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四十 出閣讀書了與下馬威
  太子出閣讀書乃明朝大事,對大明朝而言意味著太子將正式按照未來君王的標準進行準系統化學習。總結起來就是三步:第一步,規范太子言行舉止;第二步,傳授經史子集知識;第三步,幫助太子熟悉政務。

  而對於文官而言這意味著升官發財、入閣宰輔之路再一次向自己開啟。單看正德一朝的內閣大學士名單:梁儲、焦芳、王鏊、楊廷和、費宏、勒貴無不是朱厚照的講官,即使沒有入閣的講官多半也是正德朝的重臣。這就不是一般的教師名單,說是下屆領導班子成員名單也不之為過。

  然而朱厚照出閣前的這個夜晚注定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

  戌時,小時雍坊,劉府

  正月首輔徐溥致仕,劉健正是成為當朝內閣首輔大臣。然此時劉首輔臉上卻看不出半點喜悅,緊鎖眉頭不停的環視大廳下面坐著的二十多人。如果弘治皇帝在此一眼就能明了,在場諸位都是明日朱厚照開閣讀書的講官。

  然此時每人都垂頭不語,常理來說被選為太子講官就意味著前途無量,本應高興慶祝一翻。怎會一個個垂頭喪氣如喪考妣,他們在苦惱什麽?

  土木堡之變,內閣開始掌握實權,名為參讚政事,實乃行宰輔之權。與此同時也接管了太子教育的話語權,逐步加大儒家子集的比重,最終目的就是用儒家教條思想來建立太子三觀。從而雕塑出一個符合文官集團利益的皇帝,最典型的代表之作就是弘治皇帝。

  現在這些官員苦惱就是太子殿下沒有隨其父皇一絲習性。以前只知道太子殿下好武喜騎射。然太子殿下近半年所做所為,足可見證是一位極有主見,果敢剛毅之人。

  而在座所思忖的就是如何將如此頑劣的太子引向正途,要知道給有主見之人洗腦可是及其不容易之事。直至一眾官員離去也沒有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最終只能選擇最直接的笨辦法,也是講官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填鴨式教育,最好是能把太子殿下教育成為一個書呆子。或許一個書呆子皇帝才是他們最熱切期盼的。

  紫禁城,文華殿。

  一群人黑影悄悄潛入文華殿,在裡面折騰許久才悄悄離去,明天朱厚照就要將裡面布置的東西,給自己的先生們先上一堂課。

  翌日,太子開閣大禮。

  朱厚照穿著一身冕服拖著疲憊的身軀,頭昏腦漲的端坐在書桌之後。心中長長呼出一口濁氣,心中暗暗嘀咕著總算抗過了繁瑣開閣大禮,步入文華殿進行最後一環師生禮。

  師生禮,由三位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帶著身後二十多名的講官,行三跪九叩大禮。禮畢內閣首輔劉健依次介紹講官,講官對太子行君臣之禮,太子起身還禮,講官再回禮。

  當劉健介紹到楊廷和時,只見一個年約三十多歲的年輕官員從隊列中走出來,向朱厚照行禮。能從此人的眼神中看出極度自信、自傲和自負。也是從小被譽為神童,四歲能詩、七歲精通四書五經、十二中舉並於當年參加會試成為大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應試舉人,十九歲進士及第,從此平步青雲。這妥妥是歷史穿越小說男主角的既視感好不!

  朱厚照見楊廷和出列,端坐在官帽椅上的身體微微一顫,眼中露出瞬間而逝的殺意,心中暗想:楊廷和呀!楊廷和,本宮與你總算見面了。這一生的好戲才剛剛開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朱厚照的身體反應只在無人察覺的一瞬間便消失不見,

隨後依然如常的起身還禮道:“本宮聽聞楊先生十二歲中舉,十九歲進士及第,乃天下聞名的神童。能聞聽先生教誨,乃本宮之幸,望先生日後細心教導。本宮在此見過先生。”  楊廷和一副寵辱不驚的回禮道:“臣定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師生禮畢,朱厚照終於可以舒服安心的坐在椅子上,原本以為師生禮回輕松一些,哪裡想到起身鞠躬二十多次,自己這小腰在如何柔韌也經不起這麽折騰。

  弘治皇帝見開閣大禮結束,也帶著三位內閣大學士起身離開,剩下的時間留給師生們相互熟悉以下,畢竟明日就要正式上課了。

  眾人見皇帝和閣老一起離開,紛紛躬身行禮相送。

  文華殿此時盡剩下朱厚照師生二十多人(太子在文華殿讀書時內侍太監是不允許進入的)

  眾位講官這才有空閑時間打量文華殿四處,講官們驚訝於文華殿短短一夜未見,坊間布置完全換了一個樣,原本書桌後面那堵牆上的江山圖已經換成一副對聯和對聯中間的一副字。窗戶相對的牆上這換上了兩幅巨大的大明地圖。

  朱厚照見一眾講官已經將注意力放在文華殿的變化之上,起身微笑道:“這是本宮昨夜命令東宮之人,按照本宮喜好換上的,諸位先生意下如何?”

  朱厚照的還沒等一眾講官回話,直接對講官為首的詹士府學士程敏政問道:“程先生,這是本宮偶作對的一副對聯,程先生意下如何?”

  只見對聯寫道:

  上聯: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下聯:正人六德智信聖仁義忠

  橫批:德藝雙馨

  朱厚照就是要用這副對聯告訴在場的諸位講官,孔聖人都讚成《周禮》裡的君子六藝,以後你們就少拿本宮喜騎射來說事。更何況孔聖人曾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本宮要做孔聖人描述的君子。

  還有已經就是警告眾人正人君子講究智信聖仁義忠,先看看你們符不符合,自己都做不到正人君子有何資格來教本宮。

  久經官場的程敏政當然能品出其中一二分意思來,但這話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只能面露尷尬的一笑道:“太子聰慧,已品出做人的一二分真味了。”

  朱厚照也不管程敏政的反應又向楊廷和問道:“楊先生,這是本宮親自書寫觀刈麥,這首詩是本宮最喜歡的詩,楊先生覺得本宮這書法如何?”

  楊廷和還是那樣面無表情的道:“太子殿下心懷百姓疾苦乃大明江山社稷之幸,乃大明千萬百姓之幸。要說書法臣雖不才,但觀殿下所書已得王體真髓之一二。能教導太子殿下真乃臣之幸事。”

  朱厚照抬起頭注視了楊廷和片刻思忖道:楊廷和不愧是楊廷和,說的是滴水不漏。

  見楊廷和話畢一副眼觀鼻鼻觀心,事不關己的一副態度。朱厚照心中頓時惱怒轉身再也不看楊廷和,大步來到側牆掛著的兩幅巨大的大明江山地圖。眾講官的視線也隨著朱厚照步伐移向兩幅地圖。

  朱厚照指著兩幅地圖問道:“眾位先生可知道這兩幅地圖。”

  一眾講官這才仔細打量起兩幅地圖來,不看不知,一看震驚了當場所有的講官,在場諸位雖然對天下地理圖略知一二,但從未見過如此詳細的地圖,一時間沉浸於兩幅地圖之中

  就在意中人沉浸和感歎兩幅地圖記錄之詳細,只見年紀六十多歲的侍講學士焦芳走出隊伍行禮回道:“回太子殿下話,這兩幅地圖可是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疆域圖。”

  焦芳怎麽能不知這兩副地圖,他可是在山西執政多年,只要大體對比一下山西省的輪廓就能猜測一二。

  朱厚照向焦芳微微點頭,心想自己為了做這兩幅地圖花的兩千兩銀子沒有白花,真還有人知道。

  見眾人講官被焦芳的話重新喚醒再次注視著自己,朱厚照擲地有聲地道:“之所以掛這兩幅地圖於此,就是要時刻提醒本宮未來要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勿忘土木堡之恥。”

  卻沒有將下一句誓血土木堡之恥說出來,只是對眾人深深鞠躬道:“以後就請諸位先生多多費心了。”

  一眾講官齊齊還禮道:“臣等必當竭盡全力。”

  開閣一天的師生見面就在朱厚照自導自演下落下帷幕,也不知道在場諸位講官看見這兩幅地圖能夠真正明白朱厚照的幾分用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