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人類有五種被公認是最具危險性和挑戰性的活動:深海潛水、漂流運動、登山運動、洞穴潛水和洞穴探測,這項運動的魅力在於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深入無盡的黑暗之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過得奇異景象,你不知道自己下一眼看到的究竟是五彩斑斕的水晶巨洞,還是洶湧奔騰的地下瀑布;你有可能成為某幅史前壁畫的第一位目睹者,也有可能成為某種新物種的發現者。
探索未知的好奇,和驚心動魄的刺激感是這項運動最大的魅力,探洞不像是登山或者漂流,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前方是什麽,在經歷了艱難到讓人透不過氣的探索過程之後,迎來難以置信的發現讓許多人都迷戀上了這項運動。
這項運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王安石就曾經在《遊褒禪山記》中提到其探洞的經歷,“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這句話倒是很好的闡述了探洞的魅力所在。
其後,明代著名旅遊家徐霞客也到瀘西阿廬古洞探險,並在《滇遊日記》中記下了所見所聞,“......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然後懸空移一手,隨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後懸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
這段記錄則是描述了探洞的艱難和危險,遊遍了名山大川的徐霞客都差點在這一過程中失手墜落身亡,就更別說一般人了。
到如今,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參與到這項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不管是國內國外,都有著諸多的探洞俱樂部,也湧現出一批批技術高超的探洞專家,不斷打破新的記錄,發現新的物種。
同時,許多充滿價值的科學考察也要深入洞穴之中,或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或是研究洞穴生物,或是研究地質變化;而杜經行所學的古生物學就是融合了地質學和生物學的交叉學科,所以他此前也曾經多次深入洞穴之中,去尋找那些未知的物種,或是遠古的化石。
在這一過程中,他也掌握了一手過硬的探洞技術,無論是使用探洞繩攀升下降,還是在黑暗之中辨明方向,都極其熟悉,對這次的考驗他充滿了信心。
廣西境內分布著廣泛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在這種地貌中,很容易發現各種神奇的洞穴,所以這裡也就成了國內探洞愛好者的聖地,每年都有無數人到這裡來進行探險,所以雲小戎才將檢測杜經行實力的地方放到了這裡。
下了飛機,雲小戎帶著杜經行上車又行駛了三個多小時,抵達了一處尚未對外開放的岩溶洞穴,在附近的探洞俱樂部休息一晚,第二天就開始探險。
探洞是一項非常刺激又非常危險的運動,這種危險甚至還在攀登雪山之上,如果沒有完善的裝備和過硬的技術準備,一般人千萬不要參與其中,你要是被困在雪山上了,說不定還有機會向外求救,登山救援隊還有可能把你帶回來。
可要是陷入洞穴之中,那基本上就隻有等死了,在洞穴深處,幾乎一切通訊技術都失去了作用,你想求救都沒辦法;就算你運氣好,有隊友出去找人幫忙,可要想在巨大黑暗、歧路繁多的洞穴之中找到人,又談何容易。
鑒於這項運動如此危險,所以雲小戎在出發前還有些忐忑,不過看到杜經行挑選裝備的時候他就漸漸淡定下來,不管是選擇裝備的種類,還是攜帶裝備的方法,一看就是老手的風格,
新手可沒這個本事。 “你們的準備可是夠好的啊!”杜經行一邊收拾一邊感慨道,不管是探洞繩,還是手電、頭燈,雲小戎提供的都比他之前用過的好無數倍;有很多都是特殊部門使用的,就比如這個手電筒,上面帶有醒目的黃黑三葉形標志,這說明這個手電是采用核原料供能,隻要燈泡不壞,幾乎可以使用無限長的時間。
再比如這個多功能小刀,上面的標志則是國內某赫赫有名的特種部隊所有,急救包也是一樣,這些都是頂尖的軍用產品,要不是雲小戎的出身,想要弄到這些東西幾乎不可能。
杜經行之前可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 古生物學在國內是冷門學科,得不到多少經費支持,他此前進入洞穴參加科學考察活動,用的都是一些大路貨,完全不能和面前這些相比。
“這回要探索的洞穴咱們之前都去過了,所以也沒準備太好的東西,等你通過測試之後,再準備更好的裝備吧!”得,這些東西在人家眼裡完全都看不上。
杜經行默默無語,披上了帶有防割、防摩擦的厚布探洞服,戴上護肘、護膝,最後檢查了一遍所有的裝備,跟隨雲家兄妹一起鑽進了洞穴之中。
順著洞口進去十多米,就陷入了完全的黑暗之中,隻能依靠頭燈和手電筒的光芒看到前方數米遠的距離,要是一般人進到這裡,恐怕就會陷入緊張和恐懼之中。
不過杜經行早就適應了這些,依舊保持著平穩的心情,不緊不慢的向前走去,不管是下降過點還是攀升過點都完成的極其順利,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甚至還有閑暇指著洞壁上的痕跡給他們解說產生這種痕跡的地質原因。
而雲家兄妹的表現也是讓杜經行暗暗驚訝,哥哥也就罷了,就連妹妹一個姑娘家的也有這麽好的探洞技術,還真是不容易,一看就是千錘百煉過的,這倆人探索洞穴的次數不知道比他多到那兒去了。
就連這樣的高手都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看來這次的任務還真是不好辦啊!
等大夥兒重新從洞穴裡出來的時候,彼此對對方的實力都有了一個較為清楚的認識,雲小戎伸手和杜經行握了握,“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準備正式的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