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後,次日天曉放明之際,洛陽城中到處是血跡斑斑,硝煙彌漫。
可想而知,在夜色之際,宮中是發生了多大的巨變。
這一夜,注定是不眠之夜,同樣,王世充也正式奪取了大權,成為了洛陽城中名副其實的掌控者。
其間,其盧楚、元文都等支持天子楊侗,反對王氏的大臣皆在此次變故中被王世充一一鏟除。
被各自羅織罪民,紛紛抄家滅族,斬首的斬首,流放的流放。
此舉,可謂是極大的震懾了城中反對王氏的一些官員,紛紛人人自危,閉門在家,不敢造次!
隨即,天子楊侗在逼迫間不由加封王世充為尚書左仆射,總攬朝政。
一時間,王世充也正式搬遷洛陽,在城中大肆建造府邸,總攬著軍政大權。
此時此刻,其朝堂之上的大臣紛紛被清洗,換上了忠於王世充的官員。
洛陽城,如今儼然成為了王氏的一言堂,天子楊侗成為了有名無實的主,形同傀儡。
在清洗洛陽之後,王世充每日出府巡視,穩固騷亂的人心,穩定城池。
在將近半月後,王世充命王莽等眾繼續穩定局勢,其親自在調集八萬步騎向虎牢關疾馳而去!
這一次,乃是王世充奪權後的關鍵一戰,只能勝,不能敗!
勝了,那麽從此西魏軍便在不足為慮,敗了,那麽李密的軍威便在上一層樓。
剛剛穩定的政局在將土崩瓦解,王氏覆滅便成定局!
······
虎牢關,又名金堤關,隋建立後,所命名的關名。
金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其關城位於滎陽汜水境內,自古以來便是扼守洛陽的交通要道之一,乃是洛陽東部的屏障。
自古以來,要想從中原進軍洛陽,無不面對著這座千古雄關。
要不是漢末時期的董卓貪生怕死,焚燒洛陽,遷都長安,討董聯軍能不能攻破這座雄關,還是兩說。
如今,王彥章、郭士衡為主將,固守在金堤關上,防禦著西魏軍的進攻。
雖然西魏軍在滎陽境內連戰連捷,士氣異常高漲,可在面對著猶如鐵桶般的關城,卻是無能為力!
西魏諸將輪番進攻,就連李密也親自督戰,可也對關城無甚大礙!
其實,這座雄關並不是能夠依靠人力而能破城的。
金堤關下,其左右兩邊距離相隔不過數裡地,每次可容納攻城的軍士不過一營,數百兵力。
更兼五王世充早在關上囤積了大量的守城物資,又有王彥章等大將固守,又如何會失陷?
時間飛速劃過,西魏軍距離出征時已有數月,單單在金堤關下便徘徊了一月。
此時此刻,王世充也已經穩定了洛陽政局,親自領軍抵達了關上,繼續固守。
關上守軍的倍增,使得攻城更沒有了勝算!
一時,李密不由苦思冥想著,思索著破敵之策!
其實,李密內心所想的一直是想進軍關中,以此為王霸之地。
這從當初輔助楊玄感造反時,便可看出,只是楊玄感卻愚蠢至極,卻是沒有采納。
在繼位瓦崗後,李密也想過進軍關隴的計劃,只是卻被麾下的兵將給擱淺。
畢竟,西魏的前身乃是瓦崗群匪,說白了就是綠林中人,他們所在乎乃是眼前實際的利益。
所以,又怎麽會舍近求遠,放棄洛陽這眼前的財富,而去賭博,奪取所謂的關隴呢?
說到底,李密也是有心無力,如果可能,李密絕不會在洛陽地帶耗費時機,以至於白白讓李淵一族撿的了大便宜。
其實,據《隨書·李密傳》記載,其中有一段非常深刻;柴孝和說密曰:“秦地阻山帶河,西楚背之而亡,漢高都而爭霸。”
“如愚意者,明公親簡精銳,西襲長安,百姓孰不交迎,必當有征無戰。”
從這句記載便可得知,曾經其麾下謀臣便勸說過李密西進,佔據關隴之地的。
可是,在李密的回復中卻是深刻的體現出了李密的有心無力。
密曰:”君之所圖,仆亦思之久矣,誠為上策。”
“我之所部,並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而入!”
“諸將出於群盜,留之各競雌雄,若然者,殆將敗矣。”
從李密的這句回復可以看出,李密對進軍關隴,可謂是有心無力。
其麾下諸將皆是出於群盜,留在河南、山東之地,必將互相爭鬥。
這也是李密一直在對洛陽之地一直執著。
······
西魏軍大洋,軍帳之中
李密位居王坐上,其麾下謀臣柴孝和站出,拱手道:“魏王,金堤關自古以來便是洛陽的門戶。”
“其關城之間地勢狹窄,易守難攻,我軍壓根無法攻破關城。”
“此時此刻,王世充又親自領軍固守關城,在攻擊下去,除了自損兵力外,無任何好處矣!”
聞言,青衫文士魏征也緩緩勸誡道:“威望,柴尚書之言甚是,在行強攻,也是徒勞無功矣。”
“倒不如見好就收,先安心經營奪取的滎陽之地,等時機成熟時,在伺機攻取洛陽,方為上策。”
一席話出口,倒是獲得了諸將的極大認可,紛紛建議撤軍。
經過此戰,西魏諸將也見識金堤關的厲害之處,無論使出任何手段,都已然無法動搖其根基。
所以,諸將本就起於草莽之間,當然不願意將身家性命都堵在這一場戰役中。
由此之見,西魏軍歸心似箭之心,昭然若揭!
不過,李密卻是不甘心,他卻是不想放棄此次大好的機會。
畢竟,此次己方出征洛陽,可是佔了極大的名分的,那就是奉天子旨意,清除叛逆。
可是,要是己方撤軍,下次便沒有如此好的機會了。
李密心在洛陽,當然在洛陽之地也安插了眾多的密探,他們也將天子形同傀儡,王世充總攬大權的情報密報而來。
由此,李密不想失去如今這天賜的良機。
正是因苦思無果,李密才十分懊惱,後悔沒有讓徐世績隨軍而來。
此次,李密親自出征,至於後方則是交給了翟讓固守。
但後方關乎著全軍安危,不容所失,為了安全起見,李密便留守了徐世績,讓其輔助翟讓固守。
“咦,還有一支生力軍,差點忘了。”
隨即,李密轉念一想,便忽然之間,想到了另外一策。
“突襲回洛倉!”
對,突襲洛陽糧倉,乃是如今李密所想出的唯一方案。
興洛倉、回洛倉,洛口倉,這是供應洛陽的三大糧倉之一。
只是,興洛、洛口早在之前便被李密給縱兵搶佔,將其糧食都給掏空。
如今的洛陽,幾乎是靠回洛倉在支撐著,可想而知,要是回洛倉在出現任何閃失,洛陽的局勢定會雪上加霜!
屆時,就算金堤關在如何無堅不摧,因為糧草供應不足的原因,也只有敗退一余。
可以說,這如今是西魏軍的唯一打破洛陽的方案,也是王世充所部的生存之所。
隨即,李密卻並沒有告知諸將事實,只是下令讓諸將繼續整軍備戰,在次進行強攻。
畢竟,這計劃乃是如今突破的唯一機會,李密不得不慎重。
誰知道軍中有沒有王世充所安插的細作呢,要是貿然提出,保不準會泄露消息。
接下來的時日裡,西魏軍繼續在李密的親自督促下猛攻著關城。
之所以猛攻關城,乃是製造一種假象,迷惑王世充。
讓其得知,己方如今已經在無退路,唯有強攻一途!
如此,也能分散其軍的注意力,給裴仁基創造出大勝的把握。
一時間,金堤關前的爭鬥還在繼續如火如荼的激烈進行著,李密表面上在十分注重著關前的戰鬥。
實際上卻是在心憂裴仁基方面的局勢,其究竟能否成功突襲奪取回洛倉。
······
數日之後,突襲回洛倉的裴仁基所部卻是傳回了消息。
只不過,卻不是喜訊,而是敗訊,戰報中稱:“回洛倉,早有密集的重兵埋伏著。”
“己方才抵達回洛倉,正準備進攻時,便遭到了敵軍的四面圍攻。”
“在一番交戰下,西魏軍損失慘重,裴仁基、裴行儼父子領數千殘部倉惶出逃。”
原來,其實王世充早在領軍時,便猜測到西魏軍在久攻不下時,李密會前去襲取己方命脈。
洛陽的命脈是什麽,當之無愧地便是唯一的一座糧倉,洛口倉。
故此,其實前來增援的卻並不是主力,在半道之上,王世充便使用掉包之計,領大軍夜間疾馳,早就趕到回洛倉伏擊。
至於增援關城,所營造而出的大舉軍士的規模,那只不過是王世充所召集的民夫而已。
在遭受回洛倉大敗之後,李密心知此戰不能在繼續進行下去,立即召集諸將,商議全軍後撤。
只是,此次王世充明顯有備而來,就在西魏軍撤軍的同時,王世充卻是忽然領得勝之軍渡過洛水,直插西魏軍身後。
不僅如此,此時王彥章等將也從關內殺出,分三路追擊。
一時,兩相在原野上廝殺而起,只是王世充此次所動用的乃是起家勁旅,江淮軍。
這支軍隊戰力十足,壓根不是西魏軍的群盜所組成的軍隊所比擬的。
持續了數日的野戰,最終以西魏軍大敗告終,出征時的十萬大軍,卻是銳減到四萬兵力。
一時,李密不由倉惶出逃,領四萬殘軍蒼茫逃離。
並且,王世充所部也在隨後而來時,收復了滎陽諸城。
······
這一番戰鬥,王世充可謂是一雪前恥,在總攬大權之後的首次大勝。
這一刻,王世充的威望空前的上漲,其在洛陽的統治也越發的穩固。
相反,李密卻因這一戰,而導致威望直線下降,境內也頓時人心惶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