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
在一聲聲汽笛聲裡,江順號過江心洲,李家洲,黃岡,鄂州。
凌晨4點,在黃石靠岸。
上下船的旅客並不多,主要是貨物的裝運卸載。
5點,在天色微亮裡,輪船啟航。
杜劍南,秦華騰,還有9大隊的飛行員,機組,都被汽笛和輪船的搖晃驚喜,起床。
只有劉小蕊和苗喬,繼續呼呼大睡。
“杜老大我問了,下一站武穴,估計在9點左右,也是估摸一個小時的行程,咱們可以下去吃點東西。”
楊夢青也不知道從哪裡搞了幾根水嫩嫩的黃瓜,嘴裡叼著一根,一邊說話一邊抖。
隨手又遞給杜劍南一根。
“咯吱,咯吱。”
這是杜劍南來到民國,第一次吃生黃瓜,在5月底的時候,食堂就開始上一些黃瓜炒雞蛋,黃瓜炒肉絲,不過因為飛行,食堂基本不做涼菜。
“不錯,再來一根,哪兒搞得?”
杜劍南覺得確實不錯,吃了還想吃。
“王璐璐起得早,硬是拉著我和陳盛馨到碼頭買得,還有西紅柿,菜瓜,西瓜,整整兩大筐。”
在杜劍南當23中隊副中隊長的時候,杜劍南,陳盛馨,楊夢青,陳懷民,四人單獨形成了2個二二型編隊的戰鬥小組。
所以在王璐璐來9大隊以後,楊夢青,陳盛馨,對王璐璐是最好的(其余人也不錯),而王璐璐對杜劍南,陳盛馨,楊夢青,因為陳懷民的關系,也有著天然的親近。
“你們和王璐璐?不錯,不錯,下面一段時間,是咱們9大隊難得的一段休假時間,好好的玩,盡情的玩;人生短暫,別留遺憾!”
聽到是王璐璐拉著陳盛馨,楊夢青一起下船買得,杜劍南心裡猛一高興。
這說明這個丫頭已經在主動的融入群體生活。
這次去歐洲,杜劍南之所以選擇王璐璐,就是怕她留在武漢,天天面對著滾滾長江。
萬一想不開做傻事,杜劍南才追悔莫及。
“休假?”
在杜劍南,楊夢青的身後,傳來了腳步聲。
還有陳盛馨的驚詫:“杜老大,雖然咱們確實把鬼子搞得半死,可畢竟還沒死;而且鬼子的飛機廠,一天能生產三四架飛機,還沒等咱們這邊緩過勁兒,人家又兵強馬壯了!”
“我還沒說日軍1944年,一年生產了2.8萬架飛機呢!”
杜劍南心裡想著,懶得搭理陳盛馨。
根據後世的機載,日軍整個二戰總共生產了66810架飛機。
其中轟炸機14513架,戰鬥機35528架,攻擊機5285架,運輸機2045架,教練機4665架,其他輔助機型4774架。
指著中國的這些‘毛毛雨’與之硬拚,簡直就是做夢。
中國空軍現今,甚至整個二戰的主要任務不是去打敗東洋航空兵。
因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幻想。
包括43年1月以後,中國戰區重新奪回了製空權,其實不過是日軍疲於應付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對中國戰場暫時沒有了什麽戰略企圖而已。
——
用石油取代煤炭為動力燃料,是20世紀重要技術進步。
它和蒸汽船淘汰帆舟,航空母艦把戰列艦從海上霸主的地位打倒一樣,在世界海軍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劃時代大事件。
1903年,英國第二海軍大臣約翰·費希爾,在樸次茅斯港進行了以石油為燃料的試驗。
1910年,在英國第一海軍大臣丘吉爾的督促下,格林尼治海軍學院進行了一項研究,
發現用石油燃料取代傳統的煤炭蒸汽動力,可以使艦隊的航速提高至25節。由此產生的新型‘快速分艦隊’,可以勝過當時出現的任何德國艦隊。1912年到1914年,英國皇家海軍開始建造,完全以石油為燃料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至此,海洋軍艦的燃油時代到來。
東洋海軍使用石油燃料,始於1905年的‘薩摩’級戰列艦。
1913年到1916年設計的‘長門’級戰列艦開始搭載重油專燒鍋爐,此後東洋海軍建造的主力艦,均以重油為主要燃料。
然而對東洋來說,石油資源極度缺乏。
即使到了37年中日戰爭的時候,依然是製約日軍擴張的重要掣肘。
整個37年,東洋石油自產量,北海道接近1萬噸,台島3.5萬噸,北樺太石油租借地(庫頁島南)20萬噸,本州島23萬噸,總計不到50萬噸。
有著超過200萬噸的巨大缺口。
尤其是到了明年,日軍因為軍力急速擴張,石油93%依靠進口,80%的進口石油來自美國(殼牌婆羅洲油田賣給美國,專賣東洋),另外一部分則來自荷屬東印度群島(殼牌婆羅洲油田)。
這也就是意味著,只要美國覺得有必要,隨時可以掐斷東洋的喉嚨。
東洋為了彌補這塊短板,一直嘗試煤炭液化技術,以期利用中國東北的豐富煤炭,解決液體燃料問題,然而技術和產量都遠遠達不到要求。
而且東洋的石油勘探工人,一直在東北勘探石油,然而因為鑽井深度不夠,大慶油田始終沒能發現。
這樣一來,石油就成為了一柄懸掛在東洋頭上的致命利劍。
在明年的諾門罕戰役(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日軍關東軍遭受蘇軍重創,蘇日暫時媾和。
東洋南進勢力加強。
1940年5月荷蘭本土淪陷,荷蘭王室流亡英國。
英美荷三國開始聯合協防東南亞。
1940年5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結束年度例行演習的太平洋艦隊,不是按例回美國西海岸,而是留駐珍珠港,實施對日威懾。
1940年6月12日英國與泰國在曼谷簽署《英泰互不侵犯條約》, 目的緩和中南半島局勢。
同日,泰國與東洋簽署《日泰友好條約》,伴隨著這一條約的簽署,東洋勢力開始在中南半島的大力滲透,加強了南進的戰略地位。
明目張膽的和英美搶奪東南亞霸權。
1940年7月20日,美國宣布對東洋實行道義禁運,——
至此,美日開始了實質性的加速碰撞。
不斷提速著雙方的戰爭進程。
而這時候,對東洋引誘最深的已經不是中國大片貧瘠的領土,而是南亞的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婆羅洲油田(加裡曼丹島)。
要知道在偷襲珍珠港前,婆羅洲油田的年產量,就已經達到了700萬噸。
也就是說只要佔領了婆羅洲油田,奪取皇家荷蘭殼牌公司的煉油廠,所獲得的燃油,已經完全能夠支撐東洋下一步的地球爭霸。
所以說句難聽點的,雖然中國這時候一直把日軍當成唯一對手,可是在諾門罕戰役以後,日軍就開始有意的控制在中國的兵力投放,以穩定消化,政治誘降為主。
轉而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投注到東南亞,太平洋戰場。
因此在杜劍南看來,中國空軍的任務並不是要和日軍航空兵不死不休的死磕。
而是要用一次次犀利的局部空戰,打疼日軍航空兵,減少日軍飛機對中國人民的殺戮。
來一次打一次。
手來斷手,腳來剁腳。
打疼,打記性他們。
然而卻不至於逼著日軍從其它戰場,抽調大量的機群進入中國戰場。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