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帝明》第58章 噩耗連連
  萬歷勉力回想著關於這段歷史的相關記憶,不過收獲不大,只知道張居正去世後不久,馮保就跟著倒台了,緊接著便是對張居正暴風驟雨般的清算,不但很多與張居正關系密切的官員被牽連進去,還禍及張居正的子孫家人。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他已然能夠看出,大明政府的財政收入完全建立在傳統農業基礎之上。整個國家的重負都被固定在在冊的那一部分土地與底層民眾身上。

  大量財富流入宗室勳貴、士紳官僚的囊中,而這既得利益者卻反而能享受各種優免的待遇,同樣匯聚了大量財富的工商業,也一樣遊離於政府的掌控之外。

  隨著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刺激大明工商業飛速發展,傳統的社會格局再也難以維持,大量人口擺脫土地的束縛,以工商貿易謀生,政府財源日漸萎縮,現行財稅制度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然而人的私欲是很難滿足的,受益者反而瘋狂地挖政府的牆角,兼並土地、收容逃丁,使得大明的財政收入逐年減少,問題不斷加劇。

  張居正所主導的改革,並沒有觸及核心問題,他只是希望通過理順納稅渠道,優化征稅手段來奪回原本就應該屬於大明政府的那一部分收入。並通過壓縮財政支出來確保收支平衡,以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

  征稅對象沒有改變,也就決定了改革的成效必然十分有限。除了政府財政狀況得到一定的改善外,不同階層中無數的個人,都因此私利受損,張居正注定會樹敵無數。

  偏偏張居正所推行的這一切改革,都是建立在個人權威的基礎之上。而他的個人權威,完全來自於皇家對他的信任,在法理上並不能完全站得住腳,無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實,這就為其身後埋下了巨大的危機。

  歷史上的張居正,沒有逃脫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的結局。日後一旦皇帝的意願發生改變,他的畢生努力所取得的功績便都成了空中樓閣,只能任由反對者將之摧毀殆盡。

  作為一名儒家思想家、政治家,張居正披著改革者的外衣,本質上卻是這個社會結構與制度堅定的維護者。

  萬歷想,這應該就是原本歷史上張居正注定難逃悲劇命運的根源所在吧。

  這時,馮保帶著一堆奏本來到了乾清宮。萬歷一見是馮保親自送奏本過來,就知道今日的奏本中肯定上報了什麽重要的事情。

  一本本讀下來,很快萬歷便看到了張居正那用硬筆寫就的報病乞退疏,看著奏疏上一句句傷感的話語,萬歷心中也是戚戚然。

  “大伴,元輔的病情真的已經如此沉重了?”

  馮保猶豫了一下,才道:“萬歲爺,老先生的病情確實很嚴重。此次割除宿疾,氣血大損,一時間實難以恢復過來。如今內閣轉過去的奏疏,他老人家都只能在床上批閱了。”

  萬歷已經預知歷史的走向,當然知道張居正已不只是難以恢復了,肯定不會被馮保幾句話就糊弄過去。不過從馮保這話裡的意思來看,張居正並沒有真正要退休的意思,那怎麽又寫這樣一份奏疏呈送上來呢。

  “既然老先生身子尚未恢復,那就多歇息歇息,不要太過勞累。”

  萬歷順著馮保話裡的意思隨口回應著,腦中也在仔細思考,很快他就明白過來,如今朝中群臣紛紛為他設醮祈福,張居正這是為局勢所迫,才不得不上疏言退,表明心跡,平息輿情。

  而且萬歷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

也了解到這個時代朝中重臣的升遷退隱,都需要經過多個回合的君臣間奏對往來,才能最終確定。尤其是像張居正這種情況,皇帝更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一上來就同意的。  想到這,萬歷提筆寫下一張手諭:“說與老先生知道,朕久不見卿,朝夕殊念,方計日待出,如何遽有此奏。朕覽之,惕然不寧,仍準給假調理。卿宜安心靜攝,痊可即出輔理,用慰朕懷。”

  手諭寫好,萬歷將之交給馮保,道:“你再著人前去老先生府上探視,將朕的手諭交於老先生,請他安心調理。”

  馮保忙躬身接過,等萬歷看完剩下的奏疏,便趕回司禮監安排此事去了。

  不曉得此時距離史書上所說的張居正“暴亡”還有多久,但暫時看來情況還算穩定。萬歷心下稍安,對於下一步究竟該怎麽走,必須抓緊時間考慮清楚了。

  萬歷並不看好張居正所主導的這場改革,張居正的思想意識本身就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這些年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本質上還是旨在修複原有的社會架構,期翼著能通過洗刷局面重新振作起來。

  一條鞭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也並不對症。至於考成法則完全類似於後世那種三令五申的紅頭文件,如果沒有好的成體系的制度法規及時跟上,那就只能如打雞血一般讓人們在短時間內虎軀一震而已了。

  作為一名穿越者,萬歷當然知道,後來的清朝,倒是真正將張居正的一系列設想圓滿地實現了。但前提卻是將此時已經逐漸興盛起來的工商業徹底摧毀,使整個華夏社會重新倒退回傳統農耕經濟模式。

  客觀的說,清朝的政治架構,無疑是華夏兩千年封建王朝中最為健全完備的,無疑也是最為僵化的,明太祖成祖當年所忽略的漏洞,都被一個個嚴嚴的堵上。 如果說明代的體制像一堆頑石,如今石縫間已長滿雜草。等到了清代,就真成了鐵板一塊寸草不生了。

  萬歷甚至懷疑,如果不是外敵入侵,原本歷史上的清朝很可能還會慢慢繼續腐朽下去很多年。而明朝就算能躲過幾十年後的內憂外患,估計也會很快被新興工商業大潮所摧毀。

  不過有一點萬歷卻是非常清楚,不論張居正的改革是否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但通過他的努力,形勢還是暫時得以穩定下來。對於大明,張居正確實是做到了鞠躬盡瘁,問心無愧。

  後張居正時代的路,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原本歷史上的萬歷所走過的那條老路,肯定是絕對不能再走一回的,那麽剩下的選擇就不多了。

  提前走滿清的那條路,讓滿清無路可走,這倒也不失為一個具有可行性的選項。自己再搞搞土豆、紅薯的良種選育,肯定能讓大明再繼續延續好多年。在後世的史書之上,自己完全有資格戴上中興之主的桂冠。

  想到後世的娃娃們,都將可能在歷史課本上讀到聖祖萬歷這樣的稱謂時,萬歷心中很是有些意動起來。

  “奶奶的,老子總不會那麽狠心,去搞什麽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估計在全國范圍內最多殺個幾萬、十來萬應該也就差不多了。”

  “既不用剃辮子,也不搞什麽文字獄,以後紅薯、窩頭管夠,這總可以了吧。”

  萬歷兀自在那瞎想著,卻見張宏急匆匆地跑進大殿。一下撲倒在萬歷面前,哆哆嗦嗦地道:“萬歲爺,大事不好了,駙馬爺,駙馬爺沒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