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選擇低調》第一百七十二章
螞蚱能做下酒菜

將捕捉到的螞蚱集中起來,然後倒入滾燙的水中,扣鍋蓋,加大火勢,螞蚱由綠黃色變成棕色後,便撈出來進行晾曬,並摘去翅膀、刺腳。食用時,一般用植物油煎炸,脆香美味,是佐酒待客的一味佳肴。

用活螞蚱泡酒,以作藥用,活螞蚱入酒後從嘴裡分泌物最滋養人。定驚、治破傷風、止咳、醫哮喘,祛風除濕、活絡通筋、活血散瘀等療效。

墨江哈尼族獨特的螞蚱吃法:捕捉到螞蚱以後燙死曬乾,除去翅膀、刺腳、尾部和腸肚,隻留下頭、身子和大腿,淘洗乾淨以後,入鐵鍋以文火炒熟炒香,曬涼以後,按數量比例配上鹽、薑、蒜、辣椒、花椒、八角、紅糖等作料,拌勻後,裝入瓦罐中,封嚴罐口,食用時取出來便可,味道十分可口――雲南十八怪,螞蚱鹹菜。

火車沒有汽車快

"雲南十八怪,火車沒有汽車快",在所有"雲南十八怪"中,這是流傳最廣的幾怪之一。"火車沒有汽車快",在很大程度上,此說肇源於滇越鐵路。

滇越鐵路1901年開工,1910年竣工,歷時9年。昆明至海防全線總長854公裡。其中:雲南境內(昆明至河口)465公裡;越南境內(老街到海防)389公裡。工程耗資:158466888法郎。築路工人:6.4萬余。滇越鐵路迄今已近百年,在這條百年老路上,列車至今仍在隆隆前行,從河口的中越鐵路大橋往南行,一路呼嘯,一天一夜可直抵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港口城市海防。

若乾年前,我國以鐵路和外國直接交通的地方並不多,在北方僅有中俄鐵路,而在整個大西南,就只有這條滇越鐵路了。若是論起誰更早,則滇越鐵路是當然的老祖宗。雲南是中國最早的國際鐵路"的省份,這個"中國第一"大約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也因此才有"雲南十八怪,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

滇越鐵路是法國人投巨資修築的一項浩大工程。這條代表本世紀初鐵路工程技術最高水平的鐵路。在雲南境內的465公裡路段,有百分之八十在險惡的崇山絕嶺間穿行,坡度大,落差大,從海拔2000多米至912米,有隧道150個,有橋173座,橋梁隧道工程在當時舉世無雙。其中河口的人字橋工程,在兩座絕壁這間以"人"形橫空飛架,不用一根支撐墩,令人歎為觀止,至今仍在中外鐵路工程教科書中列為典范。這其中,有法國工程師的智慧,有中國工人的心血。近百年來,這條鐵路始終暢通無礙,這本身就證明了這項浩大工程的質量。

其次,由於滇越鐵路的開通,使滇南開遠、個舊等工商城市得以在本世紀初即開文明之先。開遠成為滇南商業重鎮;個舊因大錫經過滇越鐵路發往世界各地,又隨火車輸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及采選技術,使得個舊的采選冶技術在當時達到一流水平。再次,由於滇越鐵路的成,火車運輸很快取代了從昆明到河口一線的馬幫運輸。

歷史地、唯物地說,滇越鐵路雖然是法國人在特定歷史時期所強行修築的,但鐵路交通本身所代表的進步與文明卻在近百圻來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滇越鐵路的雙軌之間的距離為1公尺,俗稱"米軌",所用機車與車廂均為法國和德國製造稱為"中火車","個舊-碧色寨-石屏"的寸軌火車,雲南人稱之為"小火車"。

"小火車"的鐵路是修一條從個舊直抵蒙自碧色寨的鐵路,後又處長至石屏縣。軌距僅為6公寸,俗稱"寸軌"。"中火車"和"小火車","米軌"與"寸軌",兩種軌距的鐵軌縱橫在滇南的絕嶺河谷間,穿行於礦山和田疇,連接起城市與鄉村,使得滇南在本世紀上半葉就已享受到鐵路帶來的文明成果,並率先成為雲南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雲南多山,山地面積約33萬多平方公裡,佔全省總面積的84%,如果加上半山區則達94%,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在雲南高原上,除滇東一帶壩子較多外,滇西南河谷深切,峽谷縱橫、滇西北高山連綿,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谷底與山嶺的相對高度超過1000米。全省最高點為梅裡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在河口南溪河與元江匯合處,海拔僅為76.4米,兩地相距900公裡,相對高差竟達6663.6米。由於雲南緯度低,海拔高,因而形成複雜多樣的地形特征:高原、山地、峽谷、壩子、丘陵、河流、湖泊等等,一應俱全。在這樣的地理狀況下修鐵路,面臨的難題絕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選擇米軌和寸軌,正是為了適應彎道半徑小、路基狹窄的實際情況。軌距小,則車體相應減小,轉彎靈活安全,上坡下坡便於控制速度。而寸軌小火車則更慢,約20-30公裡的平均時速。與馬幫行路相比,中火車與小火車都顯得快極了,不僅跑得快,而且拉得多。但自1921年雲南開始出現公路,與平均時速30-40公裡的汽車相比;且火車繞行多;車體蜿蜒蛇行亦顯慢,"火車沒有汽車快"便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實。

中火車小火車如此,準軌大火車在雲南境內的速度也快不到哪兒去。貴昆線和成昆線是雲南兩條較早的準軌鐵路,一出昆明,兩條線路均先後遭遇高山峽谷,尤其以成昆線最為突出。"橋遂工程"是成昆線的最大特色:兩山之間一座橋,過了大橋鑽山洞,出得洞來過大橋,橋接洞來洞接橋。全線平均2.5公裡的一座隧道。最密集的是峨邊站至烏斯河站一段,48公裡的線路就有34公裡的隧道之中,人稱"地下長廊"。平均1.7公裡就有一座橋梁,而"一線天"單孔石拱橋長54米,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石拱橋。金沙江大橋是我國最大的鋼桁梁單孔鐵路大橋,一孔跨越192米。橋隧佔全線總長的46%,至今仍是世界鐵路工程中橋隧最多的鐵路之一。由於地質的複雜性,還被稱為"地質博物館"。而進入四川盆地之扣,列車明顯提速,時速可達80公裡,與時速50-60公裡相比,當又成一怪:"雲南火車沒有外省火車快"。

不僅如此,在有的地段,為了從山腳爬至山頂,鐵路便修成螺旋形狀,一圈一圈盤繞著往上爬。有的地段還必須在列車尾部加一輛車頭,前面的車頭使勁拉,後面的車頭拚命扒。轉彎之時,前面車廂裡的人可看到後面車頭拚死拚活的樣子。如此這般,能快嗎?敢快嗎?!"欲速則不達",1987年2月昆明至上海的61次特快在雲南境內宣威段深夜顛覆,造成人財物重大損失。據稱這是因為速度過快,轉彎時離心力猛增,導致列車脫軌,震驚中外。這就是快"的教訓。

那麽中火車小火車究竟慢到什麽程度呢?以米軌為例,從昆明至開遠,約需8小時,而一般汽車約5小時。

如今,小火車已經停運。車頭入庫安息,只剩下節節鐵軌,仍然安臥於崇山峻嶺間。車站鐵軌盡頭處已是雜草叢生,蟬蟲鳴叫。金湖岸邊,昔日的鐵軌猶存,常有戀人一邊一人,腳踏單軌,相互扶持,趑趄而行。昔日鐵路,如今成了戀愛小道。據稱,當地政府有意在市區恢復小火車開行,使之成為旅遊項目,未知可行否……倒是開遠已建成火車博物館一座,火車發展史盡在其中,有機會不妨帶孩子去做一次愛國主義、人類科技文明之旅。

鮮花四季開不敗

雲南的立體氣候適宜寒溫熱類型的植物生長。在這個植物王國裡,四季常青,鮮花常開。春夏秋鮮花常開不難想象,而進入數九寒天,傲雪鬥霜的山茶花、梅花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盛開起來。

雲南的花,不能用朵、用株或者用盆來計算,也不能用片、用塊或用園來估量。雲南的花,一旦開瘋了,要一公裡一公裡地去丈量,要一山一山地來計算,那是真正的滿山遍野。

雲南的花,不在乎人的欣賞和讚歎,三百六十五天,想開就開,一開就無邊無際、沒完沒了。

正所謂:"一年四季花不敗"。

雲南人以花為榮,以花為福,以花為業。這應該歸功於雲南氣候的多樣性和地理環境。以昆明為中心的滇中大片地區,有著天下聞名的"四季如春"的氣候。氣候多樣,環境多樣,植物就多樣。全國重要植物2.6萬種,雲南就佔1.3萬種。世界上有的花,雲南都有,或者說都可以有。其中最著名的是八大名花:山茶、杜鵑、報春、木蘭、百合、蘭花、龍膽、綠絨蒿。生長在高黎貢山密林中的大樹杜鵑,一個花團由20余朵口徑6厘米的鍾形花朵組成,花團直徑可達25厘米以上。杜鵑樹的直徑在1米左右的不是少數,樹圍有的竟達5米。已過600高齡的"世界杜鵑花王"仍在開花吐豔。

1919年,英國人傅禮士為了偷取標本,曾殘酷地砍倒了一株大樹杜鵑花,至今殘跡猶存。據當地向導說,全球八百余種杜鵑花,雲南就有三百種。

有人將雲南稱作花的王國,在雲南各地也流傳著不少與花有關的民間諺語───"人行花鋪路,人坐花桑褥",這是形容描述怒江峽谷中鮮花之多,杜鵑、玉蘭、百合、報春、馬先蒿、蘭花、重頭菊等等,有二百多種花。

"麗郡從來喜植樹,古城無處不養花",古往今來,麗江古城植樹養花已成傳統。信步古城四方街,要想尋個鳥語花香的去處,你隨意走入一家庭院便是。

"家家山茶、戶戶報春","泉水穿屋過,花蔭蓋屋頂",這在大理古隨處可見,是為古城一景。

在雲南,對花的崇拜,規模最大的要數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的楚雄曇華山彝族插花節。是時,漫山遍野的馬纓花如山火般怒放,人們歡天喜地把花采回家來,不僅男女老少人人都戴花,而且門頭上、窗戶上、房裡房外,只要能插花的地方都插上馬纓花。連牛頭上、馬身上也都戴上花。一時間,花天花地,花山花海,無人不花,無處不花,人們用花來祈求吉祥幸福。

昆明女人特別偏愛緬桂花,不論這座城市如何變化,情有獨鍾緬桂花則始終不變。緬桂花很宜,大街小巷,隨時都能買到。如今,在什麽都基本以元為單位計算價格的時候,緬桂花依然在用分用角計價,不禁使人懷疑賣花之意不在錢,在乎芬芳之間了。每一朵花的花柄之上,早就替你拴好了白線,買來之後,馬上就可以掛在胸前。人走到哪裡,花香就伴隨到哪裡。

由於生活在花的王國裡,雲南的姑娘和花的關系也就十分密切了。除了把花直接插在頭上、戴在身上、貼在臉上、包在指甲上之外,索性就把各種各樣的花繡在帽子、頭巾、衣服、裙子、褲子、鞋子之上。比較典型的。

姑娘們衣裙上的花紋圖案並不只是與男女情愛有關。在景頗族諺語這麽說:"統裙上織著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寫下的字",景頗族祖先遷徙爬過的山走過的路,祖祖輩輩吃過的動物與植物,世世代代住過的房和屋,都會織在統裙上,穿在姑娘身上。那花紋中藏著景頗的歷史,那圖案裡記著景頗的生活。"迸開新瓣濃於染,擎出高枝爛欲然"、"天豔霞無色,花濃寺永春"……文人騷客皆留筆墨。雲南省不僅把鮮花做為一項產業,而且是做為支柱產業來發展。

雲南的鮮花從大山裡走出來,和大工業、大公司、大市場聯系在一起,成為支撐雲南經濟的許多柱子中的一根。今天,已經不僅僅是姑娘四季把花戴,而是姑娘四季靠花發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