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長風萬裡盡漢歌》第519章 低頭服輸天祚帝
南京城內一片黑雲壓頂,城中軍兵士氣急速低落中,就是契丹的大小貴族,漢族的北地世家,也都被一片惶恐與不安籠罩。

 無奈何,他們派出去的五千鐵騎,一人未回。

 這並不可怕。在契丹高層的籌劃當中,出擊得手後的耶律余睹本身也是要率軍遠飆的。但可怕的是城外的梁山軍忽的拉出了兩千余契丹戰俘,還將一面面將旗插在了城下。

 看著那耶律余睹、耶律得榮、耶律得華的將旗,城內所有的契丹權貴都不吭聲了。多少年來始終都恨不得耶律余睹立刻去死的蕭奉先,此刻都願在佛前為他點燃一盞長明燈,誠心實意的祈求耶律余睹即便栽了跟頭,也千萬別一頭栽死在溝裡出不來!

 因為耶律余睹此番帶著的不僅是五千契丹鐵騎,更有天祚帝親筆手書的旨意,靠著後者他能調動起一部分部族兵馬。後者的質量的確不佳,但眼下時候,任何一份力量都是南京城內諸多貴州們的希望!

 天知道這夜幕散去,他們看到眼下這一幕後的心情是怎麽個樣子。恁恐懼,恁慌張!

 就是耶律彥光都被天祚帝好生的訓斥了一頓,頭上剛戴上的侍衛司侍衛太師的官兒,也被天祚帝一口給廢掉了。

 遼國的太師、太保、司徒、司空很不值錢,中原皇朝的臣僚巔峰職位,落到契丹手中就成為了一部一帳的長官。而整個契丹又有多少部多少帳?

 但侍衛司乃天祚帝的親衛所在,這兒的太師還是有幾分份量的。

 耶律彥光跪在地上,任憑氣炸了的天祚帝大罵,不敢有半點怨言。忠誠如他,心中也確實沒有怨言。這事兒說到底兒,還不是他起的頭?

 如此,議和就成了天祚帝的首選,也是他必須的選擇。沒有了五千契丹騎兵做骨乾,部族騎兵就是能聚攏起兩萬人來,也不堪一擊。

 而女真人顯然收到了遼國有難的消息,錦西邊界的金兵頻頻調動,一副大張旗鼓的樣子。讓奚王回離保根本就不敢疏忽大意,更休說是調兵回援了。

 雖然契丹貴胄多能斷定金兵這是在虛張聲勢,可他們錯不起。

 先天的一次錯誤已經叫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南國漢人的軍隊竟然殺到了南京城下。那要是再錯第二次,大遼是否就該完蛋了?

 沒人敢去賭!

 天祚帝徹底低頭服輸了。認輸不丟人,即使曾經躍馬中原的遼太宗耶律德光,也曾經後悔言:“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諸道括錢,一失也;令上國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諸節度使還鎮,三失也。”也是因為耶律德光當年的驕傲,遼軍躍馬中原,攻取汴梁,滅亡後晉,俘虜後晉少帝石重貴北去,也只能呈一時之強。

 現在大遼已經風燭殘年,他低頭認輸也無礙,雖然那贏了他的人赫然是怯弱的南國漢人。

 “臣舉李處溫為使。”蕭奉先看到天祚帝一番發作後,目光盯向了自己,是連忙說道。

 “李處溫?”天祚帝念叨著這一名字,“此乃漢人,如今……”臉上顯露出了躊躇色。這大遼若是如日中天時候,北地的漢人世家自然歸心,但契丹二百年天下裡,韓德讓則始終只有一個。

 契丹人對北地漢人的警惕之心始終未消除,雖然韓德讓在生命最後的一年許時間中,遼聖宗耶律隆緒率諸親王始終像兒子一樣親侍床前,皇后蕭菩薩哥也親奉湯藥——但韓德讓只有一個。就像那蕭綽蕭燕燕也始終只有一個。

 蕭奉先當即為李處溫打下擔保,李處溫之叔父李儼病逝,李處溫即依附於蕭奉先,被其舉薦為相,但李處溫貪鄙,傾心阿附蕭奉先,如是名聲不佳。

 此刻遼國內部三大漢官集團,真正被天祚帝認可的是馬人望。這人是遼鹹雍年(1065年—1074年)間進士,內政出眾,又能公正崇法,天祚帝對他較為信任,他又援薦曹勇羲、虞仲文等漢官,遂自成一系。而曹勇羲、虞仲文則與南京道諸多漢官世家有著密切聯系,南京城本地大族左企弓、昌平劉氏之劉彥宗、薊州韓氏之韓企先等,皆與之喝呼,也都是遼末時候政壇頗有影響力的人物。

 “馬樞密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嘗附麗求進,公私兼裕,吏民畏愛。自能勝任此議談。但老樞密年逾七旬,年事已高,恐心有余而力不足也。”

 蕭奉先熟知天祚帝的脾氣,一番話立刻叫天祚帝改動了念頭。“李相乃我大遼宰相,陛下心腹之臣也,正值壯年,精力充沛,自當可勝任。”

 “至於陛下之憂,卻是多慮也。那李家世代為我大遼重臣,本人又是我大遼宰相,身份之貴,梁山賊豈能不知?”

 “再則兩國交談,短期內既要見效。”說句難聽的話,如此短時間,都還不夠他們建立起親密的聯系的。何況他所舉薦的副使乃蜀國公主耶律余裡衍之駙馬蕭昱。且彼此談判,一乾協議白紙黑字不容得抵賴,即便李處溫賣國,惱了天祚帝撕毀協議不認,也只是一句話的事。

 那李處溫反倒要挨刀子!

 說真的,這等事本就是一背鍋的差遣,誰叫契丹處在劣勢呢?這個時候去談判使臣就要軟一點怯一點,真是馬人望那人去做,寸步不讓,反而不美。

 李處溫自然曉得這才是難為,可誰叫他的帶頭大哥蕭奉先最早被人推到了前台來呢,他也隻好來做替死鬼了。

 “兀顏將軍血洗保州,殺孽過甚,實有罪孽。但現今他人已經病逝,入土為安,豈能挖墳掘墓毀屍?此仁者所不能為也。”李處溫倒生的一張好嘴。

 此人與駙馬蕭昱奉命前來議和,陸謙也沒擺刀兵,做甚下馬威。太小性了不是?

 現下清晰一目了然,遼國已經水深火熱,就像1858年時候的滿清,內憂外患,一塌糊塗。但李處溫比之當年的白旗大將軍愛新覺羅·奕山來卻強出不少。

 許是心裡多少還有些底氣吧, 雖然話說的非常之婉和,實則卻是在擠兌陸謙。誰都知道,梁山軍可是仁義之師!

 陸謙也就是進到了遼地,才從諜報司處看到過李處溫這個名字,別看是什麽宰相,根本不放在眼裡。但對於他話語中隱隱含露的擠兌卻甚是意外,目光淡淡的掃了李處溫一眼,這種話他已經很少聽到了。

 場面話自然不用陸謙多言,出面的是馬植。這位出身北地的漢人官僚,此時正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俯瞰著李處溫。

 當年他事敗去官,可少不了李處溫和他那死去的叔父李儼的手筆,今日這鳥人撞到了他手上,佛祖開眼啊。

 “在下馬植,添為大王帳下參軍。李相公連年高升,仕途得意,恐怕已經早就忘記了馬某人這個昔日故交了吧?不急,你我有的時間敘舊。”馬植很光杆,一點也不遮掩自己的‘趾高氣昂’。休說是對李處溫這個仇家,就是對蕭昱也半點不假顏色。“諸位,且這邊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