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城雖破,但南詔畢竟還有許多忠於閣羅鳳的勢力,其余五詔見南詔覆滅,也都起了各自的小心思,所以南詔雖然大定,但各主城卻也並非傳檄而定,尚需馬璘率軍征剿。
南詔之戰光是是收尾便是兩月有余,等到南詔徹底平定,長安城中關於李瑁的封賞也南疆。
前來宣旨的是李隆基身邊的禦前太監。
“門下:爵祿所以待有功,故有功者必加以重爵,勳勞所以著有閥,故有閥者必錫以異勳,式符天下之至公,永協朝廷之令典。今有壽王李瑁,奮力攄忠,伐罪安南,禦侮折衝,靖平南詔之地,揚我大唐國威,特改封其天策上將職,易爵靖王,加封地三千戶,賜劍履上殿。今準其奏,建鎮南大都護府,著劍南防禦使馬璘從二品鎮南大都護職,加封扶風郡公,封地八百戶。著大軍先鋒,原左武衛將軍崔乾佑劍南節度留後,劍南防禦使,加爵美陽侯;著壽王府副典軍南霽雲從四品明威將軍,壽王衛率府統領......南詔事宜,著李瑁全權處置,如朕親臨。謹奉製書如右,請奉製付外施行。謹言。天寶七年十月八。”
李瑁南疆一戰乃滅國之功,天下側目,但誰都沒想到,李隆基的封賞竟如此之重。
馬璘被冊封為扶風郡公,鎮南大都護,可謂封疆大吏,實力雖不比十大節度,但也算一鎮諸侯。崔乾佑被封為劍南節度留後,美陽侯,李瑁遙領節度之職,常不在劍南,崔乾佑以劍南節度留後職知節度使事,那便是大半個劍南節度使了。
至於李瑁的封賞,那邊更是了不得了。
靖王乃靖平天下之意,和昔年李隆基長兄,李瑁大伯李成器的寧王有相似之處,不過李瑁雖是易爵,但並無實質性的改變,這道聖旨中真正叫李瑁動容的並非靖王,不是三千戶封地,也不是劍履上殿的特權,而是天策上將一職。
天策上將地位尊崇,乃武官之首,職尚在三公及親王之上,大唐立國百余年,得封天策上將者唯當年的太宗李世民一人而已,難不成這道旨意的背後還有別的意思。
天策上將的象征性太強了,背後的以為也耐人尋思,不知是重用還是李隆基的忌憚。
李世民乃明君,千古一帝,但他的帝位弑兄囚父而得,李隆基將李瑁封作天策上將,這是在告誡李瑁?還是準備用李瑁換掉李亨的先兆?
李隆基思慮深沉,雖然愈加年邁昏庸,但他的權衡之道卻玩的越發的熟練和癡迷,李瑁也看不懂了,這一刻,李瑁才有些後悔,為何沒將李泌帶來南疆。
不過李瑁雖然猜不透李隆基的意思,但李瑁知道,如此難受的絕不止他一個,李亨一定比他的壓力更大。
說來李瑁倒也並非全是擔憂,至少李隆基將南詔事宜全權交由他處理了。南詔國祚是存是滅,幾乎是由李瑁一言而決。
李隆基拿掉了李瑁的左武衛大將軍職,將他晉為天策上將,卻又將崔乾佑和馬璘分別提拔,等於是削了李瑁的京中的權勢,加強了他在劍南的權勢,這倒未嘗不是李瑁想要的結果。
此時,無論是李隆基,李亨,李林甫還是滿朝袞袞諸公,都相對輕視藩鎮的影響力和價值,都覺得長安才是決定最終帝位勝負的根本。畢竟無論之前那一朝的帝位交替,戰亂都只是發生在宮廷之中,還從未有過大的混戰。
但李瑁知道,如今的大唐已經積重難返,枝強於乾,只要一個契機,無論是藩鎮謀反還是李隆基駕崩,大唐的局面便會天翻地覆。到時,一個方鎮哪怕是一州都督的價值都將遠遠高於一個十六衛大將軍。
聖旨下來後,李瑁特地將馬璘和崔乾佑喚至內室。內室中門窗緊閉,內燃香燭,照得一室明亮,而在門外,南霽雲手持銀槍,背負弓箭小心守衛,不消說,這自然是李瑁在與自己的心腹商討西南事宜。
不過李瑁並未開門見山地直言,而是看了兩人一眼,心中竟有一陣莫名的感慨,問道:“仁傑、乾佑,你們跟隨本王多久了。”
馬璘想了想,回憶起了與李瑁初識的場景,笑著回道:“末將是開元二十九跟隨殿下的,算到如今已有八年了,那時末將還是一個混吃等死的紈絝子弟,還被殿下和彥平調笑了一番,若非那日在胡姬酒肆中被殿下點醒,恐怕還是一個混混吧。”
八年前,馬璘還是一個靠著祖蔭,整天無所事事的將門紈絝,但八年後,他已經成為名揚天下的扶風郡公,鎮南大都護,當真是事實變幻,滄海桑田。
崔乾佑的情況也與馬璘相似,崔乾佑躬身回道:“末將是天寶元年跟隨殿下的,至今已有七年,那時末將還是一個階下囚,若非殿下不棄,末將早已命歸黃泉了。”
天寶元年時,李瑁在華清宮第一次見到崔乾佑,那是的崔乾佑是被安祿山作為棄子拋了出來, 沒想到李瑁卻饒過了崔乾佑,還對他多加重用,當年的棄子如今也封候拜將了。
李瑁聽著他們的話,一邊點著頭,一邊看著他們,安靜地過了片刻,竟突然拱手彎下了腰,鄭重道:“仁傑、乾佑俱是本王生死心腹,本王欲以身家性命相托,不知可否?”
兩人萬萬沒想到李瑁會突然躬身,一下子慌了起來,連忙一齊跪地拜道:“殿下折煞我等了,殿下對我等恩同再造,殿下但有吩咐,末將定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李瑁低頭看著兩人,將他們二人扶起,真切地問道:“就算本王交代的事情有謀逆之嫌,你們也不推辭嗎?”
馬璘和崔乾佑自打跟隨李瑁後,便知道這一天早晚都會到來,這一刻他們早有準備,或者說他們也期待許久了。
他們眼都不眨地回道:“但請殿下吩咐。”
“好!”
李瑁聽了他們的回答,高喝一聲道:“南詔之事已定,本王不日便將返京,此次返京,本王看似風光無兩,實則危機四伏。南詔之勝乃滅國之功,父皇對本王已頗有猜忌,天策上將之封便是明證。此次返京,本王稍有不慎便有殺身之禍。本王走後,你們當密練精兵,暗擴實力,高築牆,廣積糧,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馬璘和崔乾佑聽了李瑁的話,面容都是一正,李瑁口中的不時之需他們都知道是什麽意思。西南是李瑁的根基,李瑁這麽交代,等於是將身家性命交到了他們的手中。
“末將領命,劍南和南詔的兵卒便是天策府私軍,僅以殿下為尊。”馬璘和崔乾佑轟然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