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萌國公》第158章 深藏不露李承乾
“什麽?陛下答應和親的事兒了?”杜九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看著李承乾。
  怎麽回事兒?之前李世民不是一直晾著祿東讚來著嗎怎麽又答應了呢
  “哎,昨日,祿東讚將吐蕃松讚乾布的手書上呈,稱願興禮樂,以子婿身份稱臣。”
  李承乾說著,一臉的無奈,顯然,對於李世民來說,吐蕃讚曾稱臣這個誘惑不小!
  杜九坐在原處,分析著:吐蕃距此地……反正很遠就是了,所以那個手書,祿東讚在來時就應該在身上了。
  而他之所以現在才拿出來,不排除是因為李承乾拒收了他的金坨坨,他們賄賂無門,這才主動亮出底線。
  想到這兒,杜九還得意了一下,說來,這其中可還小爺的功勞呢!
  雖然沒能阻止吐蕃與大唐的聯姻,但松讚乾布稱臣了,有些小動作可以名正言順的進行了。
  杜九相信,在他的操作下,定能讓吐蕃被同化!
  畢竟,漢文化源遠流長,容納百川,求同存異……
  實在不行,咱還可以到吐蕃搞傳銷,嘿嘿嘿~洗腦什麽的,別說吐蕃人,整個大唐又有誰見到過
  想想竟然有些小興奮呢!
  李承乾見杜九笑得邪魅,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不由得心中大定,道:
  “九郎可是有了對策!”
  杜九微微一笑,心道,矜持矜持,風度重要!
  咩哈哈哈……不行,小爺不能笑出聲……可是真的憋的好辛苦!
  最後杜九想著,堵不如疏,既然收不住,那咱就放吧!
  想罷,杜九學著狂士的樣子,仰天大笑:
  “哈哈哈,殿下,我大唐文成武德、澤被蒼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時候到了!”
  說完,杜九砸吧砸吧嘴,覺得有些不對味,這詞兒怎這麽熟悉?怎麽一順嘴就禿嚕出來了呢?
  那邊李承乾聽到了杜九的豪言壯語,頓時站起身來,只見他雙手緊緊地握成拳,渾身輕顫,激動地眼睛都泛紅了。
  “九郎此話當真?”
  杜九還在想,那兩句話出自哪裡呢,突然,杜九腦中靈光一閃,他想到了:“日出東方,唯我……大唐不敗!”
  杜九話剛出口,就反應過來了,這話隱約有著反義,可不能當著李承乾的面說,於是杜九連忙改口,改稱大唐不敗。
  倉促之間,杜九隻來得及填了兩個字,但沒想到,效果竟然不錯,這李承乾不但沒有起疑,反而眼中精光更勝!
  但見李承乾居高臨下,口中喃喃著:“日出東方,唯我大唐不敗,好,好啊!”
  李承乾說著,狠狠的一擊掌,然後,李承乾猛地轉身,對著正裝鵪鶉的杜九,深深的一揖,口中道:“吐蕃之事,就全仰仗先生了!”
  杜九連忙去扶李承乾,口中連道:“殿下太抬舉了,你這是折煞我呀!”
  哼,用得到小爺時,就喊先生,用不到的時候,就自稱孤,活該你一句話,太監了整個大唐!
  恩?不對,這其中好像包括了小爺?
  杜九胡亂腹誹了下李承乾,然後就將心中的想法,對著李承乾道了出來。
  杜九覺得,可以參考後世建國初期的一些政策,比如公共食堂,就不錯。
  當然,這食堂只是表面工作,杜九真正的目的在於,食堂可以將眾人在某一時間段,集中在一起。
  飯前這段時間,眾人會有一種期待的心情。
  而這時,若是能有一個口才好的人,帶著吐蕃眾人喊口號,散播崇漢思想。
  只要不佔用他們太多時間,相信那些人會很積極配合的。
  洗腦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教化吐蕃眾人,讓他們產生對漢人的崇拜,乃至歸屬感。
  時間久了,若有人說他們是吐蕃人,他們也許還會跟那人急!
  當有人罵了一句漢人的不是,吐蕃人拍案而怒的時候,這洗腦就算成了!
  當然,洗腦僅僅靠食堂是不成的,沒有實際的利益,光憑空口白牙,是很難讓他們產生信仰的。
  對的,就是信仰,杜九覺得,將**推行到吐蕃,是很有必要的。
  一,吐蕃不是大唐,吐蕃未開教化,連文字都沒有,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好塗抹的很,在那推行**,抵觸情緒沒那麽高。
  二,吐蕃之所以不能完全的歸屬於大唐,完全是因為吐蕃有著政權,有著階級制度。
  而**,可以從吐蕃內部,打破他們的階級制度,可以讓吐蕃底層人民,親手打破政權。
  而大唐,對於一個沒有政權,沒有階級的吐蕃,只要接收人口就好了,並且,這些人口還都是大唐的死忠粉,
  嘖嘖嘖,杜九覺得,他就是個天才!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杜九還記得吐蕃有著高原反應的事兒呢。
  對於此事,杜九建議李承乾,可以以保護公主之名,派常駐軍到吐蕃。
  為免被松讚乾布認為有侵略之嫌,可以采取寡兵、輕甲、事農不練兵的辦法,來迷惑吐蕃人。
  而為了不使其失去戰鬥力,將士們一旦待滿三年,就必須回到大唐,進行軍訓。
  若是擔心頻繁的人員調動會讓人心生警惕,杜九也為其找好了借口。
  大唐的將士在吐蕃,可以逢人就說:吐蕃環境惡劣,致使眾將士水土不服,能呆滿三年,已是不易,再待下去,恐軍中生亂矣!
  完美,這其中九分實話,半分虛話,聽後,半點疑心都不會有。
  吐蕃環境的確惡劣,將士的確水土不服,呆三年,的確不易,但若說生亂,則是誇張了。
  殊不知,漢人最忠義,最耐苦,這些都是刻在骨子裡的。
  杜九覺得,後世宋明兩朝,宦官監軍這麽荒唐的事兒,那些將士都能忍那麽長時間。
  就到吐蕃吃點苦楚而已,對唐軍來說,根本就不叫事兒好嘛!
  杜九隻擔心,唐軍會在吐蕃鬧么蛾子,不種地,不示弱,反而尋釁鄉裡什麽的,嘖……
  看來,小爺還需要建議李承乾,最好派個老實,不上進的將領去,就連手下的兵,也半個刺兒頭都別有!
  杜九與李承乾說了半天,這才說完,期間李承乾多次為杜九奉茶,讓杜九很是得意了幾回。
  “九郎大才,只是,也不知這些建議,我父親會采納多少
  父親他總想著,海納百川,百族盡皆我大唐子民,理應一視同仁。
  可既然如此,他為何不喜我胡服射獵,不準我學那匈奴胡禮”
  杜九私下裡翻了個白眼,你還好意思說,你是太子好不好,你又不是電影演員。
  整的跟拍匈奴紀錄片似血池呼啦的,李世民能開心就怪了!
  好好的乖乖太子爺不當,非要叛逆,整啥非主流,搞啥,你這不是作呢嗎
  再說了,李世民說的話就一定是真心話麽
  沒見到東瀛都被霍霍成啥德行了,可到現在也沒見李世民手軟啊
  銀子不還是一船一船的往回運,東瀛人不還是一批接一批的死。
  為啥沒人出來說
  呵呵,那是因為,東瀛已經派不出什麽有代表性的使者了。
  就算有使者出海,也到不了長安!
  一旦有人口誅筆伐,李世民可以借口,東瀛之事,是因為不能上達天聽,他不知道,所以這才釀成如此慘劇。
  當局者迷,不外如是,就連杜九都看明白了,杜九沒想到李承乾竟然沒看出來!
  杜九剛要提點幾句,突然,杜九注意到李承乾說此話的時候,眼中並沒有多少委屈。
  杜九心道,這不對呀,按理說,李世民如此做法,李承乾身為人子,第一反應該是委屈才對!
  他應該委屈於李世民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莫說什麽太子身份,理智所在,理智是理智,心情是心情,理智上認為的,不代表他心裡認同。
  如今李承乾眼中只有愁緒,並無委屈,這說明……這說明李承乾心裡是明鏡的!
  想到這兒,杜九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的確啊,他人可以明白帝王心意,但獨獨李承乾這個“孺慕”的兒子,不可以。
  李承乾必須信任李世民的每一句話,並奉之為真理,在每一個人的面前,包括他杜九。
  想罷,杜九看李承乾的目光都不同了,小金人兒沒少拿吧藏這麽深,小爺差點都叫你糊弄過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