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一副畫卷也似的長軸山河圖,平鋪在了菩薩殿內的榆木供桌上。
從左至右,從西域至東海,仙風道骨的長軸圖案,將傳統華夏九州的地形地貌,詳細展示了出來。
雖說用的還是古人習慣的水墨風格, 但地圖最關鍵的準確度,乃至江河道路城池的位置比例,可都是從谷歌上複製下來的。
在十七世紀,這就是確鑿無疑的天頂星科技了。
最後,當畫卷徐徐展布到末尾,“江山社稷圖”五個豎寫的古篆字, 顯露了出來。
整幅畫卷立意高遠, 古色古香,流裡流氣,頗有有蕭何月下自行車的邪魅感。
當然,在如此令人驚歎的“古輿圖”面前,畫卷背面角落裡一行不起眼的“QZJS16330302W”鉛印代碼,肯定是無人察覺了......情報總局技術科1633年3月2日製作,允許外部使用。
圍繞長桌的一圈人,自然是李自成為首的造反派了。他們一邊發出感歎聲,同時伸出長滿老繭的手,在圖上比比劃劃,尋找著自己熟悉的城池。
“此圖乃我師門重寶,由門中弟子千年九州采氣所成,今日就獻於主公。”
胸有成竹的周道長,獻圖的同時,還拿出了使用傳統計量單位的“量天尺”,然後教會了彼輩使用方法。
“果真精細,分毫不差!”
未及,新鮮學會比例尺使用方式的田見秀, 在地圖上找到了他最熟悉的陝西, 然後測量了米脂至榆林的道路。最終, 他興奮地對在場眾人表態:“有此圖,天下盡可去得!”
沒有人懷疑這句話。
地圖這種東西,自古以來就是官府把控的戰略物資,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這種等級的信息。而對於志在天下的李自成來說,再沒有比這更珍貴的禮物了。
“今次委實得鐵傘仙門輔助良多。”
李自成見次情形,心下板蕩之際,一手撫摸著地圖,口中也是許下了重諾:“倘使掌教真人法眼無差,吾輩日後真個能取了朱家基業......登基之日,自成定要遙拜掌教真人為國師,封周先生總領天下教門!”
“哈哈哈,既如此,主公且容貧道獻策。”
這一刻,貌似心滿意足的周道長,終於開始宣講準備好的戰略規劃了。
—————————————————
關於李自成部的未來戰略,毫無疑問是要“配合”情報總局的對明總體戰略來實施的。
所謂的對明總體戰略,目前需要落實到李自成部的內容,其實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盡快積聚實力,爭取早日在中原地區消滅明朝野戰主力。
真實歷史上,李自成從今年開始“南征北戰”, 到明年繼承“闖王”稱號,直至明朝倒塌。
這期間,一直在各地流竄作戰李自成部,多次被官兵打殘打散...然而依靠明末無窮無盡的流民,李小強每次都能迅速東山再起,滿血復活。
這種狀況一直要持續到六年後的崇禎十四年。
到了那個時間段,明軍和李自成部之間的戰鬥力,終於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明軍由於滿清多次入關以及天災帶來的財政崩潰,素質下降到了臨界點。而農民軍經過多年優勝劣汰,積累到了足夠的作戰經驗和物資。
量變產生質變。
最終,六年後,李自成先後通過在河南地區的五次中原大戰,陸續消滅了明朝內部的野戰兵團,從而獲得了北上入京奪鼎的契機。
再兩年,明朝滅亡。
而情報總局這一次派周乙入營的目的,正是為了幫李自成節省時間:至少要把李自成未來流竄的那六年時間,節省下來大部分。
之所以流竄,就是因為實力不夠。現如今明軍主力雖說在緩慢降低素質,但依舊不是流寇所能正面打敗的。
於是,周乙接下來提出的第一策,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提升實力:藏兵。
所謂的“藏兵”,其實是一系列軍政項目的組合。用後世語言來說,就是根據地+練兵+積累軍備物資。
這個策略中,李自成部從現在開始,就要建立根據地,秘密訓練、囤積出一支不少於三千人的重裝騎兵軍團。
實力才是一切。在明末,有了三千精銳重裝騎兵的李自成部,就屬於脫胎換骨,能在未來決戰中,畢其功於一役,直接消滅明軍主力,震懾天下。
周乙的這一條藏兵策,講真,確實超出了李自成等人的慣性思維...大夥自起事,就是熟練度拉滿的流寇,誰也沒有幻想過周乙所說的那種局面。
一張口就是三千重騎,想一想就知道需要天量資源來支持。流寇們飯都吃不飽,從沒有那個想法。
另外,所謂的藏兵,其實還包含有重要的戰略轉變:李自成部將從流寇變成事實上的坐寇。
這一點,在坐眾人都聽出來了,也都迷茫了:坐寇哪裡是那麽好當的。幾十萬官兵如今就在圍剿農民軍,誰敢坐困孤城等死?
於是當周乙話音落下後不久,馬上就有人提出了疑問:“不知先生這兵,打算藏在何地?”
“呵呵,問得好!”
對今天這場面早有推演的周乙,知道這一問問到了關鍵地方:根據地建立在什麽地方。
下一刻,周乙重重一拳砸在了地圖上他們如今的扎營之地:伏牛山脈。
“就與這伏牛山內,藏精兵三千。待它日功成,主公一朝出山再無敵手,頃刻間便成席卷天下之態。”
“八百裡伏牛山,綿延盤桓,多有易於守備藏兵之處。”
周乙知道,這個策略的關鍵,還是後勤問題:“好教主公知道,鐵傘門在荊襄之地積累多年,多有預備。如今只需打通武昌至南陽的糧道,這練兵所需的三千領鐵甲,附帶三十萬斤軍糧,半年內皆可運至此處。”
聽周乙誇下如此海口,饒是李自成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依舊動容:“先生此話當真?”
“絕無虛言。便是那糧袋中所藏的鐵甲,三千領隻多不少。”
周乙所說的“鐵甲”,是當時在糧車中運來的第二種盔甲。這種盔甲式樣簡單,是情報總局在工廠批量定購的仿製甲,內在質量很高,外型和時下明軍騎兵裝備的製式鎧甲一樣。
至於之前的山紋甲,那是用來給少數高級將領的,不可能大批裝備。
......人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李自成一乾人要是再瞻前顧後,那也就不是腦袋別在褲腰上的革命家了。
更何況對於一夥流寇來說,能有一處進可攻退可守的老巢,自然是好事。之前只不過是幸福來得太突然,一時沒反應過來。
於是周先生的藏兵策得到了初步通過。
看到在場眾人忐忑中混合著一絲不信任的複雜神情,周乙心下了然。他清楚這些流寇的心思...不外乎就是有便宜先佔,走一步算一步。等有一天您老吹的牛皮破了,糧秣甲胄接濟不上了,那時候再說。
如果換成幾年前出門逃荒的周乙,大約也是這個想法。
然而,周乙如今也是參觀過番禺非標準件廠的帝國精英......力大無比的煤氣壓機,像壓米粉皮一樣,輕而易舉就將一塊塊精鐵板壓成了光滑堅固的頭盔、臂甲、腿甲、胸甲.....
最終,這些部件被工人隨手扔在了一旁堆得像小山一樣的成品堆裡,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鍾......
懷著“土鱉也就這點見識了”的高檔優越心情,周道長眼中帶著誠摯微笑,徐徐講出了下一條策劃。
比起最關鍵的藏兵策來說,第二條被周乙稱之為“搏名望”的戰略,其實是為了配合第一條而生的。
想要養精兵,光有糧草和甲胄不行,最關鍵還要有人。
這裡所說的人,還不能是流民,最好是有騎兵經驗的人。
這方面李自成有先天優勢。他起家的幾百核心部眾,大多就是陝西驛卒,以及邊軍中的逃兵。
歷史上當李自成和明軍在中原地區展開大兵團作戰時,其手下最核心的“老營”兵,絕大多數都是甘陝邊兵。
所以周乙的意見很簡單:根據地建設,留下田見秀這樣老成持重的人主持就可以了。至於闖王同志,適當還是要帶隊出去,前期跟隨高迎祥打一打輔助...重在參與...精準撤退...也無需出河南境內...刷聲望為主。
這樣一來,等明年高迎祥在子午谷被殺後,自成兄就可以順勢接過2.0版闖王稱號,招兵買馬,一夜成型。
在這裡,周乙要求李自成盡量在天下人中搏名聲, 他並沒有透露自己掌握的最機密:高迎祥的死亡時間。
對於總局告訴他的高迎祥死亡時間,周乙深信不疑。
他本人就是狙擊手。他深知在當前的戰爭模式下,總局想要一個人死,那個人就一定會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去見閻王。
所以高迎祥明年必須死,給李自成留出上位的空間,這是周乙對總局這條絕密計劃的理解。
當然了,對於這條機密的始作俑者,某些掌握著百度歷史資料的人來說,高迎祥明年就是被孫傳庭擒殺了,屬實和情報總局沒關系,不要亂蓋。
待到周乙將全部戰略計劃公布,李自成緩緩點頭應諾。至此明末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大潮,在某支黑手的撥動下,就此湧向了另一條時間的支流。
而南望和周乙他們的故事,也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加遙遠的北方,看一看那裡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