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水滸武松傳》說幾件事,請大家務必花上5分鍾時間看完,拜謝
  1

  寫這個文章之前,先放上一段名言:

  吾之作《金粉世家》也,初嘗作此想,以為吾作小說,何如使人願看吾書?繼而更進一步思之,何如使人讀吾之小說而有益?至今思之,此又何必?讀者諸公,於其工作完畢,茶余酒後,或甚感無聊,或偶然興至,略取一讀,藉消磨其片刻之時光。而吾書所言,或又不至於陷讀者於不義,是亦足矣。

  張恨水《金粉世家》序

  張大師所言,句句說到我心坎去了。

  我作《水滸武松傳》,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打發無聊時間,並且能從本書中得到快樂。所以大家放心,我肯定隻傳播正能量,不寫任何犯忌的東西。

  我盡量的在水滸故事的基礎上,還原一個真實的宋朝。

  但是能力有限,不敢保證沒有紕漏。

  司馬遷的《史記》有一個錯字,班固作《漢書》時照抄,那個砸缸的家夥在作《資治通鑒》時,竟然又把《漢書》的這個錯字照抄!

  大家看看,連這些光耀千古的史學大家都有犯錯的時候,我這社會底層人又怎敢保證自己十全十美?

  至於《水滸傳》原書的漏洞,那就更是多了去了:

  比如,公孫勝的設定問題,這神棍既然能呼風喚雨,那麽以後只要打仗就讓他一個人單挑好幾千人好了,何必還用其它好漢上戰場?

  還有,林衝的武功是勝過秦明的,可是林衝單挑一位敵將的時候,打了半天打成平手,後來秦明單挑那位敵將,卻很輕松將他擊敗。

  再有,小溫侯呂方武功非常一般,到了後期卻突然能和一流高手較量50回合,他的武功為什麽突然進步這麽快,書中沒有任何交代。

  梁山軍的行軍路線,好幾次都是弱智到了極限,繞了個大遠。施大爺文采蓋世,編故事的能力當世一絕,但他地理知識真是不怎地。

  更離譜的是,薊州明明在遼國手中,楊雄身為宋人,卻在薊州當官,這不扯蛋嗎?

  更有一樁常識,宋代的本位貨幣是銅錢,以貫為單位,一般花銷是不用金銀的,而《水滸傳》卻把金銀當成了普通貨幣。

  然而這些錯漏並不影響這本書的精彩,不是嗎?

  《易中天品三國》說赤壁之戰曹操20萬人,其實應該是23萬,而參戰兵大約在十六七萬左右(我通過家族長輩的關系,谘詢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很多位專家才得出此結論)。

  《鮑鵬山品水滸》說一貫錢等於1000文,其實宋末應該是770文,有時也按800文算,但唯獨不按1000文算。

  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在他的著作《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中,第226頁,倒數第三段“可見,王莽的政權,是受到相當多人擁戴的。那個本名劉秀,後來改名劉歆的國師,是劉氏宗親,王莽的兒女親家,也都支持王莽改朝換代。”這裡他寫錯了,據《後漢書》記載,那個國師本名劉歆,後來改名劉秀。而不是本名劉秀,改名劉歆。

  金庸大師的小說也有漏洞,比如宋朝人念元朝的詩。

  總之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是絕對完美的。

  區區在下,與以上名流相差甚遠,更不敢保證在這麽長的文章之中沒有半點紕漏,希望看官能帶著“看書就是圖個樂子”的心態來對待本文,不要過分的吹毛求疵。

  我使出最大努力,盡量往好寫,盡我所能把我掌握的宋代知識全部還原出來,

力圖展現一個多維度的宋朝。  在此向各位看官鞠躬拜謝了。

  2

  我喜歡讀書,讀書多了,有時就會有提筆一敘的衝動。雖然我寫的並不算多好,但是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我仍然很快樂。

  我在起點寫的第一本書,叫《重生武松》,因為沒經驗,寫的並不成熟。

  盡管數據不好,盡管看的人少,盡管筆力不夠導致後期徹底把大綱寫崩了,再加上事情特別多,工作特別忙,連帶出國,一堆亂事,根本擠不出多少時間,但我仍然把它完本了。

  因為我很在意完本經驗。

  只有徹底經歷過一次創作,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到底在哪裡。

  當初寫《重生武松》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裡寫的不好,現在回過頭一看,真他媽垃圾,真難為那些給我打賞、訂閱、並寫留言鼓勵我寫下去的善良讀者們了,我心裡特別愧疚,想起來都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從《重生武松》完本後,截止到今年,我把《宋史》、《元史》、《遼史》、《金史》、《國史大綱(宋朝篇)》《續資治通鑒》等宋代相關資料讀完了。

  重新創作《水滸武松傳》的時候,自我感覺,真是要比《重生武松》成熟太多了,簡直把所有新人易犯的錯誤全都避免了。

  當然,讀書多並沒什麽了不起,更不代表一定能寫好。老祖宗教育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這四字箴言,在下永不敢忘。

  我不敢說《水滸武松傳》寫的多好,但和我自己上一本書相比,我認為是巨大進步。

  至少讀者之中,頂的人,遠比噴的多。和上本書反過來了。

  3

  在起點數以百萬計的作者中,太多的人喜歡寫套路文。

  我不寫。

  我隻堅持自己的想法,我不怕撲。

  讀書和旅遊是我最大的樂超,那麽寫書,我同樣也感受到了這份快樂。

  我真誠感謝網友大漢冉閔等人每天幫我投推薦票。

  我真誠感謝網友自愛一人心等人在本書還沒有推薦,數據極其平淡的時候打賞。當然,上了推薦後打賞的好漢也同樣感謝。

  我真誠感謝老讀者 z相欽給我這個新人這麽高的評價:“大大的小說行文如行雲流水,懸念反轉都設置非常精巧,還有許多詼諧對話,好有意思。喜歡!”

  還有那麽多收藏、寫留言支持我的朋友,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請大家放心,本人一定完本,絕不太監!

  能不能寫好網文,那是能力問題!

  肯不肯虛心學習,努力進步,那是態度問題!

  願不願考慮讀者(不管是付費讀者還是非付費讀者)的感受,真正做到不太監,不爛筆,那是人品問題!

  說到這,我想和大家說說歷史類網文的結尾問題。

  相比玄幻、靈異、都市、遊戲、仙俠等題材,歷史文的爛尾和太監頻率,高居榜首,歷史文幾乎很難有把結局寫的特別完美的。

  像《新宋》《水滸求生記》等佳作全都不寫結局,直接放棄,其實憑心而論,他們也有各自的苦衷。

  有時是筆力放的太飛,無論如何都收不回來了。

  而有的時候,則是無法處理網文與正史的矛盾。

  正史之中,悲劇甚多,這是網文讀者所不喜的。而網文你改變了很多悲劇,製造了很多爽點,固然是好事,但結局你怎麽收?

  你敢瞎編,如果你的文章狗屎不如,撲成渣,那也倒罷了。如果你的影響力巨大,嚴重扭曲正史,你放心,相關部門想辦你,分分鍾的事。

  所以如何處理好結局,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好在我思考好幾年,總算自作聰明的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不犯忌,又能不爛尾,盡量完美的寫出結局。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4

  關於兩本書的區別:

  《重生武松》從主角小時候寫起,收將的章節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二。

  《水滸武松傳》直接從武松打虎寫起,沒多久就上梁山當了老大,收將的情節要麽刪光,要麽略寫,總之絕對不用這個浪費篇幅。統領梁山之後,故事才算正式開始。

  之所以有這樣的考量,是因為無論現代作者再怎麽改寫,也絕對不可能比水滸原書的收將情節更好看!

  特別是在第一本書完本後,我發現了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把收將情節寫上二三百萬字騙錢,是一種極端不要臉的行為!

  有了這個認識後,我立刻把《重生武松》的原大綱刪去了五分之三,迅速寫完收將,再加上建國稱王之後的情節,全文80多萬字就結稿了。

  《重生武松》所有不好的地方,全棄。但是這書雖然不好,卻也是我當年嘔心瀝血,絞盡腦汁,逐字逐句認真寫出來的,裡面的一些極少數特別好的情節,和那些特別好的靈感,我會拿過來直接用,提前和大家說明。

  也就是說,兩本書會有一小部分的重合,但是少到可以忽略。

  我是個認真的人,我是在認真寫這本新作,所以絕不抱殘守缺,而是銳意進取,為我喜愛的水滸故事添磚加瓦。

  5

  歷史文最難寫。

  歷史本身太厚重,太嚴肅了。

  歷史文中,如果加點幽默搞笑的情節,就像調味劑一樣,能有效的減少歷史文本身固有的枯燥。當年明月就是最成功的例子。

  這些幽默情節若是用好了,文章活色生香,增分不少,但如果稍微有一丁點沒弄好,立刻便淪為弱智作品。

  所以那些寫歷史網文的大神,很厲害,他們在文章整體架構上,處理的特別好。

  喜歡讀歷史文的讀者,也是所有網文類別之中最為挑剔的。

  我寫《重生武松》的時候,動不動就有讀者說,這個人物寫錯了,這一年他還沒出生呢。我馬上改。

  過會又有人說,這把刀是明朝才有的,宋朝沒有,於是又得記錄在本子上。

  一本書寫完,密密麻麻的記完了三個本子,全是以前所犯的錯誤,以及改正方法。累死累活寫完,腰酸背痛,感冒發燒也不敢停,還費力不討好。

  後來作了個嘗試,建了本都市新書,書名叫《極品紈絝的快樂生活》,只寫了一章,就為了體驗下寫都市文的感受。

  唉,怎麽一個輕松了得。

  沒有任何負擔,隻管像放屁一樣胡編亂造,幾分鍾就碼完一章,簡直比嚴謹的歷史文好寫十萬倍!而且都市文的讀者有絕大多數是學生,他們根本不在意你邏輯是否混亂,只要看著爽就行。

  寫歷史文多痛苦啊,不光得浪費大量時間查閱大量資料,寫作時還得盡量模仿古人的詞句,累了半天,讀者還不一定買帳。

  但我還是想寫歷史文。

  原因無它,我從小就喜歡讀史,愛好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正是因為這種愛好,我寫《重生武松》的時候,才把這本後期全面寫崩,注定不會再有推薦,無論如何都會失敗的垃圾作品寫完了,浪費了寶貴的旅遊時間。

  真自虐,有那時間去外面玩玩,多好。

  但是我不後悔,也不怕噴。寫的不好,本來就該噴,再苦再累,活該!

  知恥而後勇,寫完後,我獲益匪淺,總算明白了什麽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6

  有時真挺羨慕那些全職寫手,可以除了寫書外,什麽都不做。

  我不行。

  我平時得工作,閑的時候還好,忙的時候加班,一天工作16個小時,一點也不稀奇。

  所以我更新速度遠遠比不了那些全職寫手。

  我有時能一天三更,有時則只能一更。

  在此我向各位催更的朋友說聲抱歉。

  我每天擠點空余時間寫完,認真改改錯別字,就得勿勿上傳,然後抓緊吃飯去,吃完飯還得乾活。

  所以基本上沒時間回復書評,只能給支持我的朋友加精表示感謝。

  對任何反對書評,不管讀者的語氣多麽難聽,我一樣百分百認真對待,如果他說的對,我一定按照他說的修改。所以大家發現任何錯字或是漏洞,請批評指正,我第一時間修改。

  不過我得提請大家注意,這是以水滸為框架寫的宋代故事,所以至於正史上“武大郎和武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這類錯誤,大家就不要指正了。像這類情節,一切以水滸為準。

  對於絕大多數反對書評,我照單全收,認真學習。即使意見不一樣,出於禮貌,也保留它。

  只有一種書評是直接刪的。

  就是在書評之後附帶“不想看了”字樣的人,既然你都已經說不想看了,那麽無論如何你也不會支持我,我也就沒必要在你身上浪費半秒鍾的時間了。

  不但沒必要仔細看你寫的書評,更沒必要作出任何回復。

  還有那種素質低下,指不出書中任何錯誤,直接用最下流語言惡意開噴的人,直接刪,永久禁言。

  7

  以前我剛開始追讀《蟻賊》的時候,總是抱怨作者為什麽更新這麽慢, 到後來《蟻賊》長時間處於暫停狀態,我又追讀那位作者的新書《三國之最風流》,結果又是超級慢,我卻不怎麽抱怨了。因為讀了這麽多章,我發現他寫的太認真了,他的歷史文特別嚴謹,不像某些無良作者,只知道無腦灌水,對讀者不負責任。

  現在我自己創作,可能受他感染比較多,至少學會了他那認真鑽研精神。

  我隻把《宋史》等資料讀完,感覺還遠遠不夠。

  《續資治通鑒長編》《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中國通史(宋朝篇)》《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文獻通考》《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宋大詔令集》《職官分紀》《武經總要》我還沒讀完,所以有時寫完一章,過了很久偶然查到資料,發現錯了,還得重新回去修改。更有甚者,一個地方錯了,之前的十多章都得重新修改,這種體驗太痛苦了。

  我還是想痛痛快快的把這些資料全讀完再寫,到時相信肯定更能從整體上把握這篇文章的脈絡了。

  誠惶誠恐,向各位看官鞠躬致歉。

  靜心讀書,先把這些資料補完,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持續輸出,要不有時感覺真沒什麽可寫的。

  先停更了,待讀完這些資料,再回來更新。

  可能停更的時間長些,但是肯定不放棄,畢竟攢存稿拿全勤也有收入。

  再次向各位告罪,現在更新,資料沒讀完,實在力不從心。起點書那麽多,讀者君請先看其它書吧,給大家帶來困擾,實在對不住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