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旅明》第三百二十一節 脫毒
從水庫工地出來後,坐在電輪車上的梁米二人面色都不是太好......水利樞紐工程進展緩慢的話,對下遊的農業影響是很大的。

“看來只能加大排灌渠的整修力度了。”米碩若有所思地說到。

“那也是有上限的,總不能把農渠挖成河道吧。”梁樂天歎了口氣:“說到底只是毛細血管,上遊的動脈修不好,下遊怎麽樣都會遭災,只是程度不同。”

米碩想想後說道:“大力擴展馬鈴薯和甘薯(紅薯)田。”

“唉,只能這樣了,先湊活兩年吧。”梁樂天無奈地說到。

......既然水庫搞不定,那麽每年七八月份的暴雨山洪就是躲不過去的坎。在這種局面下,增加馬鈴薯和甘薯這些塊根作物的種植面積,就成了農業方面的唯一選擇。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躲在地下的土豆和甘薯對於山洪,大雨,太平洋風暴的抵抗能力要遠遠強於水稻這種嬌嫩貨。

不過這個戰略實施起來倒也不難,因為原本在台南的主糧作物就是土豆和甘薯,現在只是繼續增加種植比例而已。

要知道,以當前這種缺肥少藥的技術條件,水稻的畝產量也不過是五六百斤而已;而一畝土豆田的產量很輕松就能達到水稻的三倍,今後還可以更高——說白了都是澱粉,穿越眾自然會選擇能喂飽更多人的土豆。

......

確定了今後的種植計劃後,兩人便回到了赤崁,然後又沿著海邊的柏油路一直往南,差不多跑了10公裡後,他們的位置已經到了高雄和赤崁的分界線:二仁溪附近。

由於住宅區還沒有拓展到這一片,所以這裡很荒涼,周圍全是燒荒過後裸露著的黑色土地。從海邊沿著二仁溪往東又跑了二裡路後,遠方出現了一片建築物。

這裡是糧食總公司的核心資產:良種基地。

良種基地的佔地面積很大,是由生物實驗室,溫室大棚,實驗田,鍋爐房,發電室共同組成。

生物實驗室是良種基地的核心建築。

四棟二層磚混樓圍成的實驗室乍一看和後世的小樓沒什麽區別。大幅的玻璃窗,鐵製欄杆,白色的圍牆。

實驗樓內部的設備也盡可能做到了和後世看齊。

包括顯微鏡在內的各種進口生化儀器這裡都配置的很齊全。另外,樓裡還有一些包括恆溫培養室在內的“國產”低級實驗設備。

......

在大門口的崗哨位置出示代表著穿越眾/貴族身份的紫皮證件後,三輪車駛進了基地大院。

得知消息的楊樂意迎了出來。

楊樂意在穿越眾這個群體裡算是比較年輕的,今年只有25歲。此君在大學的專業是細菌學,畢業後就把專業扔到了一旁,跑去貿易公司當了專門跑讚比亞的“業務經理”。

原本他以為生活就會這樣繼續,誰曾想穿越後他居然又把自己扔掉的專業撿起來了......是的,“國家和人民”需要他的專業。

看到身穿白大褂的一群人從樓裡迎出來,梁樂天和米碩頓時在臉上堆滿了微笑,擺出一副領導視察的樣子,熱情地上前握住了楊樂意的手猛搖:“樂意,辛苦了辛苦了,車上有頭鬣羚,我們哥倆專門打來給你燉砂鍋用的!”

“感謝感謝!”楊樂意一張圓臉上這時也堆滿了笑容:“我這兒有牛肉,咱們晚上好好好吃一頓。”

說話一群人就進了樓。

一樓主要用來做各種實驗和當倉庫,楊樂意平時也會在這裡合成一些化學品。

而進了門廳後,梁樂天他們帶來的隨員就留在了這裡:大家今天的目的彼此都清楚,

主要是去二樓看看的,所以只有梁米二人上了樓。上了二樓後,梁米二人就在門廳換上了隔離服,穿上了雨靴,然後踏過了消毒用的石灰水池後,這才跟在楊樂意身後進了一號實驗室。

看似安靜的實驗室,其實裡面人數不少:10個身穿白大褂的“女工”,每人面前都擺放著一台顯微鏡,還有一些瓶瓶罐罐,正在長長的桌案後忙碌著。

俯身在一個女工身後看了幾眼,當過種子公司農技員的米碩小聲對楊樂意耳旁說道:“不錯,技術越來越熟練了。”

“熟能生巧唄。”楊樂意笑著點了點頭。

......

馬鈴薯和甘薯的種苗,是需要脫毒的。這些女工的工作,就是脫毒工藝其中的一個流程。

甘薯和馬鈴薯良種,隨著種植代數的增加,會出現植株變小、長勢衰退、塊莖變小、產量品質明顯下降的現象——這叫做種性退化。

種性退化是嚴重影響作物產量的,而種性退化的原因是什麽呢?病毒。

甘薯和馬鈴薯的植株病毒,會通過昆蟲、線蟲和真菌等等這些傳染源,不停在作物體內傳播,導致作物一代不如一代。

而種子基地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後世普遍使用的莖尖脫毒技術來得到無毒的作物良種。

如果見過發霉的麵包片或者土豆片的人就會知道:霉菌並不是均勻鋪在麵包上的,而是像一滴滴墨水般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菌斑,這是細菌群落生長的正常形態。

而莖尖脫毒技術也是利用了這一點:病毒在植物組織中分布不均勻。

脫毒技術就是先將帶毒塊莖上的頂部生長點切下,然後將這些病毒濃度比較低的部位進行組織培養,生成小苗,再通過檢測從中選出無毒苗。

這些在桌案上忙碌的女工,她們正在進行的,就是用顯微鏡挑選無毒苗種的程序。

通常來說,一波種苗的脫毒率僅僅是百分之幾或者千分之幾。這也是實驗室需要這麽多女工的原因:她們每個人都要枯燥地檢測成百上千份材料後,才能從中挑出一些無毒苗來。

這些女工論起真實身份,就是一些跨海而來的普通流民女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文盲。

然而就和後世電子生產線上那些女工一樣,實驗室不需要她們懂什麽科學技術,只需要她們發揮女性天生的耐心,機械地將無毒苗種挑出來而已。

......

穿過了一號實驗室,三人來到了長條形的第二間實驗室裡。

二號實驗室是將這棟樓剩余的房間都打通了。長長的通道兩側是大幅面的玻璃窗,以及外部加裝的木製窗戶——這是為了在需要時遮擋光線和暴風雨用的。

打通之後的長廊是很有科幻感覺的。

長條型的LED燈管順著人們的頭頂一直延伸到遠方,牆角是延伸的鑄鐵水暖管道,一層層的鐵架堆滿了過道兩旁,每層上都有像密封魚缸一樣的玻璃恆溫培養室,裡面的燈管也在散發著柔光,將一排排三角形的玻璃器皿照得透亮。

這裡就是種苗培育場。

女工們挑選出來的無毒種苗會被切段,然後裝進三角瓶中。瓶子裡提前會備好一種MS培養液,無毒種苗放進去後,會在適宜的溫度光照條件下3-5天生根,20天左右長成小植株......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切段繼續繁殖,或著直接供繁殖原種用了。

以上過程全部都要在無菌狀態下進行,這也是大家為什麽要穿隔離服的原因。

當然,除了這種脫毒方式外,實驗室還會用熱處理和一些化學藥劑來處理不同品種的病毒。

而基地主任楊樂意的日常工作,除了管理基地人員和這些種苗外,他還要負責在樓下的實驗室裡合成出化學藥劑和種苗用的培養液。

這項工作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培養液裡面的化學成份比較複雜,化工廠那邊限於規模問題,眼下只能提供散裝原料,具體的精細操作,還是需要楊樂意在實驗室裡親自動手的。

在混雜著日光和電燈光線的過道裡, 梁樂意細細看了一會玻璃箱中的培養皿之後,扭頭問了楊主任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年後要再開墾30—40萬畝新田,主要作物還是馬鈴薯和甘薯,你這邊種苗能供得上不?”

“不行,我忙不過來。”楊樂意搖搖頭說道:“分批次的篩選育苗這些倒好說,增加點女工就行,反正都是照章辦事。但是合成培養液這些我一個人忙不過來,我需要助手。”

楊樂意說到這裡加重了語氣:“那種真正的助手。”

“我懂,我懂......”梁次輔用手指揉了揉眉心,這是他遇到煩心事的習慣動作。

所謂的助手,指得是赤崁中學裡那些優等生。生物和化學是進階學科,現階段只有中學裡少數的學霸才接觸到了初中理化。而楊樂意需要的,就是這種可以當作研究員來常年培養的學生。

然而事情沒有那麽簡單。這之前大辦公室就專門針對各部門下過文:學習尖子都必須完成高中全部課程後才會考慮半工半讀,揠苗助長的事情不允許發生。

所以老梁現在頭痛起來了:實驗室助手是必須要理化知識的,但是這些人現在被扣起來了。

習慣性和米碩對視一眼後,反倒是米碩這邊說出了一句硬話:“這事必須解決,今後還會有更多的田地要開墾,把楊主任一個人累死也忙不過來,你明天就去找老夏。”

“嗯!”梁樂天這下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反正情況就是這樣,這不是我們逼宮,明天上會我提出來,看他們怎麽說,有種別要糧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