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鐵衛》第520章 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陳雨宣布了對楊嗣昌的處置決定後,楊嗣昌怒火攻心,當即暈厥倒地,百官無一人敢求情或反駁,大殿之上雅雀無聲,氣氛說不出的詭異。

由一個臣子而不是皇帝宣布處置內閣大學士,這種情形從大明開國以來從未有過。即便是皇帝出面,除非此人罪大惡極,否則也只是罷免大學士的身份,而不會通過三司會審來定罪——這種隻用來審“大獄重囚”的會審制度,更多用於涉及威脅皇權的謀逆案件,而一天前還是皇帝心腹寵臣的楊嗣昌很顯然不屬於此列。

不過百官都心知肚明,這是文成侯手腕的高明之處,用這種政治屬性極強的審判方式,從政治上徹底否定楊嗣昌和朝廷在軍事方面的決策、路線,也給文登營“清君側”的行為打上政治正確的標記,同時殺雞儆猴,震懾群臣,達到立威的目的,可謂一箭三雕。

陳雨又指著惠世揚等人:“刑部左侍郎惠世揚及兵部官吏、都察禦史、兵科給事中若乾人,經查為楊嗣昌黨羽,沆瀣一氣、為虎作倀,也一並交三法司會審。來人,先將他們打入詔獄,等待處置。”

楊嗣昌昏厥,無法為自己申辯,惠世揚等人也不敢開口,怕惹來殺身之禍——走官面流程無非是罷免官職蹲大獄,性命或許能保住,可是與陳雨爭辯,也許下一刻就會被刺死在大殿之外,權衡之下,隱忍才是最好的選擇——這些平日口燦蓮花的科道言官,此時都像啞巴一樣,一言不發。

一隊文登營士兵走進大殿,將一行人押走。目送他們離開後,站立在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偷偷松了一口氣,面對所謂的“清君側”,最後能以犧牲十幾人的代價換來朝堂的穩定,還是值得的,想必殺雞儆猴之後,文成侯的屠刀應該會放下來了,其余人能安全度過這一劫。

崇禎眼睜睜看著陳雨越俎代庖,當著自己的面處置大臣,卻無可奈何,覺得皇權的威嚴蕩然無存,心中的憤懣像一團火在燃燒,胸膛都要炸開一樣。

但他知道,這遠遠不是結束,只是開始,接下來的事情更加難以接受,自己也只能繼續忍受煎熬。

陳雨轉身朝崇禎拱拱手:“陛下,奸佞處置完了,接下來該處理朝政了。”

崇禎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情緒,配合對方的演出。

“諸位愛卿,楊文弱掌管兵部這兩年,局勢每況日下,朝廷每年花了大筆銀子,戶部入不敷出,但收效甚微,遼東韃子和西北流寇仍是心腹之患。朕決定重用文成侯,西北和遼東的戰事都交給他打理,為了配合他的計劃,朝政的人事也要進行調整……”

百官打起精神,重頭戲來了。

“朕決定:提拔左都禦史唐世濟入閣,接替楊文弱的東閣大學士之位;陳新甲仍為兵部尚書,不再安排大學士掌兵部事;宣山東巡撫朱大典入京,任戶部尚書;將原山東、登萊兩巡撫之職,合二為一,新設山東總督,轄山東與東江鎮、朝鮮鐵山,由原登萊巡撫陳應元出任;罷免襄城伯李國楨總督京營戎政一職,調任威海衛指揮同知趙梓隆入京,任神樞營總兵官,暫代總督京營戎政事務,司禮監隨堂中官方正化,任神樞營提督,協理京營戎政,兼任禦馬監秉筆……”

這些人事安排都是陳雨事先和崇禎說好的,不過借崇禎的嘴說出來而已。唐世濟和陳新甲作為陳雨的盟友,又在文登營入城的事情上出了大力,一個如願入閣,一個擺脫掣肘獨當一面,也算是對他們的回報;朱大典從登州平叛開始就和陳雨的關系不錯,又很有能力,所以陳雨選擇讓他擔任戶部尚書,

管著朝廷的錢袋子;至於丈人陳應元,則是替他鎮守山東大本營的不二人選;趙梓隆破格提拔,以總兵的身份跨級掌管京營,並讓方正化協助,同時把禦馬監也抓在手中,則是為了控制京城。大臣們仔細揣摩一番這些人事任命,越想越是心驚,從內閣到六部,從京營到禦馬監,從中央到地方,幾個重要的位置都被陳雨掌控,加上本身就強橫的文登營,兵權、財權都收入囊中,文成侯這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但他們沒有想到,更厲害的還在後面。

安排完了幾個重要官職之後,崇禎無奈地望了陳雨一眼,然後問:“既然朕決定倚重陳愛卿,那麽文登營指揮使的職位就有些屈尊了,諸位有何建議?”

陳雨保持微笑,從容不迫。這些小事自有人出面,無須他赤膊上陣。

剛剛被火速提拔入閣的唐世濟志得意滿地站了出來,從容地說:“臣提議:給文成侯加大都督銜,可以入朝議政,另為其大將軍加尊諱,以大將軍之職總督天下兵馬!”

百官聞言有些騷動。文成侯已經如此強勢,如果還總督天下兵馬,那還得了?再以大都督身份上朝參政,豈不是一手遮天,朝堂之上,誰還敢對他老人家的意見說個不字?

陳新甲也不甘人後,出列奏道:“陛下,文成侯屢敗韃虜,功勳卓著,如今又鏟除朝中奸佞、撥亂反正,功不可沒。除了加大都督銜、以大將軍總督天下兵馬外,臣提議,另封其為文國公,加太子太保,並賜予‘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之特權!”

話音一落,滿朝皆驚,從皇帝到群臣不敢置信地張大了嘴巴,就連唐世濟也頗為意外。

國公是何等殊榮,大明幾百年來,也就開國元勳和靖難之役封過,永樂朝之後基本上沒有出現過。這個暫且放在一邊,“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簡直是違背了君臣綱常,要多麽瘋狂的人,才能提出這樣的建議?

所謂“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是漢朝時提出來的。當時的禮儀,大臣為表示對皇帝的尊重,入朝覲見時要一路小跑,而“入朝不趨”就是可以慢吞吞地走;“讚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時,讚禮的人不直呼其姓名,隻稱官職;“劍履上殿”是指可以穿著靴子佩戴寶劍去上朝見皇帝,這些都是大臣極高的榮譽。而事實上,隨著皇權的高度集中,這樣的所謂榮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掌握生殺大權的帝王怎麽可能容忍這樣的人存在?歷史上擁有這樣特權的人極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傾朝野的漢末丞相曹操了。
(=易看小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