前貴為淯陽侯,食三千六百戶。奈何身後無嗣。今太皇敕封安素為‘淯陽君’,女承父爵。當為天下美譚。”

 見左豐言語,頗為動情。董太皇心知,時機已到:“不過舉手之恩。以己度人,隻盼他日,若身逢不測,薊王能顧念舊情,善待董氏一門。”

 左豐不明所以:“太皇,母儀天下,何來不測。”

 “‘禍不成災,突然自來’。”董太皇,語透悲意:“少帝,尚未元服,便欲獨掌大權。若待羽翼豐滿,必除二姓貴戚。朕與竇太皇,即便不入暴室,亦禁宮闈,具以憂死。少令,久居宮中,焉能不知?”

 左豐,伏地無言。毋論“以憂死”,亦或是“憂怖暴崩”,皆出春秋筆法。三尺白綾,一杯鴆酒。足可一命嗚呼。

 董太皇言道:“朕,有一心腹密事相托。不知少令敢接否。”

 “可是王美人貴子。”左豐焉能不知。

 董太皇不置可否:“朕稱之為‘逐鬼童子’。

有二人,親若兄弟。且喚來,與少令相見。”

 董太皇行事,素來謹慎。左豐心領神會:“敢不從命。”

 少頃,便有二童子,覆鬼面入殿。

 先拜太皇,再除鬼面。

 董太皇,語透深意:“少令,奉命行走禁中內外,侍奉先帝左右。不妨細觀。”

 俗謂“龍生龍,鳳生鳳”。左豐對先帝並王美人,音容笑貌,記憶猶新。二子之中,何人是真龍之子。如何能瞞過,黃門少令,火眼金睛。

 心知,茲事體大。左豐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這便伏地告罪,仰頭細看二子容貌。

 少頃,左豐伏地叩首,渾身顫栗。

 俯瞰左豐行事,董太皇,已了然於胸。命二童子,複戴鬼面,悄然退下。董太皇,微言大義:“少令,知否?”

 “奴婢,奴婢……”左豐,五體投地:“已,盡知也。”

 “朕若逢不測。還望少令……”董太皇,悲從心起,托付後事。

 “太皇,在上。奴婢,縱碎身糜軀,亦保貴子並太皇周全。”左豐畢竟年少。受言語相激,心血上湧。為主盡忠,自當義不容辭。

 “甚好。”董太皇便將所謀,和盤托出:“洛陽非久留之地。故朕欲假賜婚尚書令養女,攜董侯同奔薊國。奈何,心憂史侯事後遷怒,夷董氏三族。故‘欲投鼠而忌器’。”

 “原來如此。”左豐如何能不醒悟。送嫁薊國,本就是董太皇所欲,先前所謂請薊王上洛,不過是詐言:“奴婢掌管二宮黃門。自可進出北寺詔獄。若救董驃騎一人易。然驃騎家小,皆禁於驃騎府中。如之奈何。”

 “驃騎府中家小,朕另有計較。唯黃門北寺獄,非少令莫屬。”董太皇言道。

 “奴婢,定不辱命。”左豐擲地有聲。

 “得少令相助,朕死裡逃生矣。”董太皇終是安心(詳見:《列宿·1.21 真龍之子》)。

 彼時,黃門令左豐,已知董侯出身。這才,伴駕甄都,寸步不離。然,彼時左豐心中所想,與此刻二董心中所思。是否等同,尚不得而知。

 不等左豐,悠悠回魂。

 承光殿中,董侯忽問:“董女何在?”

 “臣女……”董承一時,竟無言以對。

 “何在?”車騎大將軍董重亦急問。

 董侯不知所以:“可在偏殿。”

 事到如今,董承亦無從遮掩:“詔獄時,便已脫身。”

 “今在何處?”董侯急忙追問。

 “臣,亦未可知也。”董承悔不當初。

 “何人援助?”董重追問情由。

 “乃小女食母。”董承亦不敢隱瞞。

 “食母何人?”董重再問。

 “乃,洛陽所庸。”急切間,董承亦不記詳情。

 話說,此等瑣事,多為夫人所掌。董承貴為永樂衛尉,寸步不離,戍守永樂宮。何曾過問,府中客庸。

 “此中有詐。”董重粗聲言道。

 董女身系家門存續,卻被食母救出牢籠。試想,區區一介婦人,如何能手眼通天。使人進出詔獄,神鬼不知,救出董女。

 董承追悔莫及:“莫非,乃曹孟德所為。”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曹孟德料事於先。將董女掉包暗害。若董女夭折,董太皇賜婚薊王,便無疾而終。董氏一門,驟失倚仗。要殺要剮,又與薊王何乾。

 “非也。”董侯一語中的:“食母,既是洛陽所庸。時, 曹孟德與二袁,共奉《衣帶詔》,不在京中。如何陰伏細作。”

 “陛下,所言是也。”董重這便醒悟:“食母非出曹孟德細作。”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董承心中一動,不由冷汗淋漓:“臣,慮一人。”

 “何人?”董侯附身相問。

 “漢中史侯。”董承,切齒言道。

 “史道人。”董侯,焉能不知。

 “正是。”董承言及京中舊事:“史門弟子,多出雞鳴狗盜。或為奴仆,或為女紅。竇太后所居永安宮,便伏有史門弟子。突然發難,險害太皇性命。”

 董侯所思更深:“安集將軍之意,端午刺客,與史門相乾。”

 “這……”董承,醍醐灌頂,五體投地:“陛下,明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