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突然出擊,讓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決策者都陷入了蒙圈狀態,大家都想不明白英國人到底是吃錯了什麽藥。眾人皆醉,不過卻有兩個獨醒之人那便是法國和俄羅斯。別人都是身在事外,自然越看越糊塗,他們兩家則是被逼上了梁山,自然比別人要清楚的多。
巴爾乾半島的局勢,猶如一個泥潭,歐洲列強全都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法、俄更是在泥潭裡打滾說什麽也不願意放手。可是英國不一樣,中國的崛起直接威脅到了英國全球霸主的地位,果興阿的全球攻略更是把手伸到英國人所有的地盤裡,這是英國人覺不能容忍的。德國即便崛起,還有俄國牽製,更是與英國之間隔了一個法國,一時半會還不會危及英國本土,所以英國人最終還是決定把重心放在亞洲。
可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大不列顛,並不是一個大陸國家,他的陸軍實力十分孱弱,單挑滿洲帝國的結果必然十分淒慘,所以英國需要他的盟友們。俄羅斯雖然幫忙調動兵力向滿洲施壓,可是他們的經濟環境太差,根本無法持久,而且老毛子的主要精力全都集中在巴爾乾,一門心思的要保衛自己的斯拉夫哥們兒。法國雖然已經在越南和大清開戰,但是越南對於法國人來說並不是十分重要,戰事若是不順,他們隨時可以求和撤兵,根本不會投入全力。法國人一心都是要找德國人報仇,所以他們也糾結在巴爾乾半島,堅決不給德國人做大的機會。英國人需要盟友,盟友的關注點卻完全和他不同,英國人只能玩了一招苦肉計。
英國人突然在香港開戰,而且是繞過了滿洲對大清宣戰,就是為了以最小的成本,把法蘭西和俄羅斯拉到亞洲來。英、法、俄、都沒有做好在東亞的戰爭部署,若是直接對滿洲開戰,英國必然會吃大虧,所以他們選擇了比較弱的大清,因為大清有著熱愛議和的光榮傳統,萬一搞不定了,隨時都可以和大清議和。大清沒有進攻的能力,英國根本不必擔心戰事擴大,充其量把香港還給大清就是了。
而英國對大清的宣戰,則很好的向歐洲列強傳遞了一個信息,英國的戰略重心在東亞,他們不會再深度介入巴爾乾問題。有了這個態度,德、奧便不會再對英國步步緊逼,俄、法也明白他們將不會在巴爾乾得到英國人的支援。法國和俄國都很快領悟了英國人的意思,可是他們都難做出抉擇,滿洲對他們的利益都有很大的影響,可卻沒有德國的威脅那麽大,讓他們放下德國去找滿洲拚命,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茹費裡內閣幾經糾結,最後還是放下了德國。德國通過奧匈帝國的關系進入巴爾乾,其過程必然是曲折的,兩個堂兄弟之間的分贓也得折騰一陣子,德國不可能一夜之間暴漲起來。法國想要向德國復仇,則不能沒有英國的支持,所以法國必須全力向英國靠攏。沒了英國,法國和俄國根本搞不定巴爾乾問題,不如就陪英國去東亞鬧一場,確立同盟關系才能在將來報仇的時候請來英國人幫忙。滿洲很強大,可是畢竟隔著半個地球,兩國又沒有接壤的領土,法國才不怕呢!反正就是給英國人幫場子,自有英國人去打頭陣,勝了便分些好處,敗了就退回歐洲,根本沒什麽大不了的。
英國首相威廉親赴諾曼底和茹費裡會談之後,雙方很愉快的簽訂了《諾曼底協議》,正式結為軍事同盟國,英法聯軍再次成型。雙方結盟是為了對付眼下的滿洲帝國和未來的德意志帝國,不過目前他們共同的敵人是大清。雙方很快制定好了戰略計劃,英國向印度增兵,法國則向東南亞增兵。第一期投入的兵力,法國為八萬,英國為五萬,當然算上英國的駐印軍,還是英軍佔了大多數。兩國計劃在完成部署後,第一步消滅東南亞四國,然後揮軍進入中國境內,由雲南、廣西而廣東、福建。他們的計劃便到這裡為止,因為他們估計,一旦戰火進入中國境內,滿洲帝國的果興阿必然會參戰,他們在中國的進攻肯定會結算。
英國非常希望俄羅斯也加入他們的協約,但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顯然有自己的考慮。俄羅斯和法國的情況非常不一樣,他們直接和滿洲帝國接壤,而且也非常清楚滿洲帝國的實力。一旦加入了協約對滿洲開戰,英法都在萬裡之外,滿洲第一個要收拾的就是俄國。經濟基礎很不好的俄羅斯,絕對會被揍的滿地找牙,俄羅斯才不會去當那個冤大頭呢!而且英、法可以在巴爾乾抽身,俄羅斯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斯拉夫哥們兒。俄國人沒這麽義氣,他們不肯放手的主要原因還是入海口。
大家都叫俄羅斯毛熊,可是俄羅斯自己卻把自己當雙頭鷹。他們一面看著歐洲一面看著亞洲,這兩個腦袋都在尋找出海口,東邊的廟街非常不理想,俄羅斯又拚不過滿洲,只能從西邊想辦法。巴爾乾半島直接控制著俄羅斯的入海口,俄羅斯當然死也不會放手。俄羅斯雖然在經濟和技術上非常依賴英法,但是堵槍眼的活他們可堅決不乾。
英法結成協約之後,一同再次對大清宣戰,而且向全世界發表了通電。俾斯麥和德皇威廉一世差點沒樂背過氣去,奧匈帝國的約瑟夫也是心裡一松,他們在巴爾乾的障礙只剩下一個俄羅斯了,而兩國聯手收拾老毛子,絕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英法也開始了自己的調兵遣將,他們要在東南亞玩一把大的,建立起自己的灘塗陣地。
英法搞得很樂呵,大清的中樞卻又炸開了花,英法聯軍又來了,大清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六年前的噩夢中。慈禧又哭了起來,不過她這次不是哭給自己的大臣看的,而且哭給滿洲公使欒玉看的。慈禧開始了她的表演,奕?、李鴻章等人也開始了自己的捧哏。
“中潤兄,英法兩強再次合兵一處,太后憂心異常,還望雲閑公速發援兵,以解朝廷燃眉之急!”李鴻章直截了當的開口求援,滿洲公使數次表態支持朝廷,除了物資也該見點真東西了。
“聖母皇太后請勿憂慮,諸公也不必焦急,大將軍已招譚紹光將軍返回長春商議軍務,不日必將有善音傳來!”欒玉也不是寬慰眾人,他已經得到了長春的明確指示,近期便會介入戰爭。
“有五弟的援兵,哀家便放心了,為盼快些才好!”慈禧的淚腺似乎有閥門,眼淚已經到了收放自如的地步,欒玉一說很快有消息,她馬上便止住了淚水。
“太后且寬心,很快便會有消息的!”欒玉被慈禧突然消失的淚水弄的一愣,未免失禮只能虛言搪塞了一下。
欒玉在紫禁城寬慰慈禧的時候,果興阿的確在召見多年未見的譚紹光。多年未見兩人難免傷感,不過見面之後卻沒有片語的敘舊寒暄之言,一見面便是正題。
“對英戰爭可否避免?”果興阿見面便是發問,好像譚紹光一直都是他的參謀長,剛剛才開了戰略籌劃會議回來一樣。
“英國絕不會容忍我滿洲的崛起,雙方之間早晚必有一戰。如今我滿洲在關內、南洋、美洲、拉美等地與英國矛盾尖銳,戰事已經不可避免。”譚紹光也非常的進入狀態,果興阿多次看向了他頭上的白發,他已經感受到了故友的問候,袍澤之間許多事不需要語言來表達,一個眼神便已經足夠了。
“前期因為我判斷失誤,我滿洲海軍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戰列艦發展不足,而且現役戰艦數量稀少,目前應對英國海軍頗為吃力。我已經下令全力生產戰艦,可是即便不進行試航修正,我們的戰艦也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夠準備完善。然而英國步步緊逼,他們已經搶先對朝廷開戰,法國又與英國結成了協議共同進兵。此時若是參戰,可解朝廷之急,避免東南亞形式進一步惡化,可是我海軍準備不足,實在令人頭疼。關於參戰的時機,你有什麽想法?”果興阿還算厚道, 生怕譚紹光了解到的信息不足,特意把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
“我們的確還沒完成準備,可是英法等國的準備也不充足,我覺得還是盡早參戰為佳!”譚紹光雖然不在總參謀長的位置上了,但是各方面的情報他了解的非常詳細。
“這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最少也會在三到五年以傷,早打……只怕……”果興阿擔心國力消耗太甚,最後把自己耗的油盡燈枯。
“我國力雄厚,且經濟可內部循環,也有關內作為依托市場,工業實力龐大,科技水平遙遙領先於歐洲,大將軍根本不會擔心持久戰會拖垮我們的國力。如今雙方皆是準備不足,但是戰場距離我們更近,我們何必遲疑。英法緊急動員從歐洲全師來戰,最快也需要七個月,到時候我們的戰艦早已準備妥善,所以早晚要戰,不如先槍得先手!”譚紹光當了許久的局外人,自然比果興阿看得清楚,而且他的能力本就比果興阿要強很多。
“嗯!讓內閣草擬公告吧!大清與滿洲名為兩國實為一體,泱泱中華不容外夷挑釁,凡我炎黃子孫必為護衛民族而戰!”果興阿下定了決心,滿洲帝國正式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